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普实习平台建设推动馆校结合工作——以浙江省科技馆为例

2014-08-15

科技视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馆校小达科技馆

叶 影

(浙江省科技馆,浙江 杭州 310014)

1 科技馆馆校结合现状

为充分发挥科技馆作为公益性科普活动场所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通知》(科协发青字〔2006〕35号,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开展该项工作。该《通知》明确要求各地教育与科技部门贯彻“馆校结合”的精神,要将科普场馆的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

从2006年正式发文至今,科技馆馆校结合活动已经开展了8年,全国各地的科技馆也在不断的探索总结中,摸索出了一条较为适合本馆情况的方法,馆校结合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进行。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中小学教学的特点来看,利用科技馆提供科学实践场所,弥补学校正规教育的不足,加强科技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在馆校结合活动开展方面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特色,广受欢迎的代表性科技馆,如中国科技馆、广西科技馆、上海科技馆、浙江科技馆、黑龙江科技馆等等,都是业内表率。

然而,就科技馆的总体现状而言,由于我国科技馆行业几乎是与改革开放同一时间发展起来的,在我国尚属于新兴产业,经验尚浅,一部分科技馆在馆校结合工作中仍存在合作不到位、合作时断时续,活动设置与学校课程脱节,流于形式、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等问题。现今,全国各地科技馆要真正发挥社会科普教育的作用,促进自身转型升级,就必须要将馆校结合工作落到实处。这正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实践课题。

2 夯实馆校合作,搭建科技馆实习平台

科技馆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主要体现在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科普资源包设计、建立科技馆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要真正夯实馆校合作,还必须开拓更多其他的合作项目。笔者所工作的浙江省科技馆在结合以上几大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面向大中小学生,针对针对不同年龄层学生,开展特色实习项目,提供实习工作,让学生在科技馆内真正上岗工作。在实习过程中,他们不仅是受教育者,也成为授业解惑的教学人员,丰富实习者理论知识,更培养实习者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主要实习项目有以下几项:

2.1 香港大学生暑期实习项目

从2012年开始,浙江省科技馆暑期开始招收来自香港的实习大学生,目前已经有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树人大学等各大高校的30余名大学生顺利完成了浙江省科技馆实习项目。实习期为期一月,实习项目都根据香港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经过了精心设计,保证大学生在工作同时,体验学习科普的乐趣。

实习主要安排在科技馆展教部展开,采用与展教部员工一一对接方式,同步上班考勤。通过展厅辅导员的辅导帮助和岗前培训,让香港大学生在工作体验中全面了解 “科技馆概况”、“规章制度”、“文明礼仪”及“展品知识”等。通过与辅导员搭档上岗的方式,培养香港大学生的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意识,增加同学们的社会经验。除了展厅服务、接待、答疑等基本实习工作外,香港大学生还担任了香港大学生实验秀、科学秀进社区、带团讲解等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由于香港内地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社会制度,香港学生的表演更加简单、自然,更加注重调动现场气氛,也给浙江馆的辅导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该实习项目不仅为香港大学生提供了学习科普知识的场所,更为他们搭建了暑期社会实践的平台,有利于加强两地文化交流,增强科技馆影响力,既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也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2.2 科技馆小达人实习项目

科技馆小达人也是我馆开展馆校结合活动以来的特色性项目之一,活动举办至今受到了家长、老师、学生的大力支持和欢迎。活动主要针对杭州市区小学4至6年级的少先队员,每期招募“科技馆小达人”25名,在家长同意前提下通过网络报名,主办方据报名情况进行公开面试选拔,主要考核报名者普通话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科学素养、个人才艺示、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入选者将进入科技馆参加专题培训,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工作实习。培训内容主要有:讲解的艺术、科学小实验、岗位体验、科普讲座、综合实践课等。

培训通过后,这些科技“小达人”将在浙江省科技馆“上岗”实地演练,为前来参观的观众当“小讲解员”。在上岗期间,小达人需要参与科技馆的重点展项讲解服务、科学小实验表演、重要接待服务、,在活动后期,自行编导科学表演,分享活动体会与收获。

实习期结束后,科技馆将对小达人实习表现进行考核,考核主要根据“科技馆小达人”的综合素质(普通话、个人才艺、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参与服务活动时间、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合格者获得“科技馆小达人”证书;考核优秀者获得优秀“科技馆小达人”证书。

科技馆小达人实习项目旨在通过小学生间的互动和与观众的交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科技知识的兴趣,加强校外科普场馆科学教育功能。通过参与者的亲身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获得感受和体会。

2.3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项目

浙江省科技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项目自新馆开馆以来已经实行了5年,目前,我馆已与杭州本土的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浙江财经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签订了志愿者服务协议,大学生是浙江馆志愿者服务团中的主力军。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科技馆的实践实习获得课外实践学分,而科技馆则可以缓解节假日游客观光高峰带来的工作人员不够的压力,达到双赢效果。

为了更够让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期间能更好体现价值,科技馆特别制定了志愿者服务章程,对志愿者信息、服务时长进行登记,年终考核表彰。服务期间,大学生将根据各自所学专业,安排到对应合适岗位,主要任务为:科技辅导、观众服务、科普展览、科普活动等。到岗后,大学生志愿者与展厅辅导员搭档工作,由辅导员亲自授教,进行培训指导。每天服务结束,由展厅主管对志愿者的整体表现,对其进行优、良、一般、差四等级评分。根据志愿者服务时长和评分记录,年底由科技馆召开志愿者表彰大会对优秀志愿者进行奖励、表彰。

志愿者的工作成绩得到肯定与承认,是志愿者较为关切的问题,也是志愿者价值的体现。除了日常考核与年底的表彰,科技馆还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多种交流机会,参与到浙江馆的科学+品牌活动当中,全面锻炼、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搭建实习平台的意义

3.1 有利于科技场馆和学校在科学教育上的有机结合

传播科普,如果仅是知识的介绍,科技馆就没有起到真正教育的目的,科技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公民终身教育的课堂。科学本身来自于实践,真正的科学学习应该以实践为主。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通过探究与合作,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陶冶科学情操。

科技馆与学校实际上存在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可结合性,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毕业生就业都存在广泛有效的合作平台。利用科技馆科学素质培养和创新性上的独特的优势,可以弥补学校科学教育不完善的地方,科技馆是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要支持力量。

科普实习平台的建立,促进了科技场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更好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关心社会、融入社会。科技馆不仅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更是实习场所,体现了科普知识的传播,也体现出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结合,拓展了科技博物馆的科学教育功能。

3.2 有利于扩大科技馆影响力,促进其创新升级

科技馆展教、科普工作仅靠本单位专职部门、专职人员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其人力资源、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很有限。积极依托小学、中学、高校等社会资源,推动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实习平台,有利于促进校内外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建设,提升科技馆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建立实习平台,让科技馆教育的主要对象——学生参与到科技馆展馆的管理、讲解及岗位操上来,利用他们力量来进行面向观众的科普教育工作,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好的绝妙效果,这也是展教工作的一大创新和亮点。这些实习者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也是科技馆受众,更加明白参观者的需求和心理,通过他们的角度进行讲解服务更容易受到观众的认同和支持,也能在实习中体会科技馆工作人员工作的艰辛。

实习平台的建立是一个双赢的过程,科技馆必须重视与学校资源的结合,开放平台让更多青少年参与进来,推动自身的创新发展,保持科技馆长久的活力。

4 拓宽科技馆实习平台,建立馆校结合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馆校结合是科技馆、学校需要长期坚持和执行的活动,根据浙江馆实习平台建设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来看,实习平台的建立还可以不断完善、推广开去。进入科技馆实习的对象还可以扩大到教师、专家学者、家长、其他兄弟场馆的工作人员、甚至是国外的学生。

面向教师,可以利用科技馆特有的体验展项和逼真的情景氛围,让中小学老师将课堂搬到科技馆中来。如浙江馆的台风体验装置,在老师讲风力的大小等相关知识时,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而净水比较装置,则通过对让学生能够非常直观的了解土壤的自净能力。

面向专家学者,科技馆可以建立小型实验室,由专家教授在实验室内展示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针对眼下的一些伪科学传言进行谣言粉碎和澄清。对于一些危险性低,较有生活性的实验,也可以邀请公众在专业人员指导和辅助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让公众亲身参与到实验当中来,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面向兄弟场馆的工作人员,可以采用互换交流实习的方式,实习三个月或半年,自己馆的工作人员与对方兄弟科技馆工作人员互换岗位,交流学习。通过员工的交换学习,借鉴对方馆在运营管理、科普展览等方面的经验,通过交流,增进感情,共同提升科技馆的管理和接待水平,共同进步。同时也可以构建两家科学馆交流活动机制,共同提高技能。

馆校结合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馆校合作,科技馆的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教育能力将得到提升,通过建立馆校结合长效机制,借助实习平台,可以实现科技馆教育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科技馆与学校一样都承担着教育的功能与作用。要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仅仅依靠一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两者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科技馆科普实习平台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有关部门、科普场馆和学校的积极行动,相互配合,群策群力,这也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途径之一。当下,科技馆行业都需要深化和丰富馆校合作形式,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共同将科普教育工作不断推向前进!S

[1]肖东.科技馆展教活动中科普志愿者的组织与管理[J].海峡科学,2010,07.

[2]扈先勤,刘静,李占超.浅议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J].科协论坛,2010,11.

[3]徐士斌.馆校结合,深圳需要多头热[N].南方教育时报,2013,5,17.

[4]肖平,晶平.众人拾柴火焰高:广东省科技馆界发展纪实[N].科技日报,2013,03,07.

[5]http://www.zjstm.org/ASPX/index.aspx[OL].浙江省科技馆官网.

猜你喜欢

馆校小达科技馆
科技馆一日游
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推广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我在四川科技馆
我是STEM小达人
试论馆校合作
馆校合作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以故宫“陶瓷”主题课程为例
“馆校结合”中的两个“三位一体”——科技博物馆“馆校结合”基本策略与项目设计思路分析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参观诚毅科技馆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