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大学语文教学新思维

2014-08-15杨丽雪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7期
关键词:新思维大学语文趣味性

杨丽雪

广播电视大学语文教学新思维

杨丽雪

近年来推进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如何让大学课程的设置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高校教学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语文作为教学的基础,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提高人才的竞争力,更应该进行深入改革。广播电视大学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率先在语文教学中推广新思维,不断探索如何保证语文教学的新方法。

语文教学作为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广播电视大学为加强对语文教学的改革,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将大学语文教学的思维多元化,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以文化为主线的教学方式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各学科也都在这种联系中获得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语文教学应该摒弃作为独立工具性学科这种观念,在教学中应该把“文化”作为主线,建立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文章的整体解读,应该从多方面挖掘信息,让学生对于文章有更深的掌握,而且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因此,在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为薄弱、人文课程开设较少的情况下,大学课程就自然而然的肩负起了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

2、教学原则遵循学术性、趣味性、应用性

大学语文课程是所有学科中开展时间最长的一门学科,相对的综合性也很强,因此,开展语文教学必须遵循应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以及学术性原则。首先,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博学多才自然是很重要的。作为语文教学的老师,应该更多地关注语文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并及时将这些信息传授给学生,让“学术性”体现在教学中。其次,教学应该遵循一定的趣味性,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展开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全面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最后,语文教学更应该遵循应用性原则。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应用,语文教学也应该注意学科的实用性。语文课程的实用性,既有“形而下”的语言层面的应用,又有“形而上”层面的“用道”,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些资源都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都可以对接现代企业管理,这是“形而上”的“大用”。

3、把学习方法作为基础,以理论分析为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习方法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在这个信息化发展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对于教师教学也是一种挑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传授更多知识。但是面对繁杂的知识体系,教师传授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学生要想掌握更多知识,就需要掌握更多学习方法,按照教师教授的理论案例进行更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具实际情况,采用一些常用的文学学习方法,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4、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要想打破语文教学独立的局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就应该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将语文教学放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比如:八月十五中秋节,团圆饭、月饼,这都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这也反映了传统文化对于人们的影响是非常有力的。倡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文化也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5、构建全面的、开放的考核评价标准

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的一种方式,评价标准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的程度。传统的一纸决定考试的考核形式,已经不适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而且会影响培养全面人才的目标。因此,要改善我国现阶段人才培养的现状,必须建立合理的考核标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考核标准激励学生更好的开展语文学习。与此同时,也要把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创新能力的考察放在同等地位,强调超越前人、挑战权威的意识和做法,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纳入评价体系之中,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的功能性也日渐体现出来,广播电视大学在语文教学中探索的新思维,是语文教学的一次改革,也是提高人才质量的有效措施。各学校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可以在广播电视大学语文教学新思维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更新,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使人才的培养在社会中更具有竞争力。

杨丽雪,教师,现居吉林松原。

猜你喜欢

新思维大学语文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光的反射教学新思维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