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潮,千秋誉

2014-08-15高笛

出版人 2014年6期
关键词:学术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社科

高笛

北京大学出版社一直视“两支队伍,一个品牌”为自己最大的竞争优势。优秀的作者、编辑队伍和闪亮的出版品牌,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未名湖中一池春色葱茏繁盛,大学东门不远处,出版社办公大楼的陈列架上,部部丰厚隽永的典籍著作在春熙中寂然无声,唯百年书香绕人心头。

这就是北京大学出版社。追溯北大社的发展史,上可至1902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和编书处;1917年北京大学出版部始创,先后出版了一批时代著名学者编写的教材和学术专著,成为当时中国社科书籍出版的重地之一。1979年恢复建制后,北大社秉持“引领学术,启迪思想,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出版理念,将“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作为目标;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涵盖法律、经济管理、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新闻传播等领域的社科出版体系,在学界和市场均获得广泛认可。

北大社出版的图书质量之高,在学界和业界早有共识。2012年1月,由南京大学苏新宁教授主持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出版,报告以CSSCI论文所引图书数据为范本,经分析比对得出中国出版社学术影响力排名,北京大学出版社位列第四。此外,在2014年颁发的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北京大学出版社共有6种图书获奖,其中3种就是社会科学类图书,其雄厚的出版实力可见一斑。

提及北大社出版过的精品社科书籍,北大社副总编辑张凤珠如数家珍:国内学者专著有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吴杰的《财富论》、沈宗灵的《比较法研究》、赵靖的《中国经济思想通史》、《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等;国外引进著作有曼昆《经济学原理》、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货币史》、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学》、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美国地方政府》以及“大学之道丛书”等。这些书籍不仅具有深刻的学术内涵,更因其新颖尖端的学术理念被学界所推崇。除严肃学术典籍外,北大社还出版了一批名家学术随笔,受到读者广泛欢迎,在社科出版市场开拓出一片独属自己的天地。

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站稳脚跟,百年如一地保持金牌口碑,与其严谨负责的经营理念不无关系。张凤珠告诉《出版人》,北大社一直视“两支队伍,一个品牌”为自己最大的竞争优势。所谓两支队伍,即指作者队伍和编辑队伍;出版是典型的知识经济,优秀的作者、编辑队伍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依托北京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同时广泛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北大社正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一家综合型、学术型的教育出版机构,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出版业重要的高等教育教科书和学术著作、文化工程出版基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效应,让更多读者通过北大社出版的作品,领略思想的魅力。

“我们需要回归出版的本真之意来评判出版物的价值。”这是张凤珠对衡量社科图书价值之标尺的定义。书籍出版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科学、社会进步,启迪时代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如出版界同仁能够做到不忘初心,那么,什么是一本优秀的社科书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而所有拥有责任感的出版人追求的境界,正是出版的本真——“一所没有围墙的图书馆,里面充满自由与欢乐”。

出版作为内容产业,紧随时代潮流,把握文化前沿,是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然,也是出版社的共识。目前,北大社正全力配合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出版社,并着力出版高等教育教科书、原创学术著作、新兴交叉学科学术著作,引进国外前沿、经典学术著作,同时努力将学术成果转化为一般读者可以读懂、接受的普及读物,真正服务于社会。今年,该社推出的《中国经济再廿年》、《变革:市场中的政府角色》、《元照英美法词典》、《法的门前》等多部作品以及下半年即将出版的《问粮:详解18亿亩耕地红线》、《新结构经济学》、《随书而飞》等均是年度大作,一席精心排布的社科图书盛宴已准备就绪,读者将为席间的珍馐美馔打出几分,就看北大社的真功夫了。

猜你喜欢

学术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社科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d Speech Acts
社科成果展示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
人文社科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
Overseas and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 of Analysis of Hum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