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践中摸索,在思考中前行——对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4-08-15邱文韬

语文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诗歌语文课堂

○邱文韬

(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福建 晋江 362200)

古代诗歌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早在数年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王家新教授就指出:“中学诗歌教学普遍缺乏一种语文本位、文学本位意识……要注意从审美层面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真正把诗歌当作诗歌来教,让教学回归诗歌本身。”但是在一线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课标内涵并不能贯彻和落实。作为中国文明的载体,古代诗歌是解读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最重要的途径,高中的古代诗歌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如何既能做到达到应试的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从而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呢?

一、提高教师的古诗鉴赏素养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以教人者教己”的教学思想,是指我们教师在教学生之前必须先拿教人的东西教自己,自己潜心研究融会贯通,再拿去教学生才能使学生明白,决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古代诗歌教学也不例外,只有通过自己深入学习、研究教材以及相关资料,使自己真正具备教学能力,掌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教师大学毕业之后,从学习者慢慢转化成谋生者,学习的时间骤然减少,平日的工作与家庭的重担压迫,留给我们学习的时间并不多,阅读视野逐渐变窄,对古代诗歌的阅读量随之减少甚至已记的都已淡忘,更别提什么文艺理论知识了。作为教学者,我们深知如果对古代诗歌没有积累到一定的量,那么对诗歌的解读必然缺少准确理解与深入感悟,再加上缺乏文艺理论知识作指导,肯定会导致教师缺乏深厚的诗歌艺术修养和驾驭诗歌理论的功底,教师在教学时只能拾教参及前人鉴赏的牙慧,加之套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流程,采用一言堂灌输、稀里糊涂地诵读等教学方式,切割了诗歌蕴含的精髓、激情和韵味,这样干瘪的课堂,怎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又何谈让学生领悟古诗歌的精髓?

除了自己古代诗歌阅读量的增加和对文艺理论知识的丰富,必要地加以创新更是关键。著名语文教学工作者李海林认为:“知识创新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解读诗歌,如果不吸收当代文论成果并加以转化,不能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的课堂教学必然始终处于一种闭门造车的状态。将专业的理论结合一些古代诗歌,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

二、激发学生的古代诗歌阅读兴趣

由于古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摆在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些前辈在激发学生古诗词阅读兴趣方面做出了多方面的思考,从导入激趣法到诵读激趣法再到活动激趣法等层出不穷的激趣法宗旨只是一个:让学生会分析、能理解、懂主旨。无论通过什么方法让学生产生兴趣其背后的准则必然是:以学生为主,能让学生动起来,有思路、有方法地解读诗歌,而不是旁听或没有目的性地诵读讨论。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采取一种或几种激趣方法充分调动学生。

怎样才能了解学生学习古诗歌的基础和兴趣呢?我觉得可以通过一些问卷调查、第二课堂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等大致了解学生的学情及兴趣所在,在课前精心准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完成古代诗歌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同学感兴趣的古代诗歌进行拓展阅读。

当然激发学生古代诗歌阅读兴趣不仅仅在于老师的课堂调动和课外引导,还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知人论世让学生记一记,写作背景让学生看一看,标准范读让学生听一听,诗歌正文让学生读一读,课堂设问让学生想一想,合作探究让学生议一议,课堂质疑让学生问一问,课堂小结让学生说一说,巩固知识让学生练一练。

一堂精心准备设计巧妙的课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切都是枉然,在我们大谈特谈各种激趣法的同时,如果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那我们也是纸上谈兵。

三、改革教师的古代诗歌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上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把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改变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工作来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诗歌的特点,遵循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认知的规律,通过点拨引导,让学生自主体验、自主建构。

诵记仍然是初学者的基本策略。因为古诗句式整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就文体本身而言非常适合诵记。如何读?怎么读?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基本可以分为:正读读准诗音、意读读晓诗义、情读读懂诗情、美读读出诗味。把字音读准和把诗文读晓意义是基础;能通过体会整首诗词的情感,把诗词读透是重点;而能争取达到一个“其言皆若出之于吾之口,其意旨皆若出之于吾之心”的美读境界,那就是升华。

授之以法是古代诗歌教学的重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我们的古代诗歌教学中也是如此,归纳和讲解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是必要的,比如像基本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我们把这些专业的术语通过具体的诗歌进行阐述和讲解,让学生充分掌握这些古代诗歌鉴赏技巧,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归类、对比鉴赏是古代诗歌教学的关键。古诗可以根据主题、风格等角度分类,对不同诗歌作品的共性或相异特征进行归类或比较,这样反复的比较鉴赏,一方面可以大幅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学习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使课堂教学有深度、有宽度。比如在讲解鲍照的《拟行路难》时,可以跟李白的《行路难》作纵向的不同时代的比较,也可以跟左思的《咏史诗》和阮籍的《咏怀诗》作横向的同时代的比较,对比之后也可以进行归类和总结,一举两得。只有比较和归类,才有鉴别和总结,通过比较和归类才可以提高鉴赏水平、扩大思维张力、丰厚文学素养。

合作探究是古代诗歌教学的升华。针对古代诗歌的多义性、模糊性、含蓄性等特征,我们教师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必须是开放的,除一些必要的知识点讲解,应多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如果能进行分小组合作探究,这对于我们多角度理解古代诗歌是极其有帮助的。在合作探究中,学生们不但能解决古代诗歌中的疑难问题,还能闪现出一些创造性的思维。

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也是中国古典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古代诗歌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只有认清现实,主动创新,在实践中摸索,在思考中前行,才能使高中古代诗歌教学有效合理,在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1]王家新.它来到我们中间寻找骑手— —谈新理念下的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上)[J].中学语文教学,2005(2).

[2]李海林.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J].语文建设,2006(3).

[3]吕志刚.略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教学[J].中学语文,2006(6).

[4]张丽敏.古典诗词鉴赏基本方法指导[J].科教纵横,2010(8)。

[5]冒爱玉.古典诗词教学的几点做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3).

猜你喜欢

诗歌语文课堂
诗歌不除外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