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交替在校企合作工作站中的运行研究

2014-08-15任青剑

科技视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工学顶岗工作站

任青剑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710302)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获得的,所以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同时还指出:“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和“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为此各高等职业院校对各种校企结合的实践方式进行了试行和探索。

我院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为国防科技工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于2011年2月组建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

校企合作工作站,是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结晶”。为避免众多院校在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的过程中企业表现不积极的问题,我院在政府主导下组建了以行业企事业单位为主的职教集团,为校企深度合作搭建了一个合作平台,各分院(系)根据专业情况与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组建校企合作工作站,通过校企合作工作站来运行工学结合。中航工业庆安公司校企合作工作站是由中航工业庆安集团有限公司和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组建的校企合作工作站,工作站下设综合部、实习部、培训部及研发部,其中实习部的职责是进行学生顶岗实习和生产实习规划、组织、实施、检查、考核与评价工作的。下面就我院近几年工学交替在校企合作工作站的运行模式和运行保障等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以供参考。

1 工学交替在校企合作工作站的运行模式

1.1 工学交替的内涵

工学交替是高等职业教育多种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是指在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学生到企业生产实习与在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紧密结合的合作教学模式。“工”是指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的顶岗实习,学习的地点是企业车间,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专业岗位技能,学生的角色是企业的“准员工”。“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活动,学习的地点主要是学校的课堂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室,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或与理论相关的专业基础技能,学生的角色是“学生”。工学交替是指这样“工”与“学”的两次或以上的交替。

1.2 工学交替在校企合作工作站的运行模式

首先由学院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然后校企合作工作站实习部根据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订工学交替实习计划并组织实施实习。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为:“学习(1)+定岗实习(1)+学习(2)+顶岗实习(2)+学习(3)+顶岗实习(3)”。其中学习(1)是1、2学期和第3学期上半学期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顶岗实习(1)是第3学期下半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岗位基本技能;学习(2)第4学期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顶岗实习(2)是第5学期的上半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能力;学习(3)是第5学期的下半学期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拓展知识 (或企业开设的一到两门实践课程)和进行毕业设计与答辩,顶岗实习(3)是第6学期学生到企业的顶岗实习(也称就业实习),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这种工学交替运行属于阶梯上升式,优点是每一个学习阶段循序渐尽,技能操作难度由浅入深,符合自然规律,学生容易适应和接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可以使学生毕业后迅速进入岗位较色。

2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工作站的运行保障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实施需“学校、企业、学生”三个主体的紧密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尽管我院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了“校企合作工作站”这个桥梁,但是,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运行过程中还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进而影响实习质量。经我们总结只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就能调动起三方的积极性,特别是调动起企业的积极性,使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学交替中来,以保证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2.1 制订“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实施,就必然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体现“职业性”,要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构建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编写项目化教材。为此,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订必须由“学校+企业+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完成。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一致,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和岗位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2.2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实训基地,实现“双赢”

2.2.1 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具有稳定、熟练的高技术工人队伍,才能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社会竟增力,才能促进企业发展。作为高职院校必须“量”企业的需求之“体”,“裁”学生的培养之“衣”,按企业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使学生的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有机结合,能够达到企业需求与学校学习的一致性,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和岗位要求之间的 “无缝对接”,达到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2.2.2 共建技术研发机构服务企业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的科研主要应该面向生产一线,通过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难题,使企业能享有学校的技术优势资源。通过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可以增强企业社会竞争力,使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工学结合中来。

2.2.3 建立培训机构为企业培训员工

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培训,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共建培训机构,共同为地方经济和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培训。同时学校可以利用企业这个实训基地进行青年教师实践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 使校企双方受益,形成“双赢”局面。

2.3 建立有效地学生管理体制

参加工学交替的学生兼有学生和企业员工两种角色,由此增大了管理难度。一是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不同,导致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产生误差;二是工作与学习环境更迭和交替,容易使学生自律意识淡薄;三是在顶岗工作过程中学生比较分散,给管理带来困难。因此,对顶岗工作期间学生的管理应以企业为主,企业为每一个学生指派一名指导师傅,全程负责学生顶岗工作期间的一切事务,包括每班对学生工作表现的记录(学生实习成绩过程评价之一),学生的日常管理由校企共同负责。学校派教师进驻企业,代表学院与企业沟通交流,协助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工作中的困难,为学生排疑解难,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考核学生的实习情况等。

2.4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科学、系统地建立具有可操作性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是规范顶岗实习运行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便是学生技能和职业素质形成和提高的过程。因此,对顶岗实习成绩的考核评价,要以过程的考核和评价为主。建立以过程考核为主,多元(企业、学校、学生)共同评价的考核体系,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位学生。即重视考核学生平时参加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出勤率及态度、实习项目完成情况及效果、实习和工作纪律遵守情况、团队精神、安全意识等,同时,也要对学生实习过程记录和总结性资料(顶岗实习日志、顶岗实习报告等)纳入考核。此外,对于在顶岗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企业和学校要给与奖励,如提升工资、颁发《优秀顶岗实习生》、企业录用等。使考核评价成为规范实习行为、激发实习动力的有力杠杆。

3 结语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有效途径。要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首先,高等职业院校就要进行教学改革,制订与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构建以岗位能力为导向课程体系。其次,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使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到工学交替之中来。最后,就是建立建全科学实习管理制度和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学生顶岗实习的激情,使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

[1]叶小明.在工学结合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Z].

[2]李军雄,曾良骥,黄玲青.地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Z].

[3]孙百鸣,袁冰滨,陈志平.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Z].

猜你喜欢

工学顶岗工作站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盐工学人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工学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移动式CIP及SIP工作站(可记录型)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