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2014-08-15李军会

环境与生活 2014年20期
关键词:监测仪器监测站仪器设备

文/李军会

引言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化程度。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措施。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

20世纪60年代,从测量北京长安街交通噪声开始,我国拉开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序幕。几十年来,全国已经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环境监测网,共有专业监测站2200多家,行业监测站2600多家,从业人员近6万人。环境监测经历了以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环境质量监测及污染监督性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技术进步很大。详细来讲,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现状有以下几方面。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化程度。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深入,环境监测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使其能更准确、全面、及时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规划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提高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监测手段方面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从单一化的手工采样分析到现在的自动连续监测,包含了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等。而且,处理环境监测数据时也出现了信息化手段。

现在,环境研究机构、各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工操作都减少了很多,而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来传输、处理、获取环境监测数据则日趋增加。同时,监测的频次也逐渐增多,很多间断性监测转变为自动连续监测,取得监测数据的时间大大缩短,环境监测的效率大有提高。现在不仅能对污染源、重点区域环境空气、重点河流进行实时自动在线监测,还将向环境质量预测方向发展。这将方便长时间、连续地对环境及时监测,在最短的时间获取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也将便于各级环保管理部门快速有效地采取治理和其他应对措施。

监测仪器方面

现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很多已比较现代化,不仅有传统的手工监测仪器,还有很多自动监测系统,包括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污染源在线、近岸海域等自动监测系统,北京等地还建设了全天候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全国还将建设15个背景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再加上已投入使用的海洋监测卫星、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这都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这也保证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缩短了监测时间。

而且,现在有很多的便携式监测仪器设备,不必受到实验室分析方法局限性的影响,使用方便,可以应用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在发生突发性事件进行应急监测的时候更为便利,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弄清污染物及浓度和污染范围,为应急处置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技术依据。

监测体系方面

现在,我国已经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且比较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环境监测体系。多种环境监测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已经建立,涉及到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土壤、生态、放射性等相关领域,且监测范围也逐渐扩大。

并且,我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也逐渐完善。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较为迅速,环境监测手段也发生了大的变化,网络化的趋势已经逐渐形成。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较为迅速,在国内的环境保护领域也获得了长足进步,可是与现实要求和国外的技术水平来比,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环境监测系统的监测能力较弱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在某些方面还很薄弱,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个别数据和特别环境上,测量数据并不十分准确,还存在一些误差,很多仪器设备需要国外进口。如噪声监测自动化水平较低,与国外和国内大气、水质监测自动化程度相比差距还较大;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中应急监测技术较为零散,应急监测还未形成体系;便携式应急设备也有待完善。

环境监测技术的人员结构不合理

我国从事环境监测技术的人员结构不合理,由于种种原因,环境监测机构专业人才难进入,工程师和教授所占据的比例并不多,拥有高中技术职称的人员较少,多数人员还仅是普通技术人员,对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

未建立专门的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实验室

在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中,很多都来源于大学的学科研究,还有一些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没有设立专门的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实验室。环境监测的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一些环境监测仪器技术档次低,性能不稳定,故障率高,不能适应环境监测发展需要。因此,成立专门的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实验室很有必要。

环境监测系统技术的投入较少

现在,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并不多,而用在环境监测系统新技术研发方面更是欠缺,故需要加大对环境监测系统技术的财政支持力度,在环境监测系统技术的应用和研发上,给予大力的资金支持。

某些基层县级环境监测站大型专用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

由于某些基层县级环境监测站监测能力不足,或相关企业较少,或监测站房建设不够,导致上级环保部门按三级站标准要求配备的一些大型专用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有闲置的情况,更有一些仪器设备几年都未拆封开箱,没有形成监测能力,造成很大浪费。

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策略

改革管理和运行体制,加强监督能力

实现环境监测工作进步提升的重要举措就是采取新的管理体系。环保监测系统建议能采取直型条管的管理体系,从上到下统一管理。这将便于全面推动环境监测部门整体能力的提升,以免地方政府由于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或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使环境监测工作受到影响。

鼓励人才引进

应鼓励引进专业对口的环境监测高级专门人才,制定有利于专业对口的环境监测专业人员进入的制度,真正让有志于环境监测的人才能够顺利进入环境监测系统。

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

现在,环境监测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少经费以及经费不到位,将影响监测工作的运行。为此就需要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紧密联系,从财政年度调拨预算和经费以此支持环境监测工作。应争取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保障监测能力建设资金投入,及时更新重要的仪器设备。

建立专门的环境监测技术研究机构

加强生态监测及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研究。我国很多有机污染物还没有成熟的监测方法,有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监测技术复杂,时间长,费用高,很多监测技术来自国外。这都严重制约我国相关污染物的防治工作。因此,建立专门的环境监测技术研究机构很有必要。仪器设备方面,目前应重点开发的监测仪器设备包括在线类仪器、便携式仪器、各类自动采样器、快速测定仪、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监测仪等。

完善仪器设备共享制度

如今,很多大型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成本并不低廉,且标准性、专业性较强,且功能多样化,特别是针对一些基层监测站一些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等实际情况,有必要推广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式共享制度,就能让先进仪器的使用效率大大提升,可以实现在跨区域内高科技仪器共享协作。如果商检、卫生防疫、水利、水资源等部门和环境监测部门实现资源共享,就可以大大提升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从而提升环境监测的公共服务能力。

结语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深入,环境监测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使其能更准确、全面、及时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规划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提高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猜你喜欢

监测仪器监测站仪器设备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市监测站布局差异分析
对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系统开展数据化运维的探讨
看广东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对建筑工程中基坑工程监测方法的论述
一种低功耗地下水位监测仪器的设计与实现
与酷暑奋战的环保英雄——宜兴市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组的一天
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现场评审的常见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