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2014-08-11孙娟

关键词:营养液肠管排气

孙娟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术前营养状况普遍较差,术后机体又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加之消化道结构重建的需要,常规的补液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而且不能充分满足机体需要,患者术后恢复慢。我科自2004年~2013年以来有20例采用在临床胃癌患者手术后,关闭腹腔前用手辅助方法将鼻肠管置于屈氏韧带远端20cm处(空肠上端),以满足术后患者肠道内营养的目的,取得病人术后胃肠功能及机体恢复快的临床满意效果。

资料与方法

资料:本组病人共20例,其中全胃切除术5例,胃远端大部切除术15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岁。

方法:胃肠吻合或食管空场吻合术后,关腹前由麻醉师经未置入胃管的一侧鼻腔置入鼻肠管,手术者用手辅助触及鼻肠管过吻合口达屈氏韧带远端20cm处(空肠上端),麻醉师20ml生理盐水冲洗管腔证实无堵塞,胶布妥善固定鼻翼处。术后12小时可先用温生理盐水100ml,沿鼻肠管缓慢滴入,观察2~4小时没有腹胀情况,可以逐渐改用温米汤、菜汤、牛奶滴入。一般72小时病人排气无腹胀后,可拔出胃管,鼻肠管多为留置5~6天。

结果

20例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5例病人术后24小时内恢复肛门排气。14例术后48内恢复肛门排气。1例病人因年纪较大术后60小时恢复肛门排气。所有病例无并发症。

护理

术前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手术前后向患者及家属作好解释工作,介绍鼻肠管肠内营养的优点,增强患者的信心,做到不自行拔管。

固定:应将胃肠减压管、吸氧管和鼻肠管分开依次妥善固定,避免交叉缠绕。测量鼻以外营养管的长度作好标记。

保持鼻肠管通畅:输注前后均应用温开水冲洗管道以免堵塞。如输注过程前遇阻力不畅时,是因营养管末端贴近肠壁所致,可将鼻肠管向外缓慢拉出2~5cm,左右旋转后输注营养液。确定鼻肠管通畅后,用石蜡油棉球涂匀拉出的管腔部分,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将鼻肠管轻柔的插回到原先刻度标记处,重新用胶布固定,使鼻以外的管道自然盘绕,防止滑脱。

预防感染:胃肠减压禁食的患者每日进行口腔护理两次。营养液配置遵守无菌技术原则,输液袋每日更换,避免外源性污染,可防止发生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并发症。

营养液的选择及温度:营养液的浓度应遵循渐进原则,从无渣低浓度开始,也可选用藕粉、米汤、菜汤、肉汤、果汁、牛奶等自制营养液。营养液温度保持在25℃~30℃为宜。以将营养液滴在手背不烫手为简单测量办法较好推广。

观察与记录:按护理级别巡视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特别注意在营养液摄入时患者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记录24小时出入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处置。

讨论

经实验研究表明:腹部手术后数小时就有肠蠕动功能恢复,术后胃肠道麻痹仅限于胃和结肠。术后6~12小时小肠就有消化和吸收功能[1]。本组患者均以术后肠鸣音恢复为指征开始行鼻肠管肠内营养。胃癌根治术后早期经鼻肠管营养与传统胃癌根治术后全静脉营养相比较:肠蠕动及机体恢复快,营养液可以家庭配置,所以经济方便实用,减少液体及抗生素过度输入,避免静脉炎及菌群失调的发生,节约资源。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东平,潘雷达.胃肠术后6小时肠内营养与支持临床研究.肠外和肠内营养,1999,6(2).

猜你喜欢

营养液肠管排气
几种常用植物营养液及特点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不同营养液对火力楠移植的影响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排气歧管螺栓紧固力的测定
缩缸强化汽油机用高效排气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