APP下载

浅析蔬菜标准园在通海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2014-08-15刘发伦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通海县标准化蔬菜

□刘发伦

2009年国家农业部在全国开展了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蔬菜标准园创建是国家大力推动蔬菜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对于推进蔬菜生产标准化、产业化,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农业部要求,2009~2011年,云南省通海县经济作物工作站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先后在通海县秀山镇的长河村、大树村、万家村建设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蔬菜生产基地。通过建立高标准、高水平的蔬菜标准园,引领通海蔬菜产业发展,带动全县30万亩蔬菜种植,推动产业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一、通海县蔬菜标准园创建情况

1.规模化种植情况 通海县蔬菜生产一直被列为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是玉溪市农业的优势产业。既然是优势产业,就要率先实施无公害标准,在实施标准化工作中,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因此,在蔬菜标准园创建中,要把规划作为重要工作,按照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的原则,结合不同区域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过分析研究,结合生产实际,统筹规划,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稳妥开展通海蔬菜标准园创建的示范,最终确定在菜农科技意识较高,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没有污染源的秀山街道办事处的长河村、大树村、万家村进行。其中,2009年在长河村创建1350亩,2010年在大树村创建1046.5亩,2011年在万家村创建1163亩,以韭葱、莴笋、甘蓝、白菜、花椰菜等品种种植为主,严格按照通海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栽培管理。

2.标准化生产情况

(1)良种全覆盖 紧紧围绕通海蔬菜产业,结合通海实际,标准园在每年的创建过程中,推广适应消费需求、优质、抗性强、耐贮运和适宜加工的蔬菜新品种莴笋、甘蓝、白菜、花椰菜、青花、韭葱等优良品种,采用大棚漂浮育苗技术,实现良种覆盖率达100%。

(2)推广莴笋、甘蓝、白菜、花椰菜、青花、韭葱、萝卜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加强科技人员和农民的培训 培训中,科技人员首先参加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举办的“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会”和云南省农业厅举办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蔬菜技术培训会,以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学到更多的农技推广理论与方法、农业公共信息、管理技能、农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增添新的技术支撑。在提高科技人员素质的前提下,科技人员深入标准园、深入基层,结合生产实际,认真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在每个标准园的创建中,做到对100户示范户进行5期以上的室内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培训10场次以上。

(3)主推频振式杀虫灯和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措施 在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中,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态调控为主导,生物、物理防治为核心,应用黄(蓝)板防治菜蚜、斑潜蝇、蓟马等害虫;应用性诱剂诱捕小菜蛾、斜纹夜蛾、跳甲等害虫。在标准园建设中,先后在园区内安装了45盏频振式杀虫灯,每盏可以辐射50亩,辐射面积达2250亩;每亩发放小菜蛾性诱剂和诱捕器各两个,总共放置8000多个;在斑潜蝇发生较重的莴笋、芹菜、菠菜田间插放25cm×30cm的黄板共30000余块。

(4)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和分等分级及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 按照“三定、三配套”(定人员、定标准、定产量;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措施配套、科技人员责任考核配套)的要求,在田块选择、生产标准、技术推广方案等方面制定操作规程,完善运行机制,推广配套先进适用技术,确保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促进蔬菜标准园活动有序开展。

(5)编制通海县蔬菜标准园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科技示范户手册完善园区蔬菜投入品管理、建立蔬菜生产档案、园区生产产品进行农残检测、实现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3.商品化处理情况 在商品化处理过程中,标准园首先建立了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购置配套仪器设备及药剂,以检测农残为主,从源头上控制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产品安全上市,100%实行商品化处理,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其次是采取质量控制措施,严把初级农产品质量关:一是改善环境条件,根据品种特性,安排最好的生长季节,以获得优质高产,尽量做到适地、适时、适种;二是推广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安全合理的使用农药、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利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三是合理采收、加工、贮运,做好无菌化处理。标准园区的蔬菜产品,农户实行按照成熟度分批次采收,分等分级、净菜销售,蔬菜营销企业实行收后及时包装处理,真空预冷,10小时内实现冷藏保鲜运输。对出口到越南、泰国等国际市场的产品,建立运用冷链系统,实行加工、运输、销售全程冷藏保鲜。

4.品牌化销售情况 蔬菜标准园在创建过程中,始终把市场建设和产品销售作为提高蔬菜产量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来抓,通海县农业信息中心将蔬菜种植面积、种植品种、产品上市时间和预计产量及时向外界发布供应信息,并及时收集全国各地菜价信息,引导农民安排生产、经营大户搞好运销。开拓外地市场,以已注册的“东绿”、“宋威”、“润思雅”、“汪家富”品牌商标蔬菜,销往两广、深圳、香港等地,部分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同时,通过品牌影响,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品牌建设,园区产品做到100%的品牌销售,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确保产品流通顺畅,并在县城农贸市场成立无公害放心蔬菜专销门市,让通海人民也能吃上标准园生产的放心蔬菜。

5.产业化经营情况

(1)通海县培育了以东绿、宋威、润思雅、汪家富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营销大户参与发展蔬菜产业。园区按照“三早、六统一、五到位”的要求(“三早”即宣传发动早、规划落实早、物资就位早;“六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五到位”即宣传发动到位、挂钩领导到位、科技人员到位、技术培训到位、管理措施到位)进行栽培管理。

(2)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做到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严格遵循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3)按照龙头企业与生产者签订的合同组织生产,全部实行定向生产、定向收购。

二、引领作用

1.蔬菜标准园成为政府带领农民致富的重要纽带 农业单纯依靠农民是远远不够的,仅与政府联接,链条过长,缺少中转环节,易出现问题,毕竟农业、农村、农民在当前的中国社会里还属于弱质产业和弱势群体,政府只能扮演监督、管理、服务者的角色。通海县蔬菜标准园的创建,则有效地弥补了这个缺陷,成为农民与政府链条上的中间环节。通海县蔬菜标准园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决定了一方面它拥有农业人才、技术和成果,并履行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培训、示范等公益性职能,享有财政资金对它的稳定支持;另一方面,蔬菜标准园由农户自己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以市场需求为杠杆,能迅速及时调整种植的蔬菜品种,全部属于市场运作,农户自己承担经营风险。因此,蔬菜标准园是政府与农民的中转环节,既能担负部分政府职能,又能为政府分忧解难,成为农民面向市场的“缓冲带”,为农民规避、化解分担和降低市场风险,最大限度地帮助农民获得市场回报,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2.蔬菜标准园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和服务的基地,引领蔬菜标准化生产 在蔬菜标准园创建过程中,通海县经作站共引进了蔬菜新品种65个,对这些新品种严格按照推广程序,即“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筛选出了适宜通海气候条件并符合生产实际的抗病虫品种22个。其中甘蓝有希望、日本极早、东方极早等5个;花椰菜有福门、太白、高雅等4个;娃娃菜有金娃娃、玲珑黄等3个;青花菜有优秀、千里绿、强汉3个;其它根菜类、绿叶菜类共7个。这些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可避免一些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减少损失,推广面积达25000亩。另外,在田间地头推广废弃菜叶及有机肥发酵池建设1516口,推广应用精制有机肥累计560 t,推广杀虫灯、性诱剂、色板诱杀等蔬菜绿色防控技术,绿色防治示范区较常规生产区每茬蔬菜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3次,亩年平均减少农药施用10.84次,减少农药用量42.12%。通过各种农艺措施的推广应用,同期内与常规种植相比,亩平均每年节约成本350.89元,带动了全县30万亩蔬菜种植,促进了农民增收,对全县蔬菜产业化发展具有较好地推动作用。

3.对蔬菜种植户及农资销售商的安全引导 为使绿色的种菜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通海蔬菜产业发展中,标准园从6个方面引领蔬菜种植户及农资销售商,把好蔬菜安全生产关。

(1)增强守法意识 倡导农户加强学习,掌握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产地环境、包装标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增强执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提高自觉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动性。

(2)科学施肥用药 倡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做到配方施肥,合理用药,不产生残留危害;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地膜等化工产品,防止对产地造成污染。具体来说,一要防止环境污染,包括灌溉水源、废旧农地膜等固体废弃物堆置造成的环境污染;二要防止化学污染,包括单一用肥等。

(3)规范包装标识 倡导农户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或有关优质农产品标识进行销售,对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或优质农产品标准的产品及早进行申报和认证;禁止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

(4)加强自我约束 倡导农资销售商增强守法经营意识,加强自律,不销售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或者含有其他化学物质的农药;不销售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资;不销售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等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不销售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规范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

(5)建立生产档案 倡导农户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如实记载生产过程,并把农产品生产记录保存两年。

(6)加强产销合作 为了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倡导农民朋友积极主动参加各类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推广标准化生产。

三、蔬菜标准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1.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 由于蔬菜种类繁多,需要制定的标准量大,难以将所有种类的蔬菜标准都制定完善,造成在生产过程中缺乏标准。有部分标准制定时间较长,不能适应蔬菜产业的发展。现行的标准关于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内容较多,关于蔬菜质量方面(等级、包装、储运)的内容较少,且质量安全指标粗糙,针对性不强。

2.农户对标准化生产认识程度不高由于部分农户文化水平低下,长期受传统种植方式的影响,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概念模糊,认识和理解不够,主动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观念不强,政府投人标准化生产项目和资金相对不足,引领带动能力不够,导致在生产过程中不按照标准化种植技术生产,用药随意性大、盲目增加用药量和施药次数,造成残留超标和化肥污染等现象,直接影响了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实施;另外,安全间隔期内采收等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农户生产记录不完整,标准化应用水平低,难以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

3.产品销售存在的问题 “农超对接”是蔬菜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但由于蔬菜种植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短期内在规模、品种、质量等方面难以和超市建立长期稳固的供货渠道。目前,“农超对接”中大量蔬菜的供货渠道依然依赖于蔬菜批发市场。

4.标准化基地、精品、品牌少 通海县蔬菜的种植管理模式基本属于小农、小生产的模式,菜农千家万户分散种植和管理,每户种植管理2~3亩,种植品种也是菜农根据自己对节令和市场的感觉各行其是,主打品种、特色品种、大规模连片生产的基地少。这种模式下,尽管各方面加强了监管工作,但对农药等化学品的销售、管理、使用难免会存在隐患。目前,通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品种只有25个,绿色食品5个,但真正严格按其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的企业和产品太少,一旦国内外主流市场真正提高了门槛,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后,必然会对通海蔬菜产业带来重大冲击。

四、发展对策

1.加大标准园示范区建设 坚持按标准化要求,应用已成熟的生产技术,如规范化育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节水喷灌技术等,建设更多蔬菜标准园示范区,实现“统一提供优质蔬菜种苗,统一栽培技术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收购产品,统一加工冷藏,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渠道”的规范流程,形成蔬菜加工、流转、收购、销售的物流集散地,走“规模化、科技化、机械化、园区化、市场化、高效化”路子,让通海蔬菜产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导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黄金产业和品牌产业。

2.引进试验展示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 积极普及良种良法,引进、扩繁一批产量高、质量优、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同时,努力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更高水平的新品种,形成相应的蔬菜种业体系,提高良种自给率。

3.加强培训,重视技术交流合作和现有科技人员作用的发挥 加强与省内外相关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交流合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等方面的信息,组织技术人员外出考查、参观、学习,更新知识、开拓视野,聘请相关专家来县内开展指导、培训。对农业行政、农科部门的领导和一体化经营集团的高中级管理人员,还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内外观摩、挂职锻炼等方法进行重点培训,实现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对广大菜农,要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直观有效的方法进行培训,使主要的蔬菜品种都做到标准化生产。

4.建立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继续强化标准园区的产业示范带动、技术推广服务的公益型职能,完善和发展农户+农业科技园+企业的运作模式,使蔬菜标准园在聚集、创新、孵化、转化与辐射等方面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高新技术的孵化器、农业产业化的助推器。

猜你喜欢

通海县标准化蔬菜
频振灯诱杀技术在通海县蔬菜害虫防控中的运用
标准化简述
奇怪的蔬菜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物流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蔬菜
微耕机在通海县应用中的阻碍因素及解决措施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蔬菜也“疯狂”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