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华社发布:冰山下的“新”世界——专访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负责人

2014-08-15刘胜男

中国传媒科技 2014年16期
关键词:新华社客户端

本刊记者 / 刘胜男

2014年6月11日,“新华社发布”客户端上线,这是新华社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方面迈出的新的可喜一步。“新华社发布”整合了新华社旗下各社办报刊、新媒体平台和信息产品,新华视点、中国网事等提供的信息可通过LBS智能推荐,供用户选择。

“新华社发布”的目标是“移动化、可视化、智能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负责人说,人们所看到的“新华社发布”只是“冰山一角”,在它下面,还有更为广大的平台。

“新华社发布”不仅是客户端

记者(以下简称‘记’):“新华社发布”在设计理念上是作为产品级还是平台级来进行开发的?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负责人(以下简称‘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刘奇葆同志近期在专门听取新华社推进媒体融合工作汇报时作出重要指示,对党政客户端项目建设予以肯定。蔡名照同志在听取中央各大主流媒体融合项目汇报时,也对新华社党政企客户端项目表示肯定。国信办明确将新华社作为全国时政APP、党政APP最重要的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

新华社这两年实施战略转型,李从军社长大力主张,新华社作为传统的通讯社战略转型要转向更现代化的传媒机构,主张集成报道的理念,适应现在数字化和新工业革命的挑战,大力发展媒体融合。

目前,舆论引导工作的主战场,已经从以报纸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转移到以手机客户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各县市党委政府在思想认识层面已经深刻意识到传播格局的这一深刻变化,急切希望建立移动客户端,传播当地政府的主流声音,完善现代治理体系,增强社会治理能力经过近年来的战略转型和现代传播体系建设,新华社在新媒体内容创新、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已经积蓄了力量。

在这个大背景下,在新华社副社长慎海雄的直接指挥下,我们集全社之力推出了“新华社发布客户端集群”项目。所以,“新华社发布”不是一个简单地做一个产品,或者说一个小的局部的尝试。叫“新华社发布”,本身就带有着媒体融合战略的考量。“新华社发布”背后是更为庞大的政务新媒体服务体系。

以此去布局,现在看到的“新华社发布”实际上只是浮在冰山上的那一角,它下面是一个宽广的平台。

“新华社发布”客户端项目于今年2月28日正式启动。我们看到的“新华社发布”是一个客户端,但它下面连接的则是全国各县市区的客户端,各地方客户端由新华社来承建,按照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确保统一插入标准内容模块、统一弹窗、统一开机页面等核心功能的统一实现,互联互通,联网成片。

今年,新华社将为全国党政企客户建设1000个客户端,覆盖31个省区市。各地客户端以“新华社发布”总客户端为总入口、总龙头、总集成、总发布、总后台,实现互联互通,融合发展。

新华社将作为全国时政APP、党政APP最重要的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

今年,新华社将为全国党政企客户建设1000个客户端,覆盖31个省区市。 各地客户端以“新华社发布”总客户端为总入口、总龙头、总集成、总发布、 总后台,实现互联互通,融合发展。

“新华社发布”的三个智能

记:“新华社发布”的核心技术和底层架构的创新有哪些?

新: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上的创新,关键是解决现在新闻信息的海量化和微小的手机阅读屏幕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一直在研发适合手机客户端的技术。

总的来讲,“新华社发布”要做到三个智能:

一是LBS智能定位,根据手机定位功能推荐本地党政企客户端和服务,有效整合全国1000家党政企客户端资源。比如用户到浙江游玩,别说省会城市了,就算到浙江三门,在“地方应用”里能找到“掌上三门”的应用,这里面提供的服务非常细致,甚至能告诉你当地某个公共自行车停靠点有几辆自行车是闲置的。通过LBS技术,能够很好地实现信息和用户匹配。

二是智能推荐,吸收商业公司先进的“用户画像”技术,根据读者兴趣自动匹配新闻,实现海量新闻、精巧推荐。每个人的首页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头条都与众不同。在“地方中心”设定关注城市后,就会有相应的推荐。这就是应对信息海量化的一个能实现个性化、对象化、智能化的关键技术。

三是智能订阅分享,由读者选择喜爱的品牌与栏目,既方便浏览,也适合在微博微信分享,形成“口碑”效应。

“新华社发布”党政企客户端集群融合了新华社众多品牌新媒体平台,也整合了全国各地极具本地化特征的生活、服务、交流客户端集群,更聚合了新华社最强大的多媒体即时联动新闻采编播力量。新华社3000多名记者,足迹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刻在新闻现场、第一时间提供新闻资讯。新华视点、中国网事、新华国际、我报道、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不同风格的新华社新媒体平台通过LBS智能推荐。集群将打造开放的聚合服务平台,形成“嵌入式发展、平台级应用、生态圈共赢”的发展模式。

“新”从“接地气”开始

记:这次“新华社发布”的服务定位,与新华社传统的新闻信息产品“发布”有很大区别。这是否意味着新华社将更多向公众用户需求契合?

新:“新华社发布”的广告词“亲,让我们从‘新’开始吧”,这是网络语言。当然这里面是新华社转型成果的一个体现,因为新华社这几年一直在转型,新华社各个部门以及分社都做了许多新媒体的尝试,从语态等方面都已经和用户需求很契合了。但是,过去缺乏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现在有“新华社发布”以后,首先就是把这些比较鲜活的、接地气的东西集纳起来。

“新华社发布”要做到三个智能:一是LBS智能定位;二是智能推荐;三是智能订阅分享。

不同风格的新华社新媒体平台通过LBS智能推荐。集群将打造开放的聚合服务平台,形成“嵌入式发展、平台级应用、生态圈共赢”的发展模式。

比如这次的鲁甸地震,“新华社发布”上的报道就和传统的报道有很大区别。当网民疑惑“浑水泡面”事件是真是假,网上众说纷纭的时候,新华社有记者就在现场,一了解那就很清楚了,确有其事,它有它的背景。再比如这次埃博拉病毒,网上谣言很多,新华社采访权威的专家学者,马上在客户端上做一个澄清。不光是这样一些重大的时政的问题,比如“新华社发布”上推的电影明星罗宾威廉姆斯的MV,读者留言一万八千多条。除了内容,实际上,在表现手法上,和现在主流的、手机用户喜闻乐见的形式也是完全匹配的。比如说罗宾威廉姆斯的MV,还有集成专题里的“雪域天路60载”,这些都是做了一个轻应用,将图文内容播放给受众看。再比如鲁甸地震专题里的“震中360锐全景”,用全景图片的轻应用还原震区全貌。类似的创新和尝试做了很多,这些都是用HTML5语言来写的轻应用。

现在,新媒体部门的同事同时负责“新华社发布”的客户端、微博和微信,“新华社发布”的稿件发布之后,马上就会分享到微博上去,把微博、微信作为分享客户端的一个出口,所以实际上大量的留言是从微博上引入的。还有,在“现场”栏目里面,新华社的记者、法制晚报记者等等,还有好多用户也叫公民记者,他们通过“我在现场”客户端,从新闻现场第一时间将信息发上来,这就是打破了单向传播的模式。

与区域媒体共赢

记:“新华社发布”整合地方资源,是否意味着将与区域媒体展开本地化竞争?

新:区域媒体做的客户端,和“新华社发布”做的政府客户端不一样,新华社不替媒体做,更多的是对当地的政府提供服务,这块和区域媒体没有竞争。这是一个新的模式,一块新的用户,实际上,现在大量的地方政府过去是站在移动互联网之外的,地方政府急切地需要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我一个基本的观念是认为,媒体的核心是调整社会关系,重塑社会关系。在传统的纸媒时代,是通过报纸和读者建立一种关系,移动互联网和手机来了以后,如果不很好的运用这种手段,调整和读者、用户以及合作伙伴的关系,还只是发几条稿子,那早就被社会淘汰了。那么这种关系怎么调整?这是一种模式,“新华社发布”同地方政府一起迈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去把政务新媒体做起来,这就是新华社在做的事。实际上,这和地方媒体不矛盾,反而是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新华社也愿意与地方媒体开展合作,进行集成报道。比如,新华社李从军社长曾带队到三北防护林去采访,“新华社发布”把这些内容进行了集成性的报道和展示,其中涉及的十三个省的本地媒体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一起来报道展示,内容共享,这是一种多赢的关系。

如果把媒体定义在重塑社会关系这个层面,实际上新华社和地方媒体是一种很好的合作伙伴的关系。

商业模式很厉害

记:“新华社发布”的推出是否考虑其商业模式?

新:“新华社发布”的商业模式很厉害。新华社总社各相关部门和国内各分社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攻坚克难,截至目前,全国已发展了540多家地方客户端,并正在实现与总端互联互通。初步探索了包括客户端建设、运维、供稿、广告、手机移动支付等一揽子服务在内的盈利模式,半年时间,已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盈利的主流媒体客户端。平台联网之后,本身就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新华社副社长慎海雄明确指出,如果没有商业模式,它很难走长远。

“新华社发布”客户端自上线以来,不断更新升级,从1.0.0版升级至1.0.3版,最短一周即完成版本升级。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和新华社中国网事新媒体基地组建了富有战斗力的研发团队,新华社通信技术局约200人的技术团队提供了强大技术保障支撑。

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新华社发布”客户端在360手机助手、百度手机助手、应用宝、优亿市场、安卓市场和91手机助手等应用下载市场首发后,结合扫码推广等特色活动,6月12日单日下载总量超过20万。通过与深圳市同洲电子有限公司、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新华社发布”客户端装机数量超过100万;与手机分销商天音公司的合作,更有望把装机数量提升至数千万。目前,“新华社发布”客户端正在强化与各地方分端的互联互通。近期将联手应用下载市场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强化与用户的线上线下互动。下一阶段,还将在全国各地推广扫“新华社发布”二维码的线下活动,与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联办的推广活动也将迅速展开。

“新华社发布”一经推出立刻引起手机用户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舆论认为,“新华社发布”的上线,给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读者认为,“新华社发布”客户端是一款具有革命意义的新媒体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聚合性”,深度融合了新华社众多新媒体平台,充分体现出新华社作为现代全媒体机构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新华社发布”客户端是新华社手机新媒体领域的“航空母舰”,它突破了手机客户端的惯有形态,必将引起业界和用户的广泛关注。近来,“新华社发布”客户端推送消息的时效大大提高,在众多重大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和突发事件等报道中的新闻推送速度早于新浪、网易、腾讯等新闻客户端,得到受众好评。

“新华社发布”现在有没有竞争对手?目前做移动互联网的很多,但严格来说,“新华社发布”没有竞争对手。因为这个商业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很特殊。当然现在有一些媒体也做得很好的,比如澎湃新闻。

创新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

记:新华社发布、澎湃新闻+界面、前海传媒,被称为入夏以来传统媒体最震撼的三大力作。加上之前的浙报集团和华闻等,都是国有资本支持的转型大戏。您如何看待新华社的新媒体改革之路?

新:应该说改革的核心还是媒体融合,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创新,是在媒体融合方面进行创新。我个人观点,评价这个创新行不行,关键是看有没有创新出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如果还是“我发,你读”,这种关系不叫创新,这只是新瓶装旧酒,是把原有的关系一模一样地复制到了移动互联网上,这是一种延续而不是创新。

当然,有个前提,一切的创新应该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抓手为制高点,这个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手机、移动互联网用户有8个多亿,如果创新不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那么注定离读者越来越远。

立志建成国内最大的国家级移动客户端集群

记:“新华社发布”有怎样的发展目标?

新:“新华社发布”的目标是打造自主掌控、互联互通的全国性新媒体传播平台、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建成国内最大的国家级移动客户端集群。从三个方面来说:

1、打造自主掌控、互联互通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和移动电商平台,积极探索产业化、资本化运作路径。

根据既定目标,2014年,新华社将完成800-1000个党政企客户端建设,装机量突破2000万,未来建成可覆盖全国县级行政区及主要行业的党政企客户端发布平台。各地党政企客户端以“新华社发布”为总入口、总龙头、总集成、总发布、总后台,实现互联互通,融合发展,最终建成国内最大的国家级移动客户端集群。

2、促进内容生产流程与运行机制转变,促进主流媒体一体化发展、融合发展。

“新华社发布”党政企客户端集群是自主掌控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通过整合、聚合新华社优质资源,优化配置,形成集群效应,促进主流媒体一体化发展、融合发展。党政企客户端集群建设明确“自主平台优先”战略,形成全社微博、微信、客户端新媒体一体化发展模式,将“新华社发布”作为全社新媒体内容的聚合平台、传播平台和用户汇聚平台。以新媒体思维改造提升传统采编业务,通过调整工作重心、改造重塑采编发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市场倒逼采编”的内容生产机制,推动传统业务部门转型升级、新媒体业务部门探索突破、相关部门职能调整转变;以党政企客户端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促进新闻信息采编发流程和传播发布模式优化、重塑,增强了新闻信息发布、传播、使用等各环节的交互性,激发新华社优势采编资源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实现传统业务与新媒体内容共享、形式互通、形成合力,融合发展。

3、为地方党委政府打造政务服务平台、便民服务平台、生活娱乐平台。

根据用户地域性需求及分众化特点,党政企客户端集群通过新华社各地分社聚合当地内容和服务,形成了强大的地域性服务优势,进一步了满足个性化、分众化、精细化需求。在保持时政类新闻信息优势的前提下,着力拓展专业类和生活服务类信息。

党政企客户端集群不仅是新华社打造的国家级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舆论引导平台,更是为地方党委政府打造的政务服务平台、便民服务平台、生活娱乐平台,能够帮助地方党委政府实现舆论引导渠道、手机媒体门户、对外宣传平台、群众参政载体、便民服务平台这五大功能。

管理要求的变化

新华社发布”的目标是打造自主掌控、互联互通的全国性新媒体传播平 台、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建成国内最大的国家级移动客户端集群。

记:对于新华社的业务团队,在专业化要求、组织架构调整、考核评价等方面有哪些做法或考虑?

新:新华社制定了《党政企客户端群采编发管理规程》,明确党政企客户端在内容建设上实行分级管理,总社新媒体中心负责新华社嵌入模块的内容提供,各分社探索在承建客户端中增加地方性新闻信息和个性化实用服务内容。各级内容发布严格按照发稿流程把握,切实把好内容安全关,确保导向正确,严防差错。目前新媒体中心共有近20名采v编人员负责“新华社发布”客户端内容维护、重大报道组织策划等,另有20多个部门、31个国内分社和部分海外分社的记者、编辑团队维护各自在客户端上的媒体栏目。频道主要包括焦点、现场、锐评、中国网事等,以及新华社品牌栏目“新华视点”“新华国际”和社办报刊《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等。日均发稿超过250条。

我们要求业务人员还是要有互联网思维。现在要适应新媒体的读者,除了会写报道之外,还要知道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是读者喜闻乐见的,这要求记者和编辑成为复合型的人才,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人才。“新华社发布”的核心就是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改变“我说,你听”这种传统的媒体和用户的关系。

猜你喜欢

新华社客户端
你的手机安装了多少个客户端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
视界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党报客户端如何深耕基层实施差异化竞争——以浙江新闻客户端苍南频道为例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大枢纽 云平台 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探索之路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