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消费状况的调查与探析①——以新疆大学学生手机消费为例

2014-08-15新疆大学新疆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宋娇娇沈婷毛小琴李先游

中国商论 2014年19期
关键词:新疆大学汉语问卷

新疆大学新疆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宋娇娇 沈婷 毛小琴 李先游

在当代消费主义浪潮的席卷下,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成为两个相伴而生的问题。校园中大学生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求知欲、对新生事物的敏感以及积极的好奇心,一方面构建出特点鲜明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也营造了内容丰富颇具时代感的校园消费市场。因而,本文从校园消费文化的基本状况出发,解析消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冲击和影响,继而对校园文化建设给予建议。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手机的关注焦点已经不单单集中在使用价值维度上,手机和人的关系变得日益复杂。而围绕着手机所形成的消费系统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近一年的调查分析,发现在新疆大学这个多民族文化共生的文化场域,它所形成的手机消费具有鲜明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

1 消费文化背景下的校园手机文化

当代社会物质丰富、媒体发达,再加上广告的高频单向宣传,消费逐步控制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当代社会的文化状况已经逐渐由生产中心转向消费中心。“消费作为社会主体的需求与可能满足这种需求的物质间的关系,就不应当简单的看作主体占有、使用、消耗客体的过程,而应看作社会主体的一种再生产形式。”[1]

(1)人们所消费的产品是人化物,消费者按照时尚化和被给予的消费结构来生产新的文化信息,因此形成了消费文化。文化消费是消费者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精神享受而进行的消费。它不同于产品消费,在消费社会中“文化消费展现为消费文化形体和社会景观,当代消费文化形态又必须通过文化消费呈现出来。”[2]

(2)手机文化建立在手机消费的基础上,一方面呈现在实用价值消费上,即打电话,发短信的通信功能,以及智能手机和网络的连接等。另一方面随着手机生产的扩大,大众传媒的发展,利用网络的一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强大力量使得手机具备了精神产品消费的性能,“与巨大数量的手机使用者和频繁被使用的手机各项功能密切相关的是一种新兴的亚文化:手机文化。”[3]

(3)在校园里,手机文化的内涵既包括大学生在通信、音乐、视频、文学、游戏、交友等方面的应用,而且更强调大学生社会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由此可以看到,依靠当今技术条件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建设,腾讯QQ、微信、微博等便捷手机操作软件渐渐成为了人们的主要沟通方式,跨越了时空的障碍,身份地位的限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QQ阅读、手机阅读、百阅、掌阅iReader等软件的应用也大力推进了学生手机文学阅读的发展。

这样,以手机为媒介的文化消费就易于达到:既可以上网查找资料,也可以阅读各种类型网络小说使自己放松;既可以补充课题知识,但同样也接受快餐文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通信软件功能的增多,手机交友在近几年流行起来。不同于传统的QQ,如微信就具有搜索“附近的人”和“摇一摇”等功能,米聊、陌陌等同类聊天软件也蓬勃发展。可以说,每个智能手机的使用者都能深切地体会到手机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而在大学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大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蕴含着更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物品的占有和使用,还是一种优越感、幸福感的象征,一种追随时尚的精神享受。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手机文化在学习手段上打破了学生对传统印刷媒介的依赖,在思维模式上挑战了主流声音和价值观的认同,在个性塑造上更加突显出创造性和创新意识。因而在高科技化、大众化的文化氛围中,大学校园的手机文化消费是一个放大镜,一副全息摄影图,它能清晰而鲜明地将当今的文化特点呈现出来。

2 新疆大学校园手机文化现状调查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新疆大学在校的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首先,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确定汉族、维吾尔族、其它少数民族学生问卷调查数量各占33.30%。其次,按照均衡性别比例的原则,做到男女生的调查人数各占50%。再者,在本科四个年级间的调查比例关系为:大一为13.30%、大二为20%、大三为33.30%、大四为33.30%。最后,将在校内随机抽取人员作为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发放问卷。本次调查共抽取了300人,其中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无效卷数为零(无效卷数主要是指被调查问卷填写不完整,缺10项以上的),有效率达100%。

2.2 调查内容

在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编制了《新疆大学校园手机文化调查问卷》。问卷包括新疆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学生手机消费偏好特点,大学校园手机消费群体特征三大内容。问卷设置了20个问题,从手机的使用者的性别和族别来展开调查。具体内容如下:

(1)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此次调查内容为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目的是针对新疆大学学生的手机拥有状况,与之相应的新疆大学学生每月手机消费状况,以及手机使用时长。以此研究学生在新疆大学上学期间形成的手机使用特点。

(2)大学生手机消费偏好特点:调查内容为大学生手机消费偏好,目的是针对新疆大学学生关于购买的手机的价位、款式和品牌的选择,以及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不同的文化功能的偏好,研究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手机消特征。

(3)大学校园手机消费群体特征:调查内容为大学校园手机消费群体特征,目的是针对新疆大学学生购买手机时对不同语言类型的系统和应用软件的选择偏好,研究新疆大学这个多民族构成的群体环境中在考虑到语言类和非语言类专业的因素下所形成的手机消费群体特征。

2.3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选择在周末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在图书馆的自习厅进行,在发放问卷调查前,说明问卷作答要求,被调查者当场作答,完成问卷后,及时收回问卷,并及时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为了增强调查结果的可靠性,项目组还增加了个案访问(访谈)。即:由访问者向被访问者提出问题,通过被访问者的口头回答的形式来记录收集信息。以此来突显此次调查的完整性,通过这两种研究方法达到问题的互补。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新疆大学学生手机消费的状况,得出一般结论;另一方面,通过个案访谈可以弥补问卷调查中未涉及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清楚真实地了解被调查者实际情况,从而使问卷调查结果完整与真实。

2.4 问卷的可信度分析

在《大学生校园手机文化调查问卷》的设计中,调查小组参考了大量的资料,例如《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学生校园消费水平调查问卷》、《2013大学校园4G手机消费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小样本调查”,对问卷的实用性进行考察,基于考察结果的合理性,项目小组对问卷调查的设计方案、呈现方式和填写方式不断改进完善。为了弥补由于问卷设计者的能力和水平的限制,所出现的部分题目不能穷尽所有可能性的问题,因此在有些题目上会增加笔者自己满意的选项。问卷设计调查对象尽量做到问卷全面反映所要研究的内容,做到题目表达言简意赅,答案准确单一,敏感问题委婉,立场问题鲜明。

3 新疆大学校园手机文化现状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3.1 手机消费状况调查

在对新疆大学学生的手机消费水平调查中,所涉及内容有:每月手机消费费用、手机购买费用、手机更新周期、手机选择偏好。调查的结果显示:63%的学生每月生活费用处于500~1000元之间,而53.3%的学生每月手机费用介于40~70元之间。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每月的手机费用占生活费的10%左右。并且,手机价格和自身生活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新疆大学学生生活费用大于等于1500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3%;购买手机价位在1500元以上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0%;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在1000~1500元之间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3.3%;大学生购买手机费用在1000~1500元之间学生占总人数的56.7%。

由此本文认为,高价位手机是大学生普遍的选择。这其中包括两种情况:一类是生活费用高,手机的消费水平也高;另一类是生活费用低的学生也选择了高价位手机。相对而言,后者更引人关注。经过个案访问得知,他们选择高价位的手机大都是因为受到广告宣传以及周围同学使用手机价位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这事关个人的面子和品味,可以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以及使用时的愉悦感。也就是说高价位手机消费的快感使得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极大满足。

基于此,本文认为随着手机的更新换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发生了变化,大学生不仅在意手机的使用价值,而且更注重品牌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的享受,手机作为一种标识“幸福”的符号,让每个大学生有机会平等地消费。

而对于大学生手机更新周期这一问题,本文的调查问卷设定了三种情况:(1)从未换过;(2)一年以内;(3)一年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其中3.3%的学生从未换过;30%的学生更换手机周期为一年以内;66.7%的学生更换手机的周期为一年以上。由此,结合上文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购买手机和每月手机的通讯消费费用并不占大学生的生活费用的主要部分。而对于“手机偏好”这个问题,设置了三道选择题,而这三道题的回答显示:通常大学生更换手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手机坏了”,其次是“看上了其他手机”,选择“手机过时了”与“显示身份”选项的人数占比例最小。对于手机款式的选择,“触屏”手机成为首要选择。在手机的“品牌、价位、功能、外观、评价”的排序中,最注重的是手机的品牌,功能、价位紧随其后。

由此说明,新疆大学学生对于手机选择是出于手机实用价值的考虑,一般接受性价比高的手机,手机消费观理性而不盲目。但结合访谈的结果发现,在对手机更换原因和使用问题的关切上,智能手机的品牌问题凸显出来了:大学生普遍认为品牌手机的后台技术支持使得操作更方便,而技术落后则是“手机坏了”的真正内涵。可见,在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中,已经潜在地关切到了在商品的消费背后延伸出的符号意义和文化内涵。而手机文化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蕴含着由需要所承载的实用性,同时它也包含着对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灌输和培养,即追求高品质的物质享受,以此来表达自身的特殊性。

3.2 手机使用状况研究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手机是每个学生的必备品,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选择手机作为主要的通讯工具。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每人一部手机,其次是拥有电脑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5%,而电子词典占和MP3/4/5的学生占总人数49%。少数民族学生同时拥有电脑和手机的人数占70%,只有手机的人数占20%,而汉族学生拥有三件以上电子产品的人数占60%。

本文又调查了新疆大学学生使用手机时长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大学学生使用手机时长在两个小时以上的人数为236人,约占总人数的79%。两小时以下的人数只有64人约占总人数的21%。这说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很高。其所使用的手机功能首先包括通信、浏览网页、手机游戏、学习,其次是手机下载、手机购物、阅读电子书、看视频。在调查问卷设计的“选择手机媒体的原因”这一问题中,大多数被调查者选择:方便联系、获取资讯和学习、生活娱乐。少数选择缓解压力、消磨时间。由此可见,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电子词典等电子设备已经渐渐地淡出了学生的生活,功能多样的手机渐渐取代其他电子产品和纸质材料的地位。

在本次调查的第19题和20题中,提出了“是否含有或使用非汉语的软件通信和浏览网页”的问题。调查发现,选择使用非汉语软件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33.3%的学生是因为“少数民族不能顺畅地使用汉语软件”;26.7%是因为“自学其他语种的需要”;40%的学生是由于“专业的需要”。而在使用非汉语软件的学生中90人是少数民族,而其中50个少数民族学生是因为不能顺畅地使用汉语交流而选择民族语输入软件。除此之外,手机使用非汉语软件的学生中有40个少数民族学生和60个汉族学生,他们主要是为了加强专业素养以及自学其他语种的需要来使用非汉语软件通信和浏览网页。

可见,目前开发的非汉语软件是有一定的市场,而一定程度上手机软件的使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部分,学生能够主动使用非汉语软件进行自学和专业学习。从少数民族使用的软件语言来看,新疆大学学生虽然要求少数民族学生进行HSK的普通话等级考试,但还是有很多人依然不能顺畅地使用汉语,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少数民族在使用自己母语时还有必要继续提升汉语水平,也有一些学习外语的少数民族同学,他们也选择了非汉语软件。此外,有些汉族学生使用非汉语软件则是因为专业的需要,下载了相应的语言和使用相应语言的软件。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要求较高,自学其他语种提升自身语言水平。在大学校园里,尤其是新疆大学处于民族和文化交融的环境中,学生所使用的手机也反映出不同的选择偏好,这些都来源于学生的民族特性,专业区别以及个人爱好。整体来看,手机已然成为现代学生学习交流、沟通娱乐的实用性极强的设备。

综上所述,新疆大学的学生手机占有率达到了100%,从手机的使用时长来看,他们对于手机依赖程度比较高;一般使用手机获取信息和学习,其次是娱乐,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手机的消费更加看重其使用价值,是一种求实消费观念。相比之下汉族学生较多的受到了社会时尚潮流的影响更注重手机消费带给自己的精神享受。此外,基于新疆大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少数民族学生倾向于使用民语软件,这一方面源于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学生不能顺畅地使用汉语,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他们更注重传承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心态。此外,还有少部分汉族学生也在使用外语软件帮助自己深化专业学习,如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等语言专业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专业,它的招生对象是面对汉族学生的,因而对于汉族学生来说,使用民语软件是提高自己少数民族语言水平的很好选择。学习其他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亦可通过非汉语软件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可见手机对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也具有实际意义的帮助。通过访问得知,周围多数大学生手中的手机已经不是第一部,换了又换的手机现象,显现出了大学生对社会化身份的渴求和一定程度的心理贫困,而这种情绪源于提升自身文化地位的要求,以及突出个性化特征的迫切愿望。

总之,在当今的文化氛围下,智能手机在校园广泛使用首先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便于大学生及时沟通、下载、游戏、学习,而伴随着手机应用技术的推陈出新,手机的实际价值又大大超出了实用范畴,而成为满足使用者社会化精神需求的文化要件。一言以蔽之,当代大学生借力手机,通过这种物化了的人际沟通形式走向社会认同、形成自我人格,在符号化的交际时代探索、尝试、开拓、成长。

[1] 罗钢,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 (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

[3] 巨斯巍.浅谈手机文化的定义及特点[J].知识经济,2008(12).

猜你喜欢

新疆大学汉语问卷
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摄影作品选登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A Corpus-Based Study on Linguistic Variables of CET Writings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提高大学文科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