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她的同桌是爸爸

2014-08-11安雅心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4年7期
关键词:同桌女儿爸爸

安雅心

2014年5月的一个夏日,细雨霏霏。在绥化市第一中学对面的一间出租房里,笔者见到了16岁的肇东女孩韩雪莹。

韩雪莹戴着一副眼镜,文静中透着一股灵气,灿烂的笑容犹如一道温暖的阳光。如果不说,外人几乎看不出她是个患有先天性耳聋的孩子。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从小学到初中,她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的第一名。

对于一个听力存在障碍的孩子来说,能成为学习上的“常胜将军”,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她是怎么做到的?

韩雪莹明白了笔者的意思,“因——为——爸——爸!”尽管她发出的每个音节都不饱满,但足以让人听懂。

韩雪莹的爸爸叫韩跃龙,是肇东市的一名出租车司机,也是女儿在学校的同桌——从女儿踏入校门那天起,他就在女儿身边充当“翻译”,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毕业,一陪就是六年。

这是两名特殊的“学生”,他们在用特殊的方式演绎着与命运抗争的励志故事。

1998年2月,韩跃龙和妻子井辉满心欢喜地迎来了他们的女儿。像所有初为父母的夫妻一样,看到孩子一天天长大,看到孩子那双仿佛会说话的眼睛,心里就充满了难言的幸福感。他们没有想到,幸福的时光仅仅持续了七个月,一个残酷的现实便悄然而至。

这之前,夫妻俩也曾注意到孩子对声音的漠然,但并未太在意。当看到同月龄的孩子大多已经牙牙学语,而女儿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任凭周围有多大的声音都无法吸引她的注意,两口子心里没底了。

他们一连去了几家医院,诊断结果一模一样:孩子患有先天性神经性耳聋,以目前的医疗水平尚无法治愈。虽然此前已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面对这样的结果,夫妻俩从感情上还是无法接受。

依偎在韩跃龙怀里的女儿像小猫一样安静,她听不见妈妈痛苦的哀嚎,她看不懂爸爸难过的表情。“爸爸妈妈帮你描绘这个世界。”韩跃龙低下头,轻轻地亲吻女儿的额头。他下定决心,就算女儿没有听力,也要让她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

韩雪莹四岁时,韩跃龙把她送到肇东市聋儿康复中心学习唇语。虽然她学会发出模糊的“爸——”“妈——”发音用了大半年时间,但韩跃龙仍然激动不已,“女儿很聪明,一定能学会说话。”真是天遂人愿,经过几年的学习,韩雪莹通过半看半猜,基本能领会别人说话的意思,也可以和爸爸妈妈进行简单的交流。

转眼,韩雪莹到了上学的年龄。对于送孩子上哪种学校,韩跃龙的心中百般纠结:“如果送到聋哑学校,无疑会在孩子心里打下‘聋哑人的烙印;可如果送到正常学校,她能适应吗?”

左思右想之后,韩跃龙决定放手一试。韩雪莹九岁时,韩跃龙把已经在家接受了相当于小学三年级教育的女儿,直接送到肇东铁路小学的四年级就读。

一个有听力障碍的孩子直接上了四年级,而且与她一起踏入校门的还有一个“同桌爸爸”,这事在校园成了一大新闻。

陪读不是简单的看护——韩跃龙坐在女儿身边,要将老师的讲课内容“翻译”给女儿。他有自己的一套陪读方式:课堂上,让女儿尽力去“听”课,实在听不懂时才给些提示;课后,他要求女儿做到当天的学习内容必须当天消化,第二天要学的内容必须提前预习。

顽皮是孩子的天性,韩雪莹也一样。每当孩子有些漫不经心时,“同桌”便会提醒她注意。一次,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篇日记作业,韩雪莹应付应付就交了。放学时,老师严肃地说:“下次写作业一定要认真!”

“同桌”一听,当即要求女儿重写。天色渐暗,教室里只剩下父女二人。知道自己错了的韩雪莹一边流泪一边工工整整地重写日记……打那以后,韩雪莹对待学习再也不糊弄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韩雪莹入学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试成绩又成了学校的新闻:全班第一名!不仅如此,在之后的考试中,第一名的“宝座”就没有旁落过。

韩雪莹以优异成绩从小学毕业后,升入肇东市第十一中学。学校领导被韩跃龙陪女儿上学的父爱所感动,破例让他继续以“同桌”的方式陪读。

升入初中,学习难度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尤其是英语,成了韩雪莹初中阶段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学好英语,要听、说、读、写样样过关,可韩雪莹哪里接触过这样的口型和发音?

“爸爸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你也一定能做到!”虽然这样给女儿鼓劲,可韩跃龙还是有些底气不足。高中学历的他英语水平非常有限,要想当好女儿的陪读,自己也必须从头学起。

课堂上,韩跃龙全神贯注地听课,不敢有丝毫走神儿。他知道,按照老师正常的讲课速度,女儿靠读老师的唇语无法全部理解,所以,他必须把重点内容尽量一字不落地记在本子上,放学后,再把当天的学习内容一句一句“翻译”给女儿。

韩雪莹小的时候,韩跃龙给她讲过“蚂蚁啃骨头”的故事。而今,父女俩正是凭借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啃”下了英语,也“啃”下了难度远超小学的初中数学和语文。

“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韩雪莹虽然听力有障碍,但智力超群。初中第一次月考,韩雪莹的英语成绩竟拿到全班的最高分——117分;数学、语文、外语三科的总成绩为331分,名列全班第一、全校第十。

初二,新开了物理课,陌生的术语让韩雪莹接受起来更为困难。韩跃龙就一遍一遍地讲给她“听”,一道题常常要讲七八遍甚至十几遍。懂事的韩雪莹知道爸爸的苦心,不想让爸爸失望,学习更加刻苦。一次,韩跃龙后半夜醒来,发现女儿房间的灯还亮着,以为孩子睡觉前忘关灯了,可过去一看,女儿还在捧着物理课本学习。

女儿的聪明、懂事、勤奋,给韩跃龙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他在陪读的路上辛苦着、快乐着、坚持着……

如同在暗夜里摸索前行的旅人渴望光明,沉浸在无声世界里的韩雪莹对有声世界充满向往。

2013年3月,当韩跃龙得知国家“阳光工程”中有聋儿康复的项目时,第一时间就提交了申请。

这种康复术是在耳部置入一个人造耳蜗,依靠电子芯片实现声音的接收和传导,这是让韩雪莹听到声音的绝好机会!但没想到,坏消息也接踵而至。医生告诉韩跃龙,这种康复术年纪越小效果越好,对韩雪莹这么大的孩子怕是效果有限。

“请让我女儿试试,她太需要听听这个有声的世界了。”省残联的工作人员被这位执着的父亲打动了。

手术安排在2013年4月19日。韩雪莹兴奋极了,“那个神奇的有声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什么是有磁性的声音?什么是悦耳的声音?小鸟的叫声、汽车的鸣笛,还有笔尖滑过纸面时发出的声音都是什么样的呢?对了,时间悄悄溜走的时候,会发出声音吗?”麻药渐渐起了作用,韩雪莹“睡着”了,嘴角还盈着笑意。

手术后,韩雪莹需要到绥化市进行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此时,距离中考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即便手术前后耽误了一个多月,可韩雪莹仍以626分的优异成绩被省重点高中肇东一中录取。为了兼顾康复训练和高中学业,韩跃龙在绥化市第一中学给女儿办理了借读手续。

“要上高中了,想不想换一个新同桌?”开学前,韩跃龙试探性地问女儿。他知道,高中学习会是一段更加艰难的“旅程”,可女儿长大了,应该让她试着独立面对困难、面对挑战。

“爸爸,我不能一辈子依赖你,我想尝试着一个人去读书。”父女俩都笑了——心思不谋而合。

这是韩雪莹第一次独自走进课堂,没有了“同桌”的陪伴,她感觉很无助。老师讲课给她留下的只是或清楚或模糊的一个个片断,不管她怎么努力,都不能把它们串联成完整而清晰的内容。一堂课下来,当别的孩子轻松地跑出教室放松时,韩雪莹却要急急忙忙地找同学或老师请教问题。

放学后,看到在学校门口焦急等待的爸爸,韩雪莹故作轻松地表示:“我能行!”

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结束了。韩雪莹沮丧地拿着成绩单递给爸爸,她的成绩排在全校500多名。“您最盼望的就是我能独立,可是我却没做到……”韩雪莹哭了,“但是,我要逐渐摆脱对爸爸的依赖,靠我自己做好!”她的眼神里透出一种倔强和坚强。

“这是你自己独立取得的成绩,很了不起,爸以你为骄傲!”韩跃龙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折翅的天使降落人间。他要帮助女儿在风雨中练就一双坚强的翅膀,然后展翅高飞。endprint

猜你喜欢

同桌女儿爸爸
换同桌
同桌有病
我和爸爸
爸爸
和女儿的日常
爸爸冷不冷
羡慕我同桌
可怜的爸爸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