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健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机制的几点思考——以汝州市为例

2014-08-15陈亚强苏文超李峰

资源导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汝州市防灾减灾

□陈亚强 苏文超 李峰

随着城市建设的兴起、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越来越明显,由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越来越多,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如何健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机制,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以所在的汝州市为例,就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机制建设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汝州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现状

汝州市地貌总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南北山,中间川,地面起伏,沟壑众多,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频发,为我省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地面塌陷、重要矿区废渣、废石堆积及废弃采坑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根据2014年地质灾害排查结果,共确定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85处(滑坡42处、崩塌7处、泥石流11处、地面塌陷18处、不稳定斜坡3处、尾矿库1处、矿坑3处),其中重要地质灾害点48处,累计威胁人数7072人,威胁房屋1571间,影响公路4218米,威胁资产19040万元。近年来,汝州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完善基础设施,在探索中推进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一是健全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市政府成立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指挥长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全市20个乡镇、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也成立了防灾减灾工作机构,初步构筑了防灾减灾工作管理体系。二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市政府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建立定期检查、会商调度等制度,搞好上下联动、横向协调、纵向指导,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三是完善灾害信息管理机制。建立市、乡、村地质灾害信息统计上报制度,灾情信息快报、核报等工作制度,使应急处置、抢险救灾有章可依,应急联动机制和应急救援现场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确保灾害发生后,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置,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四是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对全市确定的85处隐患点逐一建立以村组干部、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体系,落实防灾单位、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以及防治措施,建立市、乡、村、组四级监测网络,提高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

(二)宣传教育活动初显成效。按照“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要求,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图画、发放宣传折页、印制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读本等多种形式,使群众掌握一定的减灾自救基本知识和技能。每年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12日防灾减灾日、6月份“安全生产月”等特定时间,深入开展以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地质灾害自救互救知识、应急救援知识、防灾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据统计,仅2014年共张贴宣传图画500多幅、宣传标语1000多份,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读本600余册,现场解答群众咨询2000多人次,有效地增强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

(三)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建立应急预案。市政府制订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乡镇、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也根据各自实际制订了应急预案,为应急处置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成立应急专家组。聘请具有相关专业的河南省有色地矿局及有关部门的9名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汝州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为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培训。三是成立应急突击队。由市人民武装部抽调120名民兵预备役成立汝州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突击队,地矿部门抽调60名转业军人成立民兵应急连,确保突发地质灾害时有专业队伍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应急救援。抽调人员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救援、群众逃生等应急演练,以提高临灾应急处置能力。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汝州市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中,逐步建立了符合该市特点的地质灾害防治运行机制和防灾预警体系,但是防灾减灾工作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防灾减灾意识比较淡薄。少数乡镇和部门对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防灾减灾工作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不足;大多数群众亲身经历的灾害性事件较少,难以形成对灾害的理性认识,有的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有的缺乏基本的防灾避灾知识;有些建设项目施工时,没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就开工建设,未把防范工作做在前面,等到出现问题才觉悟。

(二)综合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市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都成立了抗灾减灾的应急组织,但缺乏高效统一的指挥体系和协调机制,要真正做到科学高效处置突发事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目前,各部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工作机制都存在相对的独立性,协调共享的调配机制还不够完善,造成了资源不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使得公共资源得不到最合理最优化的配置。

(三)监测技术和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基层普遍缺少专业监测技术人员和专业监测设备,明确的监测人员一般都是附近的干部或群众,他们并不具备专业的监测技能,仅凭个人经验来监测,无法准确及时发现险情,监测技术和水平急需提升。

(四)防治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基层工作经费普遍紧张,投入防灾减灾工作资金较少,由于经费的不足致使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隐患点勘查治理与搬迁避让工作进展缓慢,部分急需治理的中小型地灾隐患点难以实施治理,一定程度上影响防灾减灾工作。

三、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防灾减灾综合协调能力。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建设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防灾减灾与抗灾救灾同等重要的思想,甚至是防重于救、有备才会无患的思想,市、乡、村三级都要建立防灾减灾工作机构,健全减灾组织网络,切实加强对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建立防灾减灾工作责任制,把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宣传教育, 提高群众避灾自救能力。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橱窗,张贴抗灾减灾宣传图、资料等,建立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和常识。要突出宣传针对性,重点开展面向农村、学校、重要企业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增强公众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要开展好主题宣传活动,抓住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12日“防灾减灾日”活动时机,每年确定一个宣传主题,细化活动内容,精心组织实施,把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推向深入。

(三)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防灾减灾保障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方政府应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安排防治和治理经费,建立专项资金,确保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到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来,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同时,中央和省财政每年也要列出专项资金,加大对地方的扶持力度,搞好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并给基层配备先进的监测预警和应急设备,提高基层防灾水平。

(四)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组织开展全面细致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准确掌握地质灾害隐患及灾害发生规律,结合现有救灾减灾能力等现状制订预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每年在汛前都要开展规模不等、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效性,提高相关部门对预案的掌握程度,提高群众掌握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技能,促进相关部门和村级组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的提升。

(五)加强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一要选拔各领域的专家成立应急专家组,为制定和实施防灾减灾方针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为应急抢险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培训。二要加强防灾减灾应急队伍建设,成立专业应急抢险队伍,组织开展预案演练活动,不断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满足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需要。三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监测员防灾减灾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增长救灾知识和技能,搞高应急处置的组织能力。四要健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网络,在重大地质灾害点建立监测站(点),加强汛期监测和预报,确保发生灾害时预报警报能及时传递给受灾害威胁的群众。五要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充分利用村部、学校等公共场所资源,因地制宜规划乡村避难场所,设置显著标志和指示牌,合理储备应急物资,确保发生地质灾害时能有序地撤离到避难场所,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猜你喜欢

汝州市防灾减灾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汝州市
《汝州市地质矿产志》出版发行
汝州市四家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单位(小区)
习作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