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泥质粉砂岩挖方段滑坡治理技术

2014-08-15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挖方抗滑桩滑坡体

张 宇

(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1 概 况

1.1 原设计情况

绥牡高速公路K148 +900 ~K149 +725 挖方段总长度825 m,最大挖深42.4 m,土质为泥质粉砂岩。每6 m 设置一层平台,设计边坡坡率为1∶3,在最大挖深的K149 +200 ~K149 +450 两侧250 m 范围内第1 层平台处设置168 根抗滑桩,桩径1.0 m,间距3.0 m,抗滑桩间用系梁连接,桩长为15 m,边坡采用锚杆框架配合植紫穗槐的防护形式。

1.2 工程地质

本段挖方边坡大部分为不稳定边坡、潜在不稳定边坡。边坡区所见岩土体为全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第三系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局部夹薄层泥岩。岩石弱胶结,为软岩类,裂隙发育,破碎,抵抗风化能力差,遇水易软化,风化带厚度大,地下水作用明显,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较差。该段地下水可分第四系孔隙潜水、第三系风化裂隙水和第三系构造裂隙水三个类型,其中风化裂隙水对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尤其在雨季更为明显,是造成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该挖方段存在5 处滑坡体。

2 滑坡形成机制及治理原则

2.1 滑坡产生的内在机制

软弱松散岩层及一般松软土,在路基没开挖前山体处于稳定状态,开挖后,有一定的坡度在覆盖层前缘形成凌空面,导致边坡内部应力重新分布,局部应力平衡破坏,由于边坡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加上连续降雨,使大量雨水渗入,降低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从而导致滑坡体发生下滑。

2.2 滑坡产生的外在机制

由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作用软化了粘土及软弱岩层,在开挖及雨水作用下改变了滑坡体的外形,从而改变了滑坡体的力学状态,破坏了平衡状态为滑坡产生提供了条件。

2.3 滑坡治理原则

(1)以工程地质资料为设计依据。

(2)根据治理对象合理的拟定滑推力的安全系数。

(3)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4)施工过程中要使滑坡体趋于稳定,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5)重视周围的景观及环保绿化。

3 施工中的滑坡治理措施

3.1 第一次滑坡:2009年7月12日

2009年5、6月份降雨较多,雨季来临较往年提前,持续降雨。7月12日,在挖至第三层台阶,最大挖深18 m,K149 +240~K149+320 挖方段路线左侧坡口上方及边坡山体出现局部较轻裂缝。虽然对边坡出现的裂缝进行了封堵及观测,但随着雨季的来临,降雨量的增加,7月20日大雨过后山体裂缝迅速扩大,产生了滑坡。滑坡坡面宽度达18 m,面积1 440 m2。

根据滑坡现场情况采取对滑坡的路段进行卸载的处理方案,并对出现的裂缝进行封堵。通过实时观测,发现处理后坡面的稳定性得到了控制。

3.2 第二次滑坡:2009年9月4日

2009年9月3日一场大雨过后,9月4日下午14 时山体继续出现滑坡现象,此时挖深已达到24 m,左侧滑坡段延长到K149+200 ~K149+500;同时右侧也出现滑坡,滑坡范围为K149+240 ~K149+320,滑坡长度两侧共380 m,滑坡坡面宽度24 m,滑坡面积9 120 m2。

滑坡扩大后,按有关专家到现场研讨提出的处理建议。通过卸载、边坡放缓、整形等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边坡稳定暂时得到了控制。

3.3 第三次滑坡:2010年4月4日

2009年冬季到2010年春融之间,该地区降雪次数多,降雪量较大。2010年4月4日,在对边坡土石方进行卸载的过程中,由于天气变暖,冻土融化,已经按1:3 处理完的边坡上又出现了大面积的滑塌,完好的边坡再一次遭到破坏,同时在滑塌土方的推力作用下右侧槽底多处出现开裂、隆起情况(距设计路面4 m),隆起高度1.0 ~1.2 m。

2010年4月28日相关专家再次亲临现场,根据滑坡情况确定了维持原定处理方案,对隆起段槽下挖方暂停施工,并加快边坡卸载土方及整形的施工进度。

3.4 第四次滑坡:2010年6月12日

2010年6月12日,随着雨季的到来,连续几天的降雨,右侧边坡又继续出现塌方开裂现象,滑坡范围扩大至K149 +160 ~K149+640。

2010年6月13日相关专家再次亲临滑坡现场,建议原设计的抗滑桩要尽快施工,以起到稳定边坡的作用,抗滑桩设置段落对应滑坡段相应延长。

由于滑坡面积增加,现第一层平台处的抗滑桩两侧起止桩号调整为K149+160 ~K149+640,设置长度为960 m(比原设计延长460 m);根据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和滑动土体受力情况,在K149+172 ~K149+460 段的第三层平台处新增设抗滑桩,经计算确定的抗滑桩间距为4.0 ~8.0 m,桩径1.0 m,桩长15 m,桩顶用系梁连接的处理措施;为防止滑坡范围扩大,抗滑桩应立即施工;由于工期紧,不利路段要考虑冬季施工,并防止明年春融期产生新的滑坡体;滑坡段第三层平台以下坡面做空心六棱块配合框架的防护形式,第三层平台以上坡面用草坯防护,在每层平台处种植草坪和黑心菊以起到美观的效果,滑塌严重形成凹坑的坡面种植樟子松等高大树种进行遮挡,同时尽量做好边坡整形工作。

[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S].2004.

[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S].2006.

[3]冯栋栋,易萍华.滑坡治理措施浅析[J].山西建筑.2008.

[4]孔祥国.滑坡治理措施的特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7.

[5]方仁印.余红安.刘日圣.某山区高速公路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J].中外公路,2012.

猜你喜欢

挖方抗滑桩滑坡体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动态设计研究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秦巴山区牟牛沟滑坡体治理施工技术
公路滑坡治理工程抗滑桩设计
双排抗滑桩承台的优化设计研究
刍议公路工程水泥路面施工技术
浅析建筑施工中的挖方和土方转运
强震下紫坪铺坝前大型古滑坡体变形破坏效应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滑坡体变形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