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风夜放花千树——河南地调院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纪实

2014-08-15周强杜佳音丁燕飞

资源导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潜力矿产资源成矿

□周强 杜佳音 丁燕飞

2014年5月19日,是一个令河南省地调院全体员工备受鼓舞的日子。这天,国土资源部发布通报,河南地调院荣膺“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先进单位”称号,彭翼、何玉良被评为先进个人。

至今回想起那段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的峥嵘岁月,地调院潜力评价项目组人员仍感慨万千。时隔经年,鲜活地跳跃于记忆中的,仍是团结奋战、攻坚克难的不懈努力,是抛家舍子、争分夺秒的挥汗如雨,是豪情满怀、一往无前的无怨无悔。

坚决打好攻坚战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6~2013年部署的重大地质调查计划项目。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庞大技术工程,涉及地质矿产调查与勘查所有专业,是以最新数据处理手段对以往各类原始数据进行重新分析及推断解释,建立国内最为全面系统的地质矿产研究计算机工作平台和数据库,对全国多种类矿产作出客观评价。

2006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与河南地调院签订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合同书。随后,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河南省37种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任务书。下达给河南地调院的工作任务,除全国统一规定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成矿预测、地质背景、重力、磁测、化探、遥感、自然重砂和综合信息集成各研究课题与统一预测的煤、铝、铁、金、银、铜、铅、锌、钨、钼、锑、镍、铬、锂、硫、磷、萤石、重晶石18个矿种外,还有本省自主下达的铌、钽、耐火黏土、矽线石、红柱石、蓝晶石、金红石、珍珠岩、膨润土、天然碱、岩盐、油页岩12个预测矿种。任务书明确了2006~2013年,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数据准备到成果汇总四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及中心任务。

任务明确,时间紧急,如何保质保量地抓好落实成为最关键的问题。河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河南省地矿局副局长王建平作出指示:“务必以扎实进取的作风,只争朝夕的劲头,破釜沉舟的气概,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王建平副局长亲自坐镇,从局属6个地勘单位抽调了15名技术骨干,集中到地调院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

地调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成立河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组,落实各课题负责人、人员组成及其职责分工。地调院时任院长张良发出动员令,明确要求全院上下充分认识该项目实施的重大意义,鼓舞项目组全体技术人员继续发扬“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克难攻坚,确保按时提交成果。

这场声势浩大的战役全面打响,各方力量旋即激昂参战。一场与时间赛速度、与繁重的任务量拼毅力、向精湛的业务水平要求亮实力的赛事火热上演……

冲锋在前的带头人

规划部署室主任彭翼,是地调院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在同事们眼中,他是大家的主心骨,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干地质、搞研究向来心无旁骛,废寝忘食。他总是有着旺盛的精力,心怀一腔地质情,身先士卒,时时刻刻准备应对全国潜力评价的各项要求和任务。

他常说:“全国潜力评价项目一盘棋,少一个省份的资料就汇总不上去,不能因为我们河南地调院落后而影响了全国的进度。”

有一次,连续两天两夜没有休息的彭翼胃病复发了,他居然强忍着病痛的折磨,全身趴在茶几上坚持工作。面对繁重的工作量,巨大的精神压力,他硬是凭着一份执着,靠着一股拼命三郎的精神,带领大家一次次克服苦难,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

然而对家庭,他却有着太多的亏欠。

2009年夏天,彭翼上初中的孩子因腹泻高烧住进了医院。眼看病情危急,面对前来看望的时任办公室主任陈雷,彭翼的妻子潸然泪下:“哪有这样当爹的,儿子住院19天了,他也不来看一眼,为了工作连孩子也不要了。”

后来,有人问彭翼:“为什么不抽时间看望下呢?”他的回答朴实而感人:“太忙了,无法抽身。干了一辈子,可不能把项目给搞砸了,把地调院的牌子给砸了,孩子有他妈照顾就可以了。”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地调院矿调中心副主任何玉良说:“彭翼影响了我一生,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太多太多。”

众人拾柴火焰高

课题负责人曾宪友介绍说:“工作量太大了,几十年的资料都要利用起来,面对规模大、难度高、人手少、任务重的重重困难,项目组成员没有怨言、没有退缩。几年来,他们几乎没有过一个正常的节假日,集中办公,大家都很自觉,不用催促,夙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课题负责人何玉良,面对各种困难,他从来都是紧咬牙关,保质保量出色完成任务,生动地诠释了河南地调院年青一代地质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实力与魄力。

在长期高强度工作压力下,何玉良有次晚饭后突然感觉心脏很不舒服。第二天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因连续熬夜劳累造成的心脏瓣膜关闭异常,建议他休息几天。他说一句“没事,我年轻,休息一阵就好了”,便又义无反顾投入工作之中。潜力评价的工作就是这么紧,一天都不能耽误。

2013年7月,潜力评价项目到了最后汇交总体报告的时候,何玉良和项目组一起,连续奋战70多个小时,完成最后的总体汇交,为潜力评价画上圆满的句号。听在场的同事们说,验收完他倒头就睡,连续睡了20多个小时。

河南省劳模彭松民每次集中办公都是通宵达旦。有次到吃饭的时间,大家都在吃,彭松民只看了看,悄悄地走了。后来才知道,由于任务紧迫、熬夜上火,他的牙齿掉了八颗,根本没办法吃饭。但他从来都不吭声,硬撑到最后。总体成果验收时,老彭的腿由于静脉曲张,无法正常活动。医生要求必须尽快做手术,可是术后没有休息一周他就又来了。他说:“大家都没有休息,活又那么紧,我得来啊!”朴实无华的话语渗透着一个地质工作者最朴素的地质情怀。他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那就是把领导交给他的项目干好。当笔者问及已近耳顺之年,为何依然心怀这般热情时,他说:“我只有中专学历,也没有什么天分,但在组织关怀、单位培养下,通过勤奋工作和艰苦奋斗,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年来局里、院里给了我很多荣誉和奖励,我非常感激,十分珍惜,只能以实际工作和新的找矿成果来回报组织的厚爱。”

两位返聘的老专家——陈振武、王志宏已逾七十高龄,但他们坚持与年轻人一起,周六周日从不休息,在潜力评价中忘我工作,编制了大量图件,默默发扬着熠熠生辉的老一代地质人精神。

课题负责人曾涛、钟江文等同志,在潜力评价项目中绚烂地燃烧了生命中最珍贵的六年,不要家、不要娃、不结婚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30多岁的钟江文,因为负责遥感项目,婚期一拖再拖。负责数字信息课题的曾涛,参加潜力评价项目以来,右手很长一段时间都累得不能动,经常见他带着护具默默坚持。

参与此项工作的还有20余名女同志。课题负责人左爱萍、许国丽、陈志慧、鲁玉红巾帼不让须眉,从来没有因家庭琐事影响工作,也从来没有因身体不适放弃加班。

参与项目的每个人都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大家每每提起这段时光都如数家珍。8年了,3000多个日日夜夜,打响了多少个无硝烟的战争,能保证每次凯旋是何等的不易。8年来,他们就这样默默地坚持着、努力着,直到项目圆满结束。从成矿地质背景到区域成矿规律,从物化遥感自然重砂到综合信息定量预测;从全省性勘查工作部署研究到参与全省整装勘查区部署、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的制定,这一系列的成绩,无不体现着河南地调院无惧无畏、敢打敢拼、善打硬仗的优良作风。

吹尽狂沙始见金

2013年7月15日,按照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的总体部署,河南地调院承担的“河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各课题报告在北京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优秀级、优秀级!”专家们异口同声。这样的声音,一次次重复响起。

成矿规律、矿产预测、地质背景、重力、磁测、化探、遥感、自然重砂和综合信息集成课题评审结果均为优秀。其中,成矿规律、矿产预测、地质背景和物探课题成绩均居全国前列。

河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从2006年实施,到2013年7月结束,历时8年,国家下达任务部分,共完成各类编图4389张,数据库3147个,说明书3247份,提交课题和专题成果报告27份。

该项目对河南省以往矿产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在原有工作程度基础上摸清了河南省重要矿产资源“家底”。围绕全省重要矿产成矿规律研究,提出了关于矿产成因、控矿因素、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的全新认识。研究典型矿床和代表性矿床85个,完成135个预测工作区的区域综合预测要素研究,建立了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全省累计圈出最小预测区835个,其中A类258个,B类243个,C类334,为国土资源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及河南省矿产勘查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为建设出彩河南提供了强有力的地质服务保障。

目前,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系列成果已有效应用于河南省地质找矿规划部署和实践。根据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部署的漯河舞阳预测区铁矿勘查,目前已投入1.5亿完成了普查阶段工作,获得(332)+(333)+(3341)铁矿资源量4.88亿吨,与预测的5亿吨铁矿石资源量高度吻合;商丘睢州(柘城)煤矿勘查,获得煤资源量200亿吨;铝土矿整装勘查已在三门峡地区获得铝土矿资源量1.6亿吨。

猜你喜欢

潜力矿产资源成矿
桂西沉积型铝土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新疆寨北山铜矿成矿新认识及找矿预测
中非铜钴成矿带矿床遥感特征研究
柴达木盆地北缘锂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
艺术的纯真潜力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矿业权出让转让及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学习潜力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