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桦南县切实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等十三则

2014-08-11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4年7期
关键词:乡镇干部流动党组织

桦南县 切实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解决乡镇干部不想住勤问题。把纠正干部“走读”现象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二是健全纪律制度,确保乡镇干部不易“走读”。健全住勤制度、完善值班制度、严格请假审批制度、落实下乡报告制度,将干部在乡镇住宿情况列入政务公开的内容,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建立关爱干部机制,解决乡镇干部不愿住勤问题。不断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娱乐活动,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干部住得下来。四是建立有效监督约束机制,确保乡镇干部不敢“走读”。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进行不定期的专项督查或明察暗访,发现执行制度不严的乡镇,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给予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 (孙洪安)

绥化市北林区委组织部

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一是开展“向老百姓大拇指看齐”大讨论活动。围绕“我们的工作与老百姓大拇指还有多远、如何向老百姓大拇指看齐、怎么才能赢得老百姓的大拇指”三个方面,深入讨论,广泛交流,从自身找差距,向群众要答案,明确改进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切实加以整改。二是开展“下基层、接地气、摸实情”活动。由部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组成调研组,深入基层实地走访,了解基层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想,找准组织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三是开展“关爱家园”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随时掌握群众需求,及时跟踪服务效果,树立良好的组工干部形象。 (侯建彪)

哈尔滨市道里区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突出抓好“四条线”

一是突出“为民服务”主战线,服务群众办实事。通过察民情、释民惑、解民困、化民怨、惠民生、聚民力,从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入手,集中力量为群众办实事。二是突出“作风建设”警戒线,正风肃纪抓整治。出台《关于建立党员干部岗位作风效能预警机制的实施意见》,对党员干部的不良作风进行预先警告、及时纠正。三是突出“群众参与”经纬线,群众点题政府答。把活动的监督权、主导权、评判权交给群众,接受群众监督。四是突出“典型引路”标准线,学习先进做表率。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推动作用,并通过推行“一对一、面对面”工作法,挖掘选树一大批为民服务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学习身边典型、争做为民服务标兵的浓厚氛围。 (张宏伟)

逊克县 健全“三项机制” 推动后进党组织晋位升级

一是“上下联动”机制。建立县处级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组织县直单位部门与后进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选派工作组进村驻点,帮助后进党组织找准“病根”,制定转化措施。二是“分类指导”机制。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对症下药。对外出务工党员多、流动性大、党组织作用难以发挥的党支部,合并组建联合党支部;对班子核心地位不明显的党支部,及时撤换“一把手”。三是“督办反馈”机制。成立督办检查组,实行整改销号制度,对达到整改目标的,及时盘点销号;对整顿之后没有起色或成效不明显的,继续开展整顿,直至达标升级。 (郭晓明)

黑河市爱辉区 打造党外干部培养链

近年来,爱辉区坚持把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全区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着重从三个方面打造党外干部培养链。第一,坚持“三重培养”,打造素质链。注重理论培训,注重一线实践,注重轮岗锻炼,把党外科级干部作为干部交流、轮岗的重点,让他们进一步拓宽视野、丰富阅历、增长才干。第二,制定“三项制度”,打造保障链。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工作联系制度、征求意见制度,研究制定年度党外干部工作规划,将党外干部纳入干部管理的整体序列,切实增强选人用人的准确度和公信度。第三,采取“三层选拔”,打造选用链。区委组织部建立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采取“一推、二考、二公开”的办法,通过三个层次进行选拔推荐,做到培养一个、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确保党外干部脱颖而出。

(吕旭升)

牡丹江市阳明区

“问诊开方”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强健起来

摸清底数,“把脉”整顿。集中排查矛盾问题突出、工作推进不力、党建工作薄弱、群众意见大的党支部,摸清问题底数,制定推进日程表并实行包保责任制。理清思路,“对症”整顿。对于排查出的软弱涣散党组织,以党支部为单位逐一分析原因,通过“一村一策”进行集中整顿。强化措施,“除疾”整顿。采取“调撤、选优、内培、下派”等方式对重点整顿的党组织带头人进行组织调整,派驻专项整顿工作组,建立领导干部驻点指导制度,突出抓好困难最多、问题最突出、情况最复杂的党支部的整顿工作;派驻工作组蹲点整顿,问题不解决,工作组不撤离;强化服务保障能力,推动排民忧、解民难、办实事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周 莉)

漠河县 打好党建为民“三张牌”

一是创建先锋示范牌。在机关、农村、社区、企业以及“两类”组织等党组织中确定党员示范岗(户),选树自主创业、带头致富、技改创新等方面先进典型,通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二是创建岗下奉献牌。依托党员“双岗”活动载体,组织党员在岗下责任区进行防火和维稳宣传、整修巷道、修复便民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拉近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创建志愿服务牌。组建由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为群众提供义务服务,目前党员志愿服务已累计做好事、实事1300余件。(许 崴)

鸡西市鸡冠区 开展“牵手行动” 践行教育实践活动

明确“牵手”对象,做到全面覆盖。下发《关于开展走访慰问帮扶困难党员“牵手行动”的通知》,入户走访选定“牵手”对象,定期为帮扶对象提供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活化帮扶形式,形成健全体系。要求每名处级干部至少结对帮扶一名困难党员;各单位各部门以单位党政“一把手”为主体,采取单位“N名党员+‘一把手”的形式帮扶一户困难党员家庭。建立跟踪机制,确保取得实效。区委成立督察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帮扶单位“牵手行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随时通报督察结果。建立联络员报告反馈制度,每季度反馈党员领导干部和单位的走访情况,并作为年终绩效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王 迪)endprint

克东县 力促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转化升级

县级领导带队包村。成立包扶工作组,由县领导担任工作组组长,县直帮扶部门主要领导和软弱涣散村所在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县直重点部门帮村。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帮扶,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合作组织发展“活”村。依托本村资源和产业优势领办、创办各类合作社,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并把优秀分子作为村干部的重点培养对象。择优选派干部挂村。集中选派一批党性强、作风正、敢担当的好干部到村挂职。企业联谊援村。在全县确定20家实力较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资金、物资、项目等方面进行扶持,为软弱涣散村整顿帮扶工作提供大力支持和帮助。 (任德富)

方正县 抓好“三个”关键点 提升流动党员管理水平

一是抓准信息,全面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成立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流动党员数据库,对流动党员逐人登记造册。二是抓清变化,准确掌握流动党员动态。在流动党员数据的管理上采取动态管理办法,要求基层党委实行流动党员数据月报告、零报告制度,对外出、返乡、外来党员做好登记管理。三是抓紧管理,细致开展流动党员日常工作。建立确定流动党员管理信息员制度,如发现流动党员情况有变动第一时间上报,并定期召开流动党员管理信息员联席会议,对流动党员信息进行充实和完善,真正把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的管理范围。 (徐柏林)

巴彦县 服务群众“三到位”

一是思想“学”到位。在集中学、自主学的基础上,突出分层分类,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深化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认识上,做到学有所悟。二是制度“管”到位。各乡镇党委在建立、完善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制度时,做到管有所重,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寻求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渠道。三是行动“做”到位。各乡镇深入开展以“网格走访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为目标的“网格走亲、服务连心”活动,采取一线工作法,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做有所成。 (王洪佳)

绥棱县 “三力驱动”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建好班子强“内力”。采取组织下派的形式,选派机关事业单位的优秀干部到后进村党组织任“第一书记”,选派素质高、能力强的后备干部到软弱涣散村驻村指导工作,为软弱涣散村的转化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结对帮扶借“外力”。按照“党政部门包难村,政法部门包乱村,经济部门包弱村”的原则,为十个后进村党组织确定了20个县直单位对口包扶,由包扶单位组成工作组,进驻所包村蹲点包扶,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发展产业提“动力”。立足软弱涣散村的地域特点和产业优势,引导软弱涣散村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为推动软弱涣散村整顿转化、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奠定坚实基础。 (徐海燕)

五大连池市 看“三种表现”把好干部动议关

一看干部平时表现。主要看干部对群众态度怎么样、与群众联系亲不亲、为群众做事实不实,在平时表现、日常工作中考察干部。二看关键时刻表现。主要看是否在危难险重面前能冲上去、顶上去,在关键时刻是否能扛得住、站住脚,从干部最本质、最真实的表现中识别干部。三看应对复杂局面表现。主要看干部在解决复杂问题、热点问题、尖锐问题时的品行和能力,尤其在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是临危不惧、靠前指挥、敢于决断,还是畏首畏尾、瞻前顾后、逃避责任,从一时一事、关键表现看准干部。 (王兰兰 侯玉辉)endprint

猜你喜欢

乡镇干部流动党组织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流动的画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乡镇干部
请您抽空盖个章!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
嫩江县全面整治乡镇干部“走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