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口语训练与人文素养提升

2014-08-15李艳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26期
关键词:辩论赛学期中职

李艳红

李艳红,辽宁大连市轻工业学校高级讲师。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杜威、陶行知两位教育大师共同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刘国正、顾黄初等知名语文教育家从语文学科教学出发,主张“语文教学”应与“生活”接轨,回归“生活世界”的意义,主张“语文教学生活化”。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以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基础,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指导,以语文知识的可接受性为标准,以语文能力的发展为目标,设计生活化的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介入自己的生命、心灵活动,使语文教学以言语为契机,促进学生心灵的成熟、生命的发展,实现人的社会化。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将“生活化的语文教学理念”贯穿于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思维、心理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挖掘生活素材,采取多种口语训练方式,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我、交流自我,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及人文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成为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具体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第一学期,讲述真实故事,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世界

青春叛逆的十五、六岁新生,思想远未成熟,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内心不够强大,情感比较淡漠。加之中考失利,自信心受挫,读中专多半是无奈之举,专业选择也很盲目,对中专生活充满迷茫困惑。此时,正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教育引导的大好时机,而这种教育引导不能流于空洞的说教,必须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来源于真切的内心世界,选准切入点,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

因此,第一学期的课前口语交际训练,我让学生讲述真实故事进行交流。要求精心选择素材,这些真实故事或有启发意义,或能感动心灵,或能引人深思,讲述后要发表感受,与同学交流,使大家受到感染启迪。经过精心选材,很多同学讲述的故事令人感动、发人深思,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同学讲述了新疆边远山区的孩子们为了防止被山风刮走,背着石头,独自步行十几里路艰难求学的故事;一名同学讲述了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母亲在舟曲泥石流中,用双臂托举四岁的儿子长达八个小时的真情故事;一名同学在题为《中国教育沉思》的故事中,讲述了一位中国妈妈听到一个来中国游学的美国女孩小小年纪竟然游学30多个国家、在原始森林中进行生存能力训练生吃老鼠的经历时,无比震惊,从而对中国式教育发出了无限感慨……同学们在讲述了一个个催人泪下、发人深思的故事后,交流了内心深切的感受,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此时,教师已无需多言,从他们湿润的眼角、深沉的思索、真诚的表达中,能欣慰地觉察到这些真情故事已经逐渐深入人心。慢慢的,他们在感动中学会了反思,在反思中获得了心灵的成长,情感世界日渐丰富,认识感受能力与日俱增,对中专学习生活的意义也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第二学期,播报热点新闻,关注现实生活,提升人文素养

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课业负担不重,但家庭经济状况和家长的思想层次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空间单一,生活视野狭窄。课余时间很少读书看报,更少投入到社会大生活中,对自身生活以外的事物大多漠不关心,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行业前景也关注甚少,缺少热血青年对社会生活应持有的关注度、敏感度和积极评论的热情。因此,继第一学期讲述真实故事训练学生感性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之后,第二学期,我采取课前进行热点新闻播报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引导学生“抬起头来看世界”,关注国计民生,关注行业发展和专业动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尽早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人、社会人打好基础。

为此,每次课前,先开一个“新闻发布会”,让同学们轮流播报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其他同学点评。刚开始,学生们还有些应付,可越到后来,他们所选择的素材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有深度,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中职生就业现状、有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有未成年人受伤害事件、有贪污腐败案件、有周边环境和国际动态等热点焦点问题,学生们的视野逐渐打开,搜集、处理信息及口语表达的能力日渐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得到培养,探讨、分析问题的角度也趋向于全面、客观、公正,对日后成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有较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第三学期,讲述成功故事,树立职业理想,培养成才信念

中考失利后,绝大部分中职生自信心受到打击,加之受“读中专技校没出息”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普遍成为被社会大众忽视冷落的弱势群体。因此,感觉前途渺茫,缺乏雄心抱负,只满足于学得一技之长,将来能养家糊口过日子就行。为了激发他们认识到中职生良好就业前景,变劣势为优势,努力学习,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在第三个学期的课前口语训练中,我让学生讲述成功故事,引导他们树立职业理想,增强成才信念。

我引导他们多选取那些家庭贫困、学历不高、依靠自身努力成功成才的人物来讲,这些人可能是一些名人、伟人,也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名气不大,但同样获得了人生的精彩,值得敬佩,也更容易成为学习的榜样。于是,历史人物刘邦、朱元璋,革命领袖朱德、贺龙,科学巨人爱迪生,文学巨匠老舍、莫言,知名企业家李嘉诚、张瑞敏等许多名人成了同学们争相讲述的对象。一些学生则避开了这些家喻户晓的名人,专门选取了大家不太熟悉的人物来讲,而这些人物故事更有教育效果。其中就有一名学生讲述了作家二月河,如何从一个超龄留级生、挖煤工程兵,通过刻苦钻研历史古籍,抓住机遇改变命运,成为历史小说作家的经历;一名学生讲述了普通技工王亮技校毕业后,在大连大重集团经过勤学苦练成为一位擅长解决技术难题的金牌技工,为企业创造巨大效益的成长历程;一名学生讲述了山东青岛集装箱公司工人许振超,通过苦练绝活,六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被评为全国劳模,成为产业工人杰出代表的成才故事。同学们听完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成功故事后,反响十分强烈。之后,我让同学们共同探讨他们成功的原因,大家纷纷表达观点,达成了共识,也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斗志。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成功观,成功未必要成名,只要本分做人,脚踏实地,勤奋进取,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就是一种成功。

四.第四学期,开展小型辩论赛,提高思辨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即将走向社会,参加岗位实习的中专生,需要完成向职业人、社会人的角色转换,能否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除了要具有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和成熟的心智,对人对事具有理智客观的价值判断,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为此,在第四学期的课前口语训练环节,我安排了小型辩论赛。开展辩论赛,需要选手视野开阔、知识广博、逻辑严谨、反应迅速、口齿伶俐。这对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来说,难度的确很大,但确实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

赛前,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了国际大专辩论赛,激发学生们的辩论热情;讲解了辩论赛的程序规则和基本方法技巧,增强学生们的辩论信心。为了让学生们有话可讲,有理可辩,我让他们自由选题,倡导选择与中职生活息息相关的辩题进行辩论。学生们紧密联系实际生活,选取了很多有价值的题目,如“中职生需不需要养成教育”、“中职生上网利大还是弊大”、“中职生适不适合谈恋爱”、“中职生兼职利大还是弊大”、“企业用人德为先还是才为先“、“中职生成才关键是自身能力还是外部机遇”等。这些论题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他们非常感兴趣。

经过精心准备后,学生们在课堂上展开了辩论。因时间所限,每次安排四名同学上台分别充当正方、反方,先陈述各自观点,再进行自由辩论,台下同学可以适当参与,最后总结陈词。师生在辩论结束后加以点评、总结。学生们的辩论热情空前高涨,争先恐后,唇枪舌剑,以往羞于表达、怯于表达的情形不见了,他们在瞬间展现出的思维火花和伶俐口齿不禁让人惊喜欣慰。通过开展小型辩论赛,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更重要的是认识问题更加全面、客观、理性,这对他们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四个学期紧锣密鼓、循序渐进的课前口语训练过程中,我始终以“尊重生命,唤醒生命,激扬生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尊重、理解、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深入挖掘生活素材,为学生们提供了开放的人文环境、宽松的对话空间和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得到快速提高,生命力量也被充分激发出来,人文素养和生命的层次与质量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对他们走向职场、走向社会及未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辩论赛学期中职
有力的反驳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enriches my experience 辩论赛丰富人生阅历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军科辩论赛之枪枪对决
辩论赛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