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劳务工党员教育管理亟待加强

2014-08-15李莉中石化湖北十堰石油分公司442000

化工管理 2014年8期
关键词:劳务工党组织国有企业

李莉(中石化湖北十堰石油分公司 442000)

随着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和国内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尤其是新的《劳动法》颁布实施后,国有企业员工的构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务工逐渐成为国有企业重要的组成力量。如何合理有效做好劳务工中党员的管理,进而促进和引领整个劳务工队伍的管理和发展,成为国有企业党群工作的一项重点和难点。

一、国企劳务工党员教育管理的背景与现状

劳务工党员流动区域大,从业范围广,加之年龄、文化结构不同,教育需求不同。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劳务工党员的思想行为认识不足,忽视了劳务工党员对教育需求层次的差异性,不能做到因人施教。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形式较为单一而且内容枯燥,已不适应新时期劳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的要求,劳务工党员群体内部差异大,党员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较为活跃,教育管理内容应该丰富的多彩而且与时俱进、多元化,而实际中劳务工党员教育管理内容上显得单一、空泛,不能贴近思想实际,不能解决党员深层的思想问题。劳务工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使党员教育在人员、时间上都难以落实,集中上课、统一培训的静态教育方式难以奏效,对劳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已不能使用传统的行政控制手段,不能实行“强制手段”。大部分党建工作者过去已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经济手段等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如何能使劳务工党员自觉自愿地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许多党组织感到束手无策,对新形势下创造新的教育方法缺乏认识和实践。由于劳务工党员居住分散、联系松散,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要比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耗费更多的精力、财物等,导致这项工作缺乏稳定、可靠的支持。

当前,加强劳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以下“四难”:

一是“管理难”,由于劳务工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此调查统计工作具有诸多不便,基层单位较难掌握准确的人员信息,再加上一些党员证明材料不全等因素,甚至不为基层单位所接纳,更谈不上有效管理。

二是“组织难”,一些劳务工党员由于长期和原组织脱离,党性意识逐渐淡化,不是主动地寻找所在单位党组织,甚至在基层党组织调查摸底时也表现冷漠,对待所在单位党组织举行的活动也态度消极。

三是“教育难”,劳务工多从事繁重的工作生产任务,平时参加党员学习、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传统的党员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内容较为枯燥,提不起党员的积极性。

四是“发挥作用难”,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劳务工党员对自身党员身份认同感不强,模范先锋意识减弱,难以在生产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重视劳务工党员教育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提高认识。劳务工由于劳务合同关系的原因,与合同员工相比工作关系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工作时间短、流动性大。国有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劳务工的特点,以及重视和加强劳务工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中落实,切实做好劳务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健全组织。建立定期排查摸底制度,对于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国有企业,应结合新员工入职、党内统计等工作及时清查劳务派遣队伍中的党员,做好登记。同时,根据党员分布情况,该成立支部的应成立党支部,党支部应做好党员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对于符合条件的劳务工党员应接纳其进入党支部,参加活动。

第三,创新形式。加强党性教育,组织开展党员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提高劳务工党员的党性意识、大局意识;重视党课。培养一批善于从事党员教育的基层党群工作者,认真开展“党课”活动,鼓励劳务工党员积极参与;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展党员教育渠道,充分利用影像资料,包括纪录片、历史剧等形式,将党员教育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提高党员教育工作的群众参与度和认可度,提高劳务工党员参加组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加强劳务工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措施

1.保障劳务工党员的基本权利。在对待劳务工党员时,坚持与正式工党员同等权利,同等考核,同等奖罚,让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一是保障参与活动的权利。公司保证所有党员都能参与到基层党支部组织的各类活动中来,并且能根据劳务工等特殊群体专门组织开展一些活动,比如义务突击队、趣味运动会、技能大赛等,这些工作基本每个项目都可以做到;二是保障合同权利。公司注重联建组织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的保护,能全面保障劳务工党员和团员的权利和义务得以行使和发挥,维护联合工会会员的权益;三是保障政治权利。在一些大型项目,公司通过开展工会联合会、联合党支部和联建团支部,充分调动和激发派遣工党员的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

2.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融合功能。企业文化具有凝聚、融合的作用,在加强劳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方面,也应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调动劳务工党员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带动整个劳务工队伍的工作热情,进而实现价值创造,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一是大力宣传企业文化,充分利用公司平台、宣传栏、宣传刊物向劳务工党员宣讲企业文化,增强其对国有企业的认同感,加深其对企业的感情,并感染身边的工友,从而降低国有企业的管理、教育成本。二是加强培训。与劳务工党员共享教育资源,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内部网络平台”、“素质提升工程”等载体开展业务素质、文明礼仪、安全生产等多方面的培训,关心其职业发展,帮助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劳务队伍中的关键岗位人员发放“聘书”,从而形成示范效应。三是开展各项活动,包括“岗位技能竞赛”、“比学赶帮超”、“工作标兵”争创评比等多项活动,给劳务工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平台,尤其是在重大活动或者敏感而重要的时间节点,更要充分调动劳务工党员的积极性,共同维护稳定和谐的局面。四是开展走访慰问等暖心活动。做好与劳务工党员的沟通交流,了解思想动态、为其排忧解惑。充分利用企业平台开展“五必访”、“结对帮扶”等活动,体现对劳务工的关怀。关心劳务工的权益,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指导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举办维权知识讲座。通过这些暖心行动,提高劳务工对国有企业党组织的认同感,进而为加强对劳务工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创造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加强劳务工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有企业,应该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健全基层党组织,创新党员教育,提高党员教育的灵活性和吸引力,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推动劳务工党员教育管理,带动劳务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激发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创建活力,推动国有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务工党组织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清华党组织公开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劳务工博物馆及其藏品征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深圳地区外来劳务工群体图书馆服务需求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