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我们疯狂地朗读——语文学习的第一件事

2014-08-15黄建军

中学语文 2014年13期
关键词:蝉翼语文课读书

黄建军

我猜想,每一个教师有了多年的专业教学经验后都会对自己的学科有一定的感悟和概括。如果,让我说说对语文教学的概括,那么我只有一个词就是“朗读”!如果要多几个字,那么就是:疯狂地朗读!中国有“疯狂英语”的培训品牌,为了表明我的观点,姑且这里也让我们“疯狂”一回吧!

语言的学习无非就是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运用过程的反复练习,熟能生巧,自然而然。语文的学习方法,一直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字。这四个字,“读”是核心,只“听”不说缺乏实践学的是哑语;“读”出声音就是在“说”;能“说”能“读”,那么“听”就很简单了,“写”也就没问题了。当然,这“读”是阅读中的“朗读”。

语文老师应该重视晨读课的质量,应该重视朗读训练。让我们疯狂地朗读!本来清晨的校园就应该是书声琅琅的!

一、科学分析大声朗读的益处

每天清晨,放声朗读,本身就是一种有氧运动,能锻炼心肺、锻炼身体;能燃烧脂肪,消耗热量,减肥并降低血压,这说法似乎很能走进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默读容易静默入睡,朗读使得情绪兴奋,帮助我们深入文理解章内容。常常朗读的人,也许会爱上朗诵,会善于表达,能形成热情开朗的性格,从而使人更热情向上;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朗读能培养出出众的语感。字正腔圆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美,就是一种气壮山河的精神气质,每天开始于这样一种积极、健康、向上、正气的精神状态,这一天的学习也应该是进步而高效的。

理解了、接受了大声朗读的好处,学生们晨读会积极很多。

二、大声朗读要神情专注

朗读要状态专注,心无旁鹜。专注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本素质要求,当然朗读也是这样,可不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以强调在朗读的时候音量要高,就是避免分神。以我个人经验,我在杂念多,内心烦的时候,看不进文字,我就要念出声来才能读懂。我们在这里是预设一种理想的心理准备状态,希望提高朗读的效率。开始读书以前,放下一切,静心澄虑,什么都不想。一心不二用,有什么需要思考的,等朗读完成了再说。我给学生讲过《庄子·达生》里的故事:孔子去楚国,走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老者用竹竿在高高的树枝上粘知了,简单地像在地上拣东西。孔子很惊讶,问道:“您真灵巧啊!有什么诀窍吗?”老者回答除了苦练技术就是专注的本领:“虽然天地很大,容有万物,此时我就只知道有蝉翼。我不回头不侧身,不能用世上万物来换蝉翼,这样还有什么得不到呢!”这样的专注,也是“邪乎其技”啊,也是一种“疯狂”的状态吧?

三、耐心营造大声朗读的氛围

要让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学生都能忘情地疯狂地放声朗读,要让这种大声的朗读成为习惯,形成氛围气候,以至于中学毕业后还能常常朗读自娱。这需要坚持,需要耐心,更需要有营造氛围的方法。

每一届开始我都要坚持几个月时间来与学生磨合,用耐心引导学生,让他们接受我的做法。为了让朗读不至于枯燥,我用了很多办法。首先,开始的时候,降低要求。读错没关系,声音低一点没关系,读的内容打点折扣没关系。其次,想尽办法,改换读书方式。老师范读、录音播放、自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等;组成各种朗读小组,宿舍为单位的组,横排的组,纵行的组,自由结合的组等等。再次,建立朗读的评价机制。自我评价,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同学互评,同桌、旁边同学读得怎么样;各组互评、竞争,哪个小组读得好。评价标准可以多样化,音量高度、整齐程度、熟练程度、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体验等等。

一般而言,一个班级“疯狂”朗读氛围的形成至少需要一年时间,从自觉到自为,很不容易。因为这要在晨读和语文课上挤出很多时间来朗读,对于高中语文课时少、教材内容多、考试压力大的现状而言,需要一些魄力和耐心去坚持。用于朗读的时间少,学生不容易读好,教师更需要耐心慢慢来培养朗读的氛围,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曝十寒。

我的前两届学生,到高三后期,语文成绩一直在年级里遥遥领先,我引以为豪的就是我们班的朗读的氛围特别好,不仅仅是文言文读得好,现代文、诗歌也读得很好,一些学生熟读后,对于喜欢的一些篇目和语段都能自发背诵。

我所谓的“疯狂朗读”,只是把“朗读”这种学习语文的方法用到极致,“练时夸张,用时自然”而已。也许,语文学习中有其他什么方法也能用到极致,那或许也不失为好方法。

猜你喜欢

蝉翼语文课读书
又一年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可怕的语文课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语文课上做游戏
蝉翼藤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