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艺术之谱系研究论纲

2014-08-15郭文成王廷信

关键词:谱系当代艺术艺术

郭文成,王廷信

(1浙江传媒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2东南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210096)

近三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世界得到的高度评价是最令人好奇的现象之一。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当代中国艺术的繁荣到底是现实还是虚构?这样的疑惑和焦虑不仅存在于中国,而且也见之于西方;因而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实属必需。在此,笔者以当代中国艺术作为一个生态整体来揭示中国当代艺术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意义,进而透视其自身的谱系结构。

一、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意义

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问题已成为艺术学界研究的热点。对此,吕澎认为,“凡是被称之为‘西方主义’的艺术显得多少失去历史的客观观照。在这样的框架里,艺术史的体例将不太顾及时间、政治影响、个人经历的复杂性以及其他相关联的上下文。”[1]近三十年来,艺术与社会政治是占据上世纪整个80年代的主要课题,而艺术与商品化、艺术本土化与全球化则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新增加的两大课题。在此大趋势下,中国当代艺术呈现出泡沫最大化、虚拟化、拍卖和艺术博览会的国际化、地域化和时尚化等特点,而其中非赢利性艺术机构的探索模式值得借鉴,如北京798模式最早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本土示范实验案例,而仅仅几年后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样板。

在此,笔者认为当代艺术存在如下多重联系:(1)当代艺术与政治的紧密联系。早期的西方当代艺术家如德国艺术家波依斯,美国德裔观念艺术家汉斯·哈克,1989年移居美国的苏联观念艺术家伊里亚·卡巴科夫,捷克艺术家米兰·克尼日卡,包扎艺术家克里斯托夫(保加利亚人)、南非当代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以及詹妮·霍尔泽与巴巴拉·克鲁格等,他们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尤其是波依斯,他可以说是战后欧洲艺术中最重要而又富有争议的人物。他将艺术与政治观念融为一体,影响了整整一代德国艺术家。与此相关,1979年到1984年中国当代艺术有两个明显的主题,一是对现实主义的反叛,一是对现实主义的校正;两者都建立在“五·四”至“文革”的反叛文人画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传统背景上(这个新传统的建立可以参看栗宪庭的《“五·四”美术革命批判》和《毛泽东艺术模式概说》)[2]。(2)当代艺术与经济的紧密联系。以范曾的作品为例,我们应该看到当代画廊、博物馆、艺术家、批评家等经常在资本操控的威胁之下,这就是当代艺术体制中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3)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前卫文化以及后现代文化的紧密联系。谷文达、徐冰等人作品中对中国元素的运用,这是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突出表现。当代艺术有具有很强的前卫性和实验性,因而与后现代文化联系紧密。因此,中国当代艺术问题研究不仅是艺术研究本身的要求,而且也是当下政治、经济和文化多方面研究的要求。

二、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现状

近三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的主要代表性成果有:栗宪庭《重要的不是艺术》(2000)、邱志杰《重要的是现场》(2003)与《自由的有限性》(2003)、舒可文《相信艺术家还是相信艺术》(2003)、高明潞《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2006)、殷双喜《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2006》(2006)、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2006)、《20世纪中国艺术史》(增订本)(2008)、《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进程与市场化趋势》(2010)、杨卫、尉彬的《中国当代艺术生态》(2008)、张晓凌《消费主义时代中国社会的文化寓言(中国当代艺术考察报告)》(2010)、朱其《当代艺术理论前沿(美国前卫艺术与禅宗)》(2010)等等。但中国当代艺术学界在艺术学的学科合理性、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以及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至还划分出了不同的理论阵营。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1.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涵。栗宪庭从文化的意义上指出,当代艺术首先是一种艺术态度和文化立场。真实面对自己当下的生存体验和感觉,以及自己的生存环境,是当代艺术首要的态度。黄河清从政治的意义上认为:二战以后的美国以“反艺术”的名义把19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波普”、“行为”、“装置”、“概念”等艺术样态作为“当代艺术”;由此在全世界推行这种“美国式艺术”,这便是“艺术的阴谋”[4]。高名潞从经济的意义上认为产业化、泡沫化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问题所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普遍价格偏高,其原因在于:“第一,缺少艺术史论证;第二,美学价值模糊;第三,社会价值更可疑。”[3]沈语冰从断代的意义上认为将中国当代艺术定义为一个统一的现象或统一整体的做法是不明智的。事实上,所谓中国当代艺术已经经历了三个相当不同的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以其告别文革及要求实施经济和政治改革的意识形态使命而著称;第二个时期(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最初二到三年)则以其想要在国际范围内获得一种身份,以及在国内实现当代艺术的合法化的诉求为特征;第三个阶段(从21世纪初到当下)则仍在演化中,其特征尚不鲜明,它或许导向一种后-后殖民主义,或许导向一种消费主义。”[5]

2.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方法。一般而言,中国的艺术研究可以划分为两种:一是学院性的,二是“草根”性的。在此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需要方法论的范式革命。我国艺术学学者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西方视角;二是中西视角相结合;三是中国视角。但这三种方法都有问题,我们当前的研究需要依据新的资料、从新的出发点来进行艺术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上述说明,有关中国当代艺术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却还远未充分展开。因此,不能说已有研究和争论没有意义,但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言说对象是谁?我们应该言说什么?所以,中国当代艺术研究并不是要简单重复和追随西方当代艺术的理论思潮,而是要面对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面对我们的生存发展境遇,进行中国当代艺术学的“创造性”的批判性研究。

三、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的新道路

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不能只是以追求理论上或逻辑上的自圆其说为目的,而必须以追求有益于人的诗意生活为使命。纵观上述研究成果来看,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内涵的解读上,而缺乏从系谱的角度深入揭示中国当代艺术的起源与意义,由此笔者认为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其一,重点从谱系学的角度来切入,在当下深思中国当代艺术的规定以及起源等,试图探寻谱系学思想对于艺术学研究平台的建构意义,突破现有成果更多是中国当代艺术现象的解读上,而立足于生存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心与边缘作谱系研究;其二,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谱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技术化、身体化与观念化,全面地揭示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其三,采取文献研究、谱系学以及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深入思索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市场神话、伦理缺场等现实问题来应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挑战,加强艺术学研究的现实针对性。

1.语言学的分析。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基本内涵的种种学术争论,在此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就是西方意义上的“现代艺术”,这是大多数研究者的看法。这里的“现代艺术”基本上指的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这里“现代”意味着“现代形态”,而现代艺术是在人们通常“印象”中具有前卫性的艺术类型。二是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是中国特色的,而当代是一个时间和空间概念,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文化艺术类型的概念,甚至一种艺术类型占用“现代”这个修饰语也有“抢山头”的霸道嫌疑。三是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根本不是艺术,它宣告了艺术自身的终结。这种种争论既反映了国内学界对西方20和21世纪艺术认识的模糊,也反映了对传统西方艺术史和美学理论系统长期占主导以至于影响中国对美术的价值观和形态观认识的质疑。综上,中国当代艺术的种种学术之争的主要焦点在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基本精神。在此,笔者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主要是指以1980年以来为范畴的包括存在于中国境内所有有着现代性的艺术门类在内的并且以中国艺术家为主体的艺术样态,其实质是一个面对科技的发展和挑战更新我们的现有生活观念的问题。

2.思想史的透视。笔者认为汪民安的《形象工厂》以“关键词”的形式重构了一部当代艺术史:“生育……欲望、语境、错位、符号、耗费、……伤害、双重物质、沉默……自然、焦点”等。[6]这些语词“建构了一个当代艺术的话语谱系。而作为谱系,一方面,所有的语词之间看上去有着某种关联,但根本上它们之间是独立的。而且,所有的语词也几乎已失却了与现实之间种种可能的关联。另方面,这样一个空间意义上的谱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切断了与历史的纽带,并化解了个案作为内在的历史的可能。”[6]

在此必需强调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方法,这里所谓的“方法”更接近一种“重建的逻辑”(reconstructed logic),而非实际研究过程中的“应用逻辑”(logic of use)。[7]因此笔者认为要从谱系学的视域将“中国当代艺术”视为整体来研究,注重文献与学科的交叉研究。(1)文献研究的方法。主要以八五新潮、90年代多元艺术等重要文献作为第一手资料,深入梳理、挖掘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有关论述,同时注意分析、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力求揭示出中国当代艺术谱系结构。(2)谱系学方法。旨在从技术、身体与观念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当代艺术“现在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按照福柯所言谱系学考察产生艺术的真理体制和求真意志是如何在某种权力形式和权力关系中诞生的;它考察将艺术家视为劳动的、说话的、知识的、生物的主题是如何在权力—知识中被制造出来的;它考察某种艺术话语是如何被权力—知识关系在欲望的主体上产生出来并散播的。(3)交叉科学方法。中国当代艺术完全可以当作是交叉科学的汇通之所。在研究中国当代艺术时,必须善于利用不同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其进行符合学科综合规律的客观研究。同时注重以拓扑学、生态学以及社会学等最新的理论来开辟当代艺术学研究的新范式。

3.现实的批判:艺术的产业化。中国当代艺术的产业化已经日益凸显。值得一提的是,评论家兼策展人朱其认为当代艺术就是“天价作局”,并在网络上公布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和市场操作的部分真相。与此同时,高明潞也揭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产业化的困境:“文化产业的‘市场代理’总是千方百计地把那些空洞的、批量生产的“艺术品”打造成一种个体化的人造物。”[3]而这里所说的“‘市场代理’不是指某个具体的人或机构,它是某种形成一定‘气候’的社会密码(social code)、社会舆论(social consensus)和商业价值(commercial value)的综合体。”[3]因此,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的产业化的确需要好好批判一下了。应该说,艺术的市场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某些美术馆和画廊打造的只是一个“艺术产业的乌托邦”,而不是艺术精神的乌托邦。这意味着艺术家主体和艺术本身的消失。

四、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谱系结构

基于上述思路,笔者将高技术背景下“中国、当代与西方”相互作用作为研究的基本背景,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主题是技术时代与艺术精神的悖论问题,这具体地表现为跨学科视域下技术与人的身体、观念之间的悖论关系。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的新的生长点就在于正确处理这一关系并使二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基于这样一种考量,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谱系结构如下:

其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谱系。笔者从发生学的视域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对象、方法与意义,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发掘:(1)哲学的考察:注重西方思想的现代性症候与后现代语境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儒、道、禅思想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2)社会学的考察:注重分析中国当代艺术与民间体制的关系,如展览、艺术区、画廊、民营美术馆、收藏、当代艺术博览会、艺术节、民间的国际渠道等;注重分析中国当代艺术与主流体制的关系,如主流体制对当代艺术监管模式的转变,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文化机构策划的外展,国内官方双年展: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性平台,中国当代艺术对学院的进入和当代艺术家在主流体制中的位置等;注重分析中国当代艺术与其他(非体制)的关系,如自由个体的,边缘的,网络的,无法归类的等。(3)艺术学的考察:注意探讨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的互文关系,如中国对西方当代艺术的接受与超越,后现代主义与21世纪艺术的关系等。

其二,中国当代艺术的主题谱系。(1)艺术的技术化。当今时代的高技术性与艺术的关系。例证分析以装置艺术与录像与多媒体艺术为主:装置艺术的概念与特征,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装置艺术的主题,装置艺术的生存现状和市场状况;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发展史,艺术机构对影像艺术的关注,录像与多媒体艺术的市场与收藏。(2)艺术的身体化。注重艺术与身体的紧密关系:探究当代艺术中的身体控制,它既是对艺术表现对象的控制,亦是对艺术家自身的控制。例证分析以玩世现实主义与行为艺术为主:玩世现实主义的政治符号、自我伤害和挑战伦理、东方风情、艳俗、对传统的借用、关注草根阶层、残酷青春“卡通”;行为艺术的多样化探索,极端行为的泛滥,行为艺术与当代艺术,女性主义,市场行为艺术关注的主题。(3)艺术的观念化。注重艺术与观念的紧密关系:探究当代艺术中的思想体制。例证分析以观念摄影与实验雕塑为主:摄影作为当代艺术方式、“新影像”和“影像志异”与“观念摄影”的主题,当代艺术市场的到来;实验雕塑的类型、现实关注、实验雕塑与当代艺术市场。

其三,中国当代艺术的方法与价值谱系。(1)西方的方法是文化波普与艺术现象学。(2)中国的方法:新的可能性在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中国当代艺术是否可能?(3)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这具体体现在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基点较高。但中国当代艺术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当代艺术神话的市场效应与泡沫化、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与后殖民状态、自我失语与自我后殖民化尤其应该让人警惕。

综上,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需要从谱系的角度去深入挖掘其主题与方法,因此这里需要新的立场:站在中西艺术思想的边界上批判性地建构,同时注意防止三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艺术的技术主义;二是艺术的欲望主义;三是艺术的虚无主义。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当代艺术谱系研究对于当前中国当代艺术来说才是建构性的。

[1]吕澎.历史的合法性——关于中国现、当代艺术史写作中的几个问题[J].艺术当代,2007(3).

[2]栗宪庭.重要的不是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

[3]高名潞.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M].刘立彬,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河清.艺术的阴谋:透视一种“当代艺术国际”[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沈语冰.中国当代艺术定义之我见[C]//“2009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国际论坛”论文合辑(上下册,英汉版),中际论坛http://zjlt.artron.net/.

[6]汪民安.形象工厂[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黄进兴.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猜你喜欢

谱系当代艺术艺术
神族谱系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纸的艺术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