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新闻记者形象及其影响因素

2014-08-15韩敬刚

科技视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职业

韩敬刚

(依安县广播电视服务中心,黑龙江 依安161500)

1 新闻工作责任

一般地说,责任就是义务,因此新闻工作责任就是从业者对社会、对公众所承担的新闻工作义务。在新闻工作生活中,新闻工作责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要求。新闻工作责任可以从工作者对社会、对群众、对国家等关系中发生,也可以从工作者之间的个人关系中发生。每一个从业者的工作本质上都负有小到对本单位、本部门、同仁们的义务,大到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的义务,即负有一定的新闻工作道德责任。在新闻工作中,高度的责任感表现为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担负起自己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神圣职责,不避困难,不怕挫折,不畏艰险等。新闻工作者的这种高度的责任感表现在敢讲真话和敢究真情上。

2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内容

所谓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是指新闻记者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新闻工作理想、新闻工作责任、新闻业务技能、新闻工作良心和新闻工作荣誉五部分。

3 新闻记者形象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缓慢,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经济社会发展的单一性与缓慢性,使得新闻行业的发展形势也比较单一,发展的模式比较单纯。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发展的范围由原来的国内单一性发展扩大到世界型的发展,社会前进的步法大幅度加快,使得整个社会都失纯、失真,国家对于社会不良现象的控制与管理难度都在不断的增加。这种社会风气也反映到新闻行业上,具体表现在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方面。现如今,新闻记者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远不如前,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工作的时候,出现了违背职业道德的情况,在新闻行业形成了很多的不良风气,造成很多不良影响。下面是新闻记者在从事新闻工作时存在的问题:

第一,有偿新闻。把新闻这种精神产品完全商品化,实行以金钱为中介的新闻买卖。如新闻广告化或广告新闻化的情况比较严重,出卖版面(播出时间),用一定的版面或时间刊播买方指定的报道内容,以达到赚钱的目的。同时往往打着“协办”、“赞助”、“专刊”的形式,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有的甚至转让刊号,出卖报纸出版权,严重违反《报纸管理暂行规定》。

第二,收受礼金。记者心安理得地接受被采访对象提供的各种好处,如收受红包、礼品等。一些私欲膨胀、意志薄弱的记者往往在尝到“甜头”之后不能自拔,有仅别人给的全都拿了,而且还得才进尺伸手要。结果陷入泥淖,不仅丢掉了工作,甚至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第三,贪图享受。整天热衷于“泡会议”、赶“场子”,喜欢采访各种“产品鉴定会”、“请柬新闻”等。而不愿下基层采访,不愿到艰苦地区采访,整天浮在表面上,把被采访单位提供的通稿改头换面,标上自己的名字便当作新闻来发表。

第四,报道失真。出于种种原因,漠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尤其是有些新闻记者受名利驱动,一味追求轰动、刺激、煽情的效果,屡屡在报道中无中生有,夸大其词,造成恶劣的影响。

第五,导向错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顾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在报道中宣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四色报道”频频见诸报端。所谓“四色报道”,即红色的秘密(报道领导人的秘闻趣事)、金色的诱惑(津津乐道大款大腕的奢侈生活方式)、黄色的刺激(大力渲染淫秽内容)、黑色的恐怖(对暴力凶杀的详尽描绘)。

4 影响新闻记者形象变质的因素

新闻记者形象的变质不是一两天形成的结果,而是长期积累的。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失守也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下面为读者简单的介绍影响新闻记者职道德失守的几大因素:

第一,经济利益的诱惑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迅速的发展,经济市场愈发的繁荣,在逐渐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的滋长速度也越来越快,新闻行业也收到一些负面现象的影响,开始了行业内部的变质。一方面,设计经济利益的诱惑实在是很难令人抵挡,新闻记者更多是利用职业的优势赚取更多的钱财,谋一己私利,很容易忘记记者的使命,使得许多新闻记者在入行之前信誓旦旦,入行之后就忘记职业操守,一心向钱财利益扑去;另一方面,许多人认为,新闻记者是一份同时消耗脑力与体力的工作,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强,对记者形象要求高等等条件限制了新闻记者的年龄,也就是说,许多人认为,新闻记者是一份吃青春饭的工作,所以,大部分的人在入职之后都选择谋求眼前的一点利益,而将职业使命抛之脑后。

第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新闻记者是一份相对来说还比较开放的行业,新闻记者每天接触的都是最新的信息量,新闻记者也大都比较前卫,行业的氛围比较活跃。一些行业内的领导认为,新闻记者只要不在政治上出现原则性的问题,都可以一带而过,所以,纵容了行业内收礼品、收红包等小恩小惠的现象,这样的现象为今后新闻记者出现政治上的原则性问题埋下了伏笔,导致行业口碑越来越差,行业道德抛之千里,严重影响到我国新闻业的发展。这种现象不仅会给本行业带来负面影响,也会传染给其他行业,甚至导致整个社会风气的败坏。

第三,没有建立完整的法律法规,监管力度不够。我国对于新闻记者以及新闻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对于新闻记者行为的制约还不够到位。新闻记者具有引发舆论的能力,还可以充当社会舆论监管的发起人,在平常百姓看来,新闻记者本身就是一个对社会起着监督作用群体,但是人们往往忽视对新闻记者的监督与管理。由于没有全面的法律法规对新闻记者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也没有系统的监管部门对新闻记者进行监督,新闻记者在工作中利用职业优势做出偏离职业轨道的事也成为了必然。

5 总结

本文分别为读者阐述了新闻记者的相关职业信息、当代新闻记者形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新闻记者形象变质的因素三个方面的内容,希望读者对新闻行业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当然,我们也应该相信新闻行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在党和人民的监督下,会有着更加正规的发展方式。

[1]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研究[OL].百度文库.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职业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