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埋热土的情结

2014-08-15刘裕国四川

四川文学 2014年20期
关键词:修路乡亲们村民

刘裕国(四川)

蒋乙嘉的奥迪车在一个大坑前不得不停下来。他望着这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叹息不已,内心泛起阵阵痛苦。故乡的路啊就像一条破旧的带子,这条带子竟一直在他的心里缠绕,几回梦里把他缠醒。

过来几个乡亲,认得他是蒋乙嘉,却把他当做外来的客人,车身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威慑着淳厚的乡亲们。大家知道他在外面当官又发财,是个能人。蒋乙嘉发烟,说,帮我把坑填平嘛。

十多个乡亲,锄头,铁锹,箢篼齐上阵,一刻钟就把路上大坑摆平了。蒋乙嘉问,平时你们怎么不把路修平呢?乡亲说,修平做啥,又没得车跑。

这就是蒋乙嘉的故乡。道路不通,山村闭塞,乡亲们的思想也被大山阻隔在了远古落后的农耕年代。

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蒋乙嘉脚底下这条泥巴路,本就不平整的路面裂开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口子。路两旁是庄稼地,地里同样张着数不清的口子。正是遂宁市五十年不遇的大旱灾。

本来,蒋乙嘉是先回来看看,这么多年家乡发生了哪些新变化。拱市村500多户村民,1700多人,耕地面积仅1277亩。山上地表板结,缺乏植被,水塘干硬。平日里,天空都寂静得怕人,看不到一只飞禽。

蒋乙嘉看着被四面大山压迫着的村庄,看着瞪着眼,张着嘴巴憨笑的乡亲们,哽着说不出一句话。

改变家乡苦难面貌,是他从12岁就开始萌芽的情结。

12岁那年,母亲带他去镇上赶集,头一次走在光滑的水泥马路上,繁华的集市让蒋乙嘉花了眼。饭店里飘出的诱人香气让这个山里娃不停咽着唾沫,各种新奇的食物刺激着蒋乙嘉最原始的欲望。

蒋乙嘉狠狠在心里发了一个誓:总有一天,我要让家乡不再受穷!这个情结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播下了。

为了实现这个情结,他毅然从部队转业,做搬运工、开煤厂、做保健食品,从沈阳到北京、内蒙古,走南闯北,风餐露宿。他深知,要把夙愿变成事实,首先需要的是资金。

落后的家乡就像病魔缠身的老人,蒋乙嘉日思夜想,正愁无从下手医治,现在他有第一步计划了,必须先修路。路是山里人的血脉,血脉不通,经济就会贫血。

蒋乙嘉在电话里跟妻子杨扉婷说了修路的计划。丈夫想改变家乡,这对妻子不是什么新闻了,她耳朵里早装满了蒋乙嘉家乡苦难的故事,丈夫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使他充满了男人魅力和魄力。她为有这样宽广胸怀的丈夫感到骄傲自豪,妻子知道必须支持。

蒋乙嘉电话里对妻子说,投资一百万,把那条烂泥路修成水泥路,修完了我就回来。

杨扉婷爽快地答应了。

蒋乙嘉敲开了老村支书朱忠华办公室的门。

他来不及寒暄,脱口说道,我手头上有一百万,钱来得干净,都是我自己做生意挣来的。我想把村口那条黄泥巴路修成水泥路。

老支书像在做梦,梦里掉下馅饼了。他老眼昏花瞪着蒋乙嘉看,张着嘴,嘴里说不出话。老支书灾难深重的一张脸,树皮一样粗糙的皱纹里挂满了狐疑。

在家排行老四的蒋乙嘉,一出生就注定为家里的口粮带来更重的负担。八个兄弟姐妹嗷嗷待哺,打着赤脚挖野菜,一个个面黄肌瘦。

朱忠华凝视着已过而立之年的蒋乙嘉,胖乎乎的脸,白白净净。一身衣裤平整妥帖,站姿端正,像一棵松似的挺拔。

你……

朱书记,我把钱都带回来了。

朱忠华愣了几秒后,紧紧握着蒋乙嘉的手,不停地摇啊摇,摇出满眼的泪!

山里的天空湛蓝高远,几只鸟儿从天际翱翔过来,欢快地扇动翅膀。

老村支书带着从天而降的好消息奔走在村头村尾,争取村里 “两会”成员的支持。蒋乙嘉也没闲着,测数据,找机械,挨家挨户组织村民帮忙。

村里历史以来最大的工程轰轰烈烈地启动了。

开工没几天,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扛着铲子和铁锹,吼停了嗡嗡作响的机器。他们是没有加入修路队的一拨村民。

蒋乙嘉,你占了我的地,赔钱来!

蒋乙嘉,你伤了我的菜,赔不赔?

十多位身强力壮的汉子把蒋乙嘉团团围着,七嘴八舌喊他拿钱。

铲子和铁锹作为原始的威胁工具,碰撞出恼人的响声。修路队的几个村民冲上来,准备和小伙们理论。蒋乙嘉制止了他们。

蒋乙嘉笑着挨个点了烟,说,兄弟们,这件事我做得不对,该给钱!该赔你们的青苗费。

其实蒋乙嘉心里清楚,这些村民是不信任这项工程,动土是大改造,对村里人来说是想象之外的大事。

带头的小伙把一把铁锹扔在蒋乙嘉面前,你说!咋赔?

你这人咋不讲理?他大老远跑回来帮我们修路,没要你一分钱,还要赔你钱,没这个道理!老支书迎上去,挡在蒋乙嘉身前。

蒋乙嘉笑着说,大家别动气,等会儿去村办公室,我们该咋赔咋赔,不要耽误了修路!

这一闹,闲言闲语在村子里散播开了。流言如乱飞的石子,击得平静的堰塘水花四溅。

听说蒋老四在外面混不下去了,跑回我们这个穷山里头就是想出名!

就是,有了点钱就了不起,看他能坚持几天……

闲言碎语飞进老支书朱忠华耳朵里。这块馅饼一直让他沉浸在改变拱市村贫穷面貌的激动里,流言像一瓢冷水,迫使他重新认识眼前的梦境。蒋老四回乡修路,难道真的是另有目的?老支书嘀咕。

那日,扩建路基时下了一场大雨,路面积水淹过了小腿,工程车无法进入。蒋乙嘉蹲在水坑边上,艰难地用脸盆往外舀水。朱忠华在他身后默默站了许久,看直了眼睛,他开始理解蒋乙嘉的情结了。

山村的夜寂静得人耳朵发鸣,朱忠华一次路过蒋家坟地,听到瘆人的啜泣声。他壮着胆子走进坟地,朦胧的夜色下,他认出了趴在坟堆上的蒋乙嘉。

乙嘉,你半夜不睡觉闹些啥?

朱书记,我从小受穷,爹妈劳苦一辈子,好容易我挣着钱了,他们却享不了这个福。几十年,村子的贫困是我心头的大石,我牵肠挂肚,没有一天不想回来。但是没挣着钱,回来做啥?现在有钱了,我抛家舍子,想为村里做点事,大伙又不理解我。

朱忠华走进了蒋乙嘉内心,品出了他满肚子的委屈。他把蒋乙嘉拥抱在怀里,像两个刚下战场的生死战友。

朱书记,这事你别让乡里乡亲知道,要笑话我的。我心里苦,但是为了咱们村,值得。

朱忠华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乡亲们会理解你。

白天,蒋乙嘉带人修路,晚上,和着朱忠华书记挨家挨户做工作。他们耐心地解释,村民耐心地听。俗话说,水深好行船,路宽好跑马,等将来村子经济发展起来了,怕还嫌路窄哩!好多本来心生怨气的村民,拭目以待,不再唠叨纠缠了。

蒋乙嘉回不了家,见不了妻女,却和村民们在一座四面环山的小山沟里修出了一条长2600米、宽4.5米的水泥路。这条游弋的蛟龙从村头蜿蜒到村尾。村子里85岁的王婆婆在雨天,打着伞缓缓地走在水泥路上,用双脚来回丈量着这条路。她说,这辈子没走过这么好的路,要多走。

这天下着大雨,蒋乙嘉披了雨衣在工地上考察。一群人向他跑过来,低头站着。

蒋大哥,之前我们几个不懂事,跑来搅乱子,在背后嚼你耳根,我们来向你请罪。

蒋乙嘉认识这几个闹事的年轻人。小伙子们顶着大雨,浑身湿透,在蒋乙嘉面前排成一排,羞愧的脸都泛红,颇有点新兵入营的味道。

不要站在这里淋雨。蒋乙嘉把这几个人领到村办公室,还给他们一人倒了一杯热水。

出于对乡亲的特殊感情,蒋乙嘉从没对这几个闹事的年轻人有什么成见,反而有份亲切感。

蒋大哥,这段时间我心头煎熬啊。看你每天往工地跑,来得早走得迟,修出这么一条路,我当初……我真是悔得要死!领头的年轻人说得激动,颤抖着身子,一副无地自容的样子。

蒋大哥,我们对不起你,你赔给我们的钱听说都是你掏的,我们这就还给你。说着,几个小伙把捏在手心的钱放在桌上。钞票捏成各种形状,却没有被雨水打湿。

农村人靠地吃饭,靠地生存。占地赔钱,天经地义。你们把钱收起来。蒋乙嘉严肃地说。

蒋大哥,我们不要赔偿。修路,我们没出过力,乡亲见了我们都绕道走,大伙热火朝天地干,我们冷落在旁边。我恨自己……我真的恨自己……一个小伙子说着也哽咽起来。

蒋大哥,你就把钱收起来吧,不然我们睡觉都睡不安稳啊……

蒋乙嘉看着这几个年轻人发红的眼眶,内心却温暖无比。他感到了一股力量。

钱我不能收,这是你们应得的。如果你们肯,明天就扛起锄头,上工地和我们一起干,把荒山烂地快点劈出来,行不?

小伙子们向蒋乙嘉深深鞠了一躬。蒋乙嘉急了,你们干啥啊,让你们来帮助施工,鞠躬的应该是我啊!

第二天,几个年轻人就出现在工地上了。村里从来没这样欢声笑语过。路,把大伙凝聚在一起,共同向往着希望的明天。

路一修就停不下来。蓬溪县政府给予了蒋乙嘉善举高度的赞赏,决定给村里14万元/公里的修路补助费。消息一下来,蒋乙嘉和村民们激动了,彻彻底底地感受到了来自领导的温暖。

在政府的支持下,蒋乙嘉又先后出资200万,带领着拱市村的村民们砌起了上坡生产水泥石梯,后来又在全村修通了21公里的生产便道,开山破土修建了一条长12公里的环山公路,直达拱市村山顶。平坦的水泥路上,各种农耕机械随意进出拱市村的每一块田地,每一片果园。据慕名前来考察的专家说,这不仅提高了拱市村的积极发展,也大大推进了农业机械化在川东丘陵地区的发展。

公路开通了,最兴奋的是蒋乙嘉的妻子杨扉婷。丈夫终于完成了心愿,即将回到她身边。她日夜担心他的身体,牵肠挂肚令她无数次失眠。

电话里,蒋乙嘉却扔给她一颗炸弹。说,路通了,水却没通。没水,路也没用,乡亲们一样受穷。

拱市村地属丘陵,蓄水池建在半山坡,由几条山水沟串通,靠下雨来蓄水。村里的蓄水池年久失修,池塌、沟垮,像失去精神的干瘪老头儿。连年的干旱,让贫困的乡亲们更是雪上加霜。

修完了水渠,我就回家,成不?蒋乙嘉几乎是发誓。

作为蒋乙嘉的妻子,除了支持还能怎么办呢?

蒋乙嘉觉得,光坐在村里指点山水,画不出个蓝图。治水,蒋乙嘉是外行,必须得有部队那股狠劲,要走出去,先考察,吸取经验,再引进,对症下药。

第二天,蒋乙嘉带着满腹的疑问,背上军挎包,上路了。考察的第一站是外县的 “小水利样板村”。样板村的地形与拱市村很相似,那些镶嵌在半山坡上的蓄水池,一座座修得挺漂亮,像满山开放的野花,却中看不中用,蓄不住水。蒋乙嘉一边考察,一边寻思。

2008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南方的冰雪灾害冻住了半个中国,蒋乙嘉的心却无比炽热。邀请了水利专家,蒋乙嘉陪同他们一道在拱市村周围的山上山下做了多次调查研究。专家不在,蒋乙嘉自己跑到山坡上实地考察,一个水池一个水池地仔细测量,有时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夜幕把他完全笼罩,才下山。

连日高强度的奔走,蒋乙嘉脚上打满了水泡,忍着疼,他戳破了水泡,把水挤掉,贴上胶布,又继续一头扎进他的美好愿景中。村民们早就坐不住了,今天你们两个跟着老蒋上山考察,明天又换成他们两个,蒋乙嘉感到希望的光环像条美丽的彩虹,即将出现在拱市村头顶的天空。为了寻找水源,蒋乙嘉走穿了三双硬底布鞋。

引水工程进入了关键阶段,蒋乙嘉的病又犯了。天下着雪,北风哧溜着钻进蒋乙嘉的脖颈,刺骨的雪水把毛衣浸湿了一大片,一个正常人此时该躲在炉火通红的温暖家里。蒋乙嘉一时间只感觉四面的山都朝自己翻倒过来,蜡黄的脸上渗出豆大的汗珠,双脚直打哆嗦。他一只手在裤包里摸索着药丸,一只手顶着胸部,眼光深情地注视着施工的村民。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发现了老蒋的异样,架着他进了休息室,可隔了一会儿,他又出现在激战正酣的工地上。

蒋乙嘉被送进了医院。

村民朱忠保流着泪,找到老支书,说什么也不肯走。他说,这样的好人,我们一定要想尽千方百计把他医好。村民们自发到医院看望蒋乙嘉,怕影响老蒋休息,连口水都没喝,放下营养品就匆匆离去。老蒋恢复神志的那一天,病床前已经摆满了农家自产的鸡蛋。乡亲们约定在蒋乙嘉住院期间轮流照顾,全村人都是蒋乙嘉的亲人。

老蒋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商界摸爬滚打十年,蒋乙嘉生过病,前来看望的人也不少。这些人看什么?看的是你真病还是装病,谈的是下一单出多高的价格。病床前,各类艳丽的鲜花尽展妖娆,却远远比不上农家自产鸡蛋的馨香。乡亲们送来的是一片真诚的感情,送来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药。

倒不下的蒋乙嘉又站起来了,又投入到大山的怀抱,他在医治荒山野岭的顽症。

一条条水渠蜿蜒畅流,每隔数米都建有集排洪、蓄水、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圆形大蓄水池,水渠护墙在宽广的田野间纵横交错,彻底解决了拱市村农田灌排靠天攒、望天收的状况。新建的11口堰塘蓄满了水,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荡。这个被乡亲们称之为 “竹节堰水利工程”的项目,得到了四川省水利厅高度认可。一些水利专家考察后说,拱市村的 “竹节堰水利工程”具有前瞻性、实用性。

通水那天,全村沸腾了。九旬高龄的李清柏老人颤巍巍地舀起一碗清水,双手敬给蒋乙嘉,双膝下跪,朝天呼喊:感谢共产党!感谢部队培养的好干部蒋乙嘉这个活菩萨!

听说蒋乙嘉要走,村民们把他堵在了村口:乙嘉,大伙儿都盼着你带领我们过上好日子呢,你不能走啊!

2013年11月,在党支部换届中,全村党员一致推选蒋乙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蒋乙嘉几次推却,实在拗不过苦苦坚持的乡亲们。村里德高望重的宋太公已经卧病在床多日,他拖着病体过来,拉住蒋乙嘉的手说,乙嘉,我在村里活了一辈子,从没见过这么好的光景。将来我们还会更好,你万万不能走啊,留下来,为了拱市村的子孙后代。

蒋乙嘉又哪里舍得离开这片热土?拱市村的发展需要他,责任重于泰山!蒋乙嘉的情结没有完,或许根本就不会完,他又在心中勾画着下一个蓝图。

然而,难题接踵而至。首批流转的1000亩土地,一年的流转费要花上40万。可蒋乙嘉卖掉公司股份总共所得的1300万元,已为村上的基本建设花得差不多了。蒋乙嘉这回犯了难,憋得没有办法,往爹娘坟前哭了好几回,只得又给妻子打电话。

这次电话,商量的是卖掉北京和长春的两处房产。

村里整治 “小农水”,杨扉婷带着女儿第一次走进了拱市村。

一进村,杨扉婷震惊了。宽阔的水泥路,蜿蜒的竹节堰,漫山遍野的果树,一幢幢林立的新楼房,完全不是蒋乙嘉口中那个穷山沟沟,杨扉婷说不出话来。大假结束之后,离开村子的那一天,村民们提着咸鸭蛋、老腊肉、各色土特产,长长的队伍像是在送别一个民族英雄。杨扉婷眼泪决了堤,望着这片洒下爱人血和汗的山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卖房,杨扉婷点头答应。

邀请农技专家实地考察论证,深入研究剖析气候、土壤、水利等自然条件,21公里的生产便道蜿蜒盘旋,如丝如黛;稻田养鱼、养蟹,莲藕荷塘十里飘香;千亩核桃园、千亩果园群芳斗艳,硕果充盈;百亩花卉、绿色种苗基地集中成片,令人叫绝。2007年拱市村人均纯收入仅2000多元,2012年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6500多元,现如今,年人均纯收入已经接近8000元。

八年时间,拱市村的农民变股民,村集体经济空心变实体,荒地变良田,废池变瑶池。

拱市村村口,一座高大的白色欧式建筑挺立在这里。这是蒋乙嘉自掏1000万,为村民们修建了4层楼高的文化体育中心。大楼前,半月形的观光鱼塘疏影浮动,塘边花池里,喷涌而出的地涌金莲赏心悦目,山坡上成林的果树与碧水蓝天相层叠。花丛中,健身、休闲设施掩隐其中,拱市村的男女老少享受着现代优质生活。

杨扉婷带着女儿住进了拱市村,蒋乙嘉全家人的情感都献给了这片热土。

蒋乙嘉说,一个人没有奉献精神,心里没有装着任何人,再多的钱也只是一张张废纸而已。

猜你喜欢

修路乡亲们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猎人海力布》五问
《修路》教学设计
“要想富先修路”先富了谁
理发
理发
老张回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