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中的网络伦理失序及应对之策

2014-08-15张影影

科技视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伦理媒介道德

张影影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由微博搭建的这一社交网络平台,作为现实社会的社交行为在虚拟世界中的延伸,理应在一定的伦理下健康有序的运行。但是由于微博兴起的时间不长,其发展速度又十分迅猛,造成许多暴露出来的伦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研究和解决。为了趋利避害,让微博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构建微博中的网络伦理已是迫在眉梢。

1 微博伦理失序的表现形式

1.1 垃圾信息泛滥

进入微博时代,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巨大信息海洋,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为信息所驱使,所淹没的苦恼。微博涵盖的主题包罗万象,可供延伸的范围过于庞大,微博网站几乎变成了汇聚各类信息的垃圾场,面临失控危机。微博文本的碎片化、琐碎性导致信息泛滥成灾,人们被淹没在庞大的信息海洋中。由于博客素质参差不齐,又没有任何审查制度,色情、暴力、广告等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充斥其中,当我们在检索自己所需信息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寻找。还有一些人利用微博的@ 功能,为了获得商业利益,通过机器或者软件等非人力手段精确地对他人发送大量的垃圾广告信息,让人不胜其烦。

1.2 侵犯个人隐私权

在“眼球经济”的时代,人们为了经济利益都有成名的欲望。在网络这种新技术背景下,一夜成名,使得普通人可以将这一梦想变为可能。在这些以隐私披露为主要内容的微博里,某某明星的小道消息、花边新闻、离奇臆测都堂而皇之的出现,并且借助微博的裂变性传播,迅速的被批量转发,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加以传播。对隐私权的侵犯不仅会破坏安宁的生活,给个人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同时个人的自由受到限制,尊严受到践踏,甚至会导致人身伤害等恶性事件,而且不利于网络本身的健康发展。对于普通人,他们因为在自己的微博中无意透露个人隐私,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1.3 人身攻击

网络与现实世界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隐匿性。网络隐去了人的性别、职业、收入、社会地位、知识结构,使人不再是一个个具体的处在某种社会关系中的人,而代之以昵称,甚至是由一串数字构成的IP 地址。这种隐匿性使人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是完全平等的,同时也使得网络世界缺乏对人的行为的监督奖惩机制,这就给了一些人在微博上肆意侮辱谩骂他人以可乘之机。许多明星也像普通人一样使用微博,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于这些名人的无端指责和谩骂更是满足了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变态愿望。这些人身攻击不仅不利益微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和谐网络环境的构建。

1.4 发布不实信息

微博上的不实信息主要表现为:整体失实、捏造细节、图文不符、夸大事实、过期信息、信息残缺、断章取义。微博文本的碎片化,导致字符有限,信息获取量有限,信息的完整度很难保证,也容易使信息失真,易成为假新闻滋生的温床。微博人人皆媒体的特性,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新闻的第一发言人,加之缺乏传统媒体的对新闻的层层把关和监督制度,使得新闻无需审批就能发布,制造谣言变得轻而易举。虚假信息一经发布很容易得到关注和大范围转发,很多人不知不觉就成了谣言的二传手,微博传播的这种裂变性加剧了谣言的危害性。尤其是那些有关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的谣言信息,极易造成不良社会后果,引发恐慌情绪,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2 构建微博伦理秩序的对策

2.1 加强博主的道德自律

微博要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博主们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舆论监督的主体意识,加强道德素养和媒介素养。微博博主们应该秉持正当、合理、合法、真实、不伤害的原则,传播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符合社会道德风俗的内容,微博应使诚信、善良、正直、谦逊成为网络社会的基本伦理规范。

2.2 加强媒介自净能力

一方面要加强门户网站对微博言论的引导。门户网站作为微博平台的主要载体,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微博舆论由于多以原创性内容为主,传播广且速度快,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后果将不堪设想。门户网站对有争议的议题及言论负有审查监督的权利和义务,第一时间发现隐患,从而遏制不良言论的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微博本身具有强大的自净能力。微博中一些理性的博主通常用确凿的证据和雄辩的逻辑击溃谣言。为了维护新浪微博社区秩序,更好的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新浪还成立了微博社区委员会,颁布了《新浪微博社区公约》和《新浪微博社区管理规定》,这些举措必将推动构建微博伦理秩序和微博的健康发展。

2.3 完善审核与监督制度

首先政府加强监管,依法规范微博舆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急需政府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微博在我国出现时间不长,且发展迅猛,并有其特殊的传播信息的特点,这些促使人们要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尽快制定出完善的制度加以规范。其二,微博网站平台应当规范信息发布流程,建立科学的审核制度、监控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尤其在技术层面上要对微博传播内容和过程进行严格把关与控制,对恶意用户进行关闭和踢出,对不合乎道德的言行利用过滤软件屏蔽,及时将负面信息扼杀于萌芽状态。

今天微博正以其特有的方式走向人们生活,并改变着人们的传播方式和行为方式。微博伦理问题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公共生活中的每个人。给微博一个开放宽容的环境,引导其良性发展,微博定能实践媒介的道德精神和责任意识,而这种道德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正是媒介功能的回归。

[1]牛梦笛.后博客时代的媒介参与:“微博”现象初探[J].新闻界,2010(3).

[2]刘丽芳.微博客的传播特征与传播效果研究[M].浙江大学.

猜你喜欢

伦理媒介道德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