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树下的欲望》与《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之女主人公对比分析

2014-08-15康彩萍

语文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伊本玛格丽特二者

○康彩萍

(内蒙古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榆树下的欲望》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是尤金·奥尼尔和田纳西·威廉姆斯各自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两部作品中,两位作者分别为我们讲述了两个同样年轻美丽而又境遇不佳的女子:爱碧与玛格丽特,为满足自身对于爱情和财富的追求而苦苦挣扎的故事。下面我们将分别从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出发对两位女主人公进行对比分析。

一、二者的相同点

二者境遇相似。爱碧与玛格丽特同样都受到财富与爱情的双重煎熬。

爱碧一直以来都过着漂泊无依的生活,直至后来遇到自己的第一任丈夫才算勉强有了一个安稳的家。不幸的是,两人关系不断恶化,后来丈夫不幸离世。爱碧只好又回到颠沛流离的境地。在作品中,我们随处可以体会到爱碧内心深处对于家、对于安定富足生活的渴望。这种渴望也就自然而然地使得其与老凯伯特的婚姻成为可能。刚到老凯伯特家,爱碧便以女主人的身份自居,并试图将其财产据为己有。然而,老凯伯特是一个视土地如命的人,自己的儿子尚不舍得交托,更何况是刚刚成婚的年轻妻子。所以说,爱碧处于觊觎财富而不可得的境地。同样的,玛格丽特在作品中为争得大爸爸的遗产也是煞费苦心。不仅要极力讨好大爸爸、大妈妈,更要想方设法地使自己的同性恋丈夫回心转意。

为争夺财富而受到如此煎熬,在爱情中二者也并不顺畅。爱碧与老凯伯特的婚姻可以说是毫无感情基础的。爱碧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家,而老凯伯特需要的则是一个会做家务的女人。他们之间毫无爱情可言。与之相比,虽然爱碧与伊本的感情更具爱情的影子,然而,细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他们之间的爱情从开始便注定是不幸的。外在上,其有悖伦理,不为世人接受。内在上,两者的爱情并不稳固,缺乏一定的信任基础。当伊本误以为爱碧为夺得老凯伯特的财产而故意利用他时,便无情地将其以杀婴罪告上法庭。尽管后来误会澄清后,伊本愿与爱碧一同接受惩罚,但我们也不得不为他们那脆弱的感情而感到痛惜。相比之下,玛格丽特似乎要幸运得多:年轻英俊的丈夫、还算殷实的生活。然而,可悲的是,自己一直深爱着的丈夫居然是个同性恋者。自其同性恋人死后,便一直以酒精麻醉自己,逃避现实,对玛格丽特更是冷若冰霜。从这一角度讲,我们可以说,爱碧与玛格丽特都没有遇到自己理想的爱情,二者都在财富与爱情的煎熬下苦苦挣扎着。

二、二者的不同点

首先,我们从二者对待财富的态度进行分析。就爱碧而言,她能够嫁于年龄长自己四五十岁的老凯伯特,其间不乏贪图财富的因素。然而,细细想来,倒也不全如此。从爱碧的经历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她对于家,对于归属感的强烈渴望远远胜于金钱。爱碧选择与老凯伯特的婚姻,正是基于这一立场而成立的。爱碧虽也渴望金钱,但更企盼爱情,这一点很容易在小说中找到依据。当伊本怀疑其为了赢得老凯伯特的财产而利用自己时,爱碧毅然决然地杀死了她和伊本出生不久的孩子,以此来证明其爱情的忠贞与坚定。所以说,爱碧虽然渴望金钱,但当金钱与爱情发生冲突时,她对于爱情的执着会远远凌驾于金钱之上。

再来看《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在这里,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同样是一个妩媚动人的年轻女子。出身贫寒的她,对于将死的大爸爸的遗产表现出了难以掩饰的强烈欲望。与爱碧相比,玛格丽特明显更具城府。为了顺利得到遗产,她可谓是费尽心机。不仅极力讨好大爸爸、大妈妈,为顺利生下继承人,还煞费苦心地劝说自己的同性恋丈夫回心转意。

由此可见,相比《榆树下的欲望》中的爱碧,《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对于财富的渴望更为强烈彻骨,其获取财富的方式更为精明而富有城府。

其次,从二者对待爱情的态度来看: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女主人公爱碧出于对家的渴望而嫁于年近八十的老凯伯特。然而在此过程中,她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日益在与伊本的微妙关系中显现出来。对爱碧来说,爱情远比财富与金钱重要。在伊本误以为爱碧是为谋取其父的财产而故意利用他的感情时,爱碧为解除误会,证明自己对伊本纯洁的爱,毅然决然地采取了杀婴这种极端的手段。同样的,在《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我们可以发现同样妩媚动人的玛格丽特经历着同样的爱情悲剧:为其深爱着的丈夫布莱克竟然是一名同性恋者,终日沉溺于其同性恋人的死亡之中难以自拔,并将其加罪于自己的妻子玛格丽特。面对玛格丽特为劝说其回心转意所做的各种不遗余力的努力,以及其为赢得大爸爸的遗产而孤军奋战的状况,他显得异常冷漠。相比于爱碧来说,玛格丽特似乎显得更为可悲。毕竟爱碧所爱的人也恰好爱着她,而玛格丽特的爱似乎没有得到任何应有的回应。

因此,相比而言,爱碧和玛格丽特虽然都渴望爱情,她们的爱情得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回应。二者的爱情都有可悲之处,但毕竟爱碧还是得到了伊本的爱,尽管这种爱不甚稳固。滑稽的是,玛格丽特对于丈夫的爱竟也成了一种奢求。这种名存实亡的婚姻下面掩藏着的所谓爱情其实早已支离破碎。面对这样的处境,玛格丽特便将自己的注意力更多转向了争取大爸爸的遗产方面。

再次,从两者的城府方面来讨论,在两部作品中,虽然爱碧和玛格丽特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达到自己的目的都使用了一定的手段,然而,二者心机之轻重、城府之深浅的程度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在《榆树下的欲望》中,爱碧虽然出于不甚纯粹的目的嫁于老凯伯特,在日后的生活中也不时表露出自己对于老凯伯特财产的觊觎,然而,也许是她对于财富的渴望并没有玛格丽特那么强烈,也许是她的城府远没有玛格丽特那么深重当面对爱情时,爱碧毫不犹豫地将财富弃之不顾,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爱情。于她而言,情感的温度远比金钱的灼热更具吸引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爱碧是天真的、纯朴的。她珍视爱情,将爱情看作是高于一切的神圣,其他一切,或财富、或生命,都远没有它珍贵。

我们再来看《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玛格丽特,同样是出身贫寒的女子,玛格丽特对于财富的渴望明显要热切得多一直深爱着的丈夫对自己视若无睹,并将其同性爱人的死加诸在她的身上。丈夫的哥哥一家更是为赢得大爸爸的财产与其针锋相对。正如玛格丽特自己所说,她就像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处境艰难,孤立无援。然而,尽管处于如此境地,玛格丽特更像是一个战士,依旧能够为夺得遗产孤身奋战。在这里,田纳西·威廉姆斯明显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更为丰满,同时也更为生动的人物形象。玛格丽特渴望金钱,同时也渴望爱情。为赢得二者,她不仅诱使丈夫与其发生肌肤之亲,企图以此来换回丈夫对自己的爱,同时,玛格丽特还努力讨好大爸爸、大妈妈,诋毁丈夫的哥哥一家,为得到子嗣而费尽心机。从这一方面来看,玛格丽特的确比爱碧要有城府得多。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爱碧和玛格丽特的对比,我们看到的是两个深受财富与爱情双重煎熬,在欲望中苦苦挣扎的女性形象事实上,我们可以说,爱碧与玛格丽特都是两只处于热铁皮屋顶上伶俐无比的猫,可爱中透着几分悲哀。

猜你喜欢

伊本玛格丽特二者
逃家小兔
阿拉伯编年史家伊本·艾西尔及其所处的时代
玛格丽特·米德:20世纪著名的人类学家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摇曳
伊本·白图泰藏在摩洛哥“迷宫”中
试论伊本?西那对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
译经
阿拉伯人姓名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