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53例临床观察

2014-08-11赵宝印赵丹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赵宝印 赵丹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降压总有效率96.2%,中医证候疗效为98.1%,对照组分别为81.1%、79.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结构及功能具有严重影响,重则可致器官功能衰竭[1]。我科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急进型高血压及恶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62例,女44例,年龄38~83岁,平均63.5±3.6岁;高血压分级:34例Ⅰ级,50例Ⅱ级,22例Ⅲ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分级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方法:两组均予以低脂、低盐饮食。对照组根据病情选择相应药物治疗,高血压分级为Ⅰ级者,予以卡托普利进行治疗,25mg/次,2次/d;Ⅱ级者予以氢氯噻嗪治疗,剂量为25mg/次,1次/d;Ⅲ级者予以氢氯噻嗪联合尼群地平治疗,氢氯噻嗪用量同上,尼群地平25mg/次,2次/d。均以1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自拟降压方治疗,药用珍珠母30g,灵磁石、生牡蛎、生龙骨各20g,上述4味药均先煎,丹参、钩丁、茯苓各15g,枸杞子、泽泻、车前子、牛膝、熟地、生山楂各10g。对于头晕者,加用8~10g天麻;对于头痛明显者,加用10g川穹;对于视物模糊者,加用10g菊花;对于失眠者,加用夜交藤和炒酸枣仁各10g。日1剂2次水煎至400ml分为早晚2次温服,连续服用10剂以后,改为隔日1剂煎服,连续服用30d疗程。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疗效标准:⑴降压疗效:①显效:DBP降低了≥15mmHg且已恢复正常范围,或者DBP降低15~20mmHg但尚未恢复正常;②有效:DBP降低≤15mmHg但已经恢复正常,或者DBP降低10~15mmHg但尚未恢复正常,或者SBP降低≥30mmHg;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②⑵中医证候疗效:①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症状积分降低70%以上;②有效:症状及体征均有所缓解,症状积分降低了30%~70%;③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以( ±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降压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见表2。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治疗前两组的DBP及SB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的DBP及SBP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发生大便干结,观察组4例发生头痛、头晕、大便干燥,均未经特殊处理而自行缓解,未影响疗程,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途径是降低血压水平,并预防靶器官损害,以延长患者的生命,改善其生存质量。临床多根据病情分级用药,常用降压药物有尼群地平、氢氯噻嗪及卡托普利等,降压效果迅速可靠,但用药疗程较长,需长期用药方可确保显著降压效果,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头晕、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可影响血压控制效果[2]。

高血压属于中医“头痛”、“眩晕”等范畴,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气血虚损、肝肾阴虚、脾虚痰湿、瘀血致眩等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发病后常表现为心烦易怒、情绪急躁、舌苔稀少以及脉象细数等,故宜治以凉血活血、平肝潜阳以及熄风养血之法[3]。本研究所用降压方中,灵磁石、生牡蛎、珍珠母以及钩丁均具有镇定熄风以及平肝潜阳之功效;牛膝、丹参以及川穹均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能够扩张周围血管,并降低血管阻力,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此外,牛膝可引药下行,从而起到降颅内压的效果;泽泻、车前子以及云苓可健脾化湿,具有利尿和降压的效果;山楂亦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与泽泻配合还可降低血脂水平,提高血管的弹性;枸杞子和熟地均具有益肾养肝之功效。诸药共用可起到活血化瘀、滋阴平肝之功效,联合西医降压药物,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降压效果[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降压以及中医证候疗效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SBP及DBP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并无增加。

总之,中西医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红杰.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9):2465-2467.

[2]任江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79-80.

[3]何世陆.原发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22):152-154.

[4]刘斌.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0,29(2):28.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降压总有效率96.2%,中医证候疗效为98.1%,对照组分别为81.1%、79.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结构及功能具有严重影响,重则可致器官功能衰竭[1]。我科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急进型高血压及恶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62例,女44例,年龄38~83岁,平均63.5±3.6岁;高血压分级:34例Ⅰ级,50例Ⅱ级,22例Ⅲ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分级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方法:两组均予以低脂、低盐饮食。对照组根据病情选择相应药物治疗,高血压分级为Ⅰ级者,予以卡托普利进行治疗,25mg/次,2次/d;Ⅱ级者予以氢氯噻嗪治疗,剂量为25mg/次,1次/d;Ⅲ级者予以氢氯噻嗪联合尼群地平治疗,氢氯噻嗪用量同上,尼群地平25mg/次,2次/d。均以1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自拟降压方治疗,药用珍珠母30g,灵磁石、生牡蛎、生龙骨各20g,上述4味药均先煎,丹参、钩丁、茯苓各15g,枸杞子、泽泻、车前子、牛膝、熟地、生山楂各10g。对于头晕者,加用8~10g天麻;对于头痛明显者,加用10g川穹;对于视物模糊者,加用10g菊花;对于失眠者,加用夜交藤和炒酸枣仁各10g。日1剂2次水煎至400ml分为早晚2次温服,连续服用10剂以后,改为隔日1剂煎服,连续服用30d疗程。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疗效标准:⑴降压疗效:①显效:DBP降低了≥15mmHg且已恢复正常范围,或者DBP降低15~20mmHg但尚未恢复正常;②有效:DBP降低≤15mmHg但已经恢复正常,或者DBP降低10~15mmHg但尚未恢复正常,或者SBP降低≥30mmHg;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②⑵中医证候疗效:①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症状积分降低70%以上;②有效:症状及体征均有所缓解,症状积分降低了30%~70%;③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以( ±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降压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见表2。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治疗前两组的DBP及SB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的DBP及SBP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发生大便干结,观察组4例发生头痛、头晕、大便干燥,均未经特殊处理而自行缓解,未影响疗程,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途径是降低血压水平,并预防靶器官损害,以延长患者的生命,改善其生存质量。临床多根据病情分级用药,常用降压药物有尼群地平、氢氯噻嗪及卡托普利等,降压效果迅速可靠,但用药疗程较长,需长期用药方可确保显著降压效果,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头晕、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可影响血压控制效果[2]。

高血压属于中医“头痛”、“眩晕”等范畴,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气血虚损、肝肾阴虚、脾虚痰湿、瘀血致眩等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发病后常表现为心烦易怒、情绪急躁、舌苔稀少以及脉象细数等,故宜治以凉血活血、平肝潜阳以及熄风养血之法[3]。本研究所用降压方中,灵磁石、生牡蛎、珍珠母以及钩丁均具有镇定熄风以及平肝潜阳之功效;牛膝、丹参以及川穹均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能够扩张周围血管,并降低血管阻力,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此外,牛膝可引药下行,从而起到降颅内压的效果;泽泻、车前子以及云苓可健脾化湿,具有利尿和降压的效果;山楂亦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与泽泻配合还可降低血脂水平,提高血管的弹性;枸杞子和熟地均具有益肾养肝之功效。诸药共用可起到活血化瘀、滋阴平肝之功效,联合西医降压药物,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降压效果[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降压以及中医证候疗效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SBP及DBP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并无增加。

总之,中西医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红杰.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9):2465-2467.

[2]任江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79-80.

[3]何世陆.原发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22):152-154.

[4]刘斌.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0,29(2):28.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降压总有效率96.2%,中医证候疗效为98.1%,对照组分别为81.1%、79.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结构及功能具有严重影响,重则可致器官功能衰竭[1]。我科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急进型高血压及恶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62例,女44例,年龄38~83岁,平均63.5±3.6岁;高血压分级:34例Ⅰ级,50例Ⅱ级,22例Ⅲ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分级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方法:两组均予以低脂、低盐饮食。对照组根据病情选择相应药物治疗,高血压分级为Ⅰ级者,予以卡托普利进行治疗,25mg/次,2次/d;Ⅱ级者予以氢氯噻嗪治疗,剂量为25mg/次,1次/d;Ⅲ级者予以氢氯噻嗪联合尼群地平治疗,氢氯噻嗪用量同上,尼群地平25mg/次,2次/d。均以1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自拟降压方治疗,药用珍珠母30g,灵磁石、生牡蛎、生龙骨各20g,上述4味药均先煎,丹参、钩丁、茯苓各15g,枸杞子、泽泻、车前子、牛膝、熟地、生山楂各10g。对于头晕者,加用8~10g天麻;对于头痛明显者,加用10g川穹;对于视物模糊者,加用10g菊花;对于失眠者,加用夜交藤和炒酸枣仁各10g。日1剂2次水煎至400ml分为早晚2次温服,连续服用10剂以后,改为隔日1剂煎服,连续服用30d疗程。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疗效标准:⑴降压疗效:①显效:DBP降低了≥15mmHg且已恢复正常范围,或者DBP降低15~20mmHg但尚未恢复正常;②有效:DBP降低≤15mmHg但已经恢复正常,或者DBP降低10~15mmHg但尚未恢复正常,或者SBP降低≥30mmHg;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②⑵中医证候疗效:①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症状积分降低70%以上;②有效:症状及体征均有所缓解,症状积分降低了30%~70%;③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以( ±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降压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见表2。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治疗前两组的DBP及SB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的DBP及SBP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发生大便干结,观察组4例发生头痛、头晕、大便干燥,均未经特殊处理而自行缓解,未影响疗程,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途径是降低血压水平,并预防靶器官损害,以延长患者的生命,改善其生存质量。临床多根据病情分级用药,常用降压药物有尼群地平、氢氯噻嗪及卡托普利等,降压效果迅速可靠,但用药疗程较长,需长期用药方可确保显著降压效果,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头晕、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可影响血压控制效果[2]。

高血压属于中医“头痛”、“眩晕”等范畴,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气血虚损、肝肾阴虚、脾虚痰湿、瘀血致眩等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发病后常表现为心烦易怒、情绪急躁、舌苔稀少以及脉象细数等,故宜治以凉血活血、平肝潜阳以及熄风养血之法[3]。本研究所用降压方中,灵磁石、生牡蛎、珍珠母以及钩丁均具有镇定熄风以及平肝潜阳之功效;牛膝、丹参以及川穹均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能够扩张周围血管,并降低血管阻力,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此外,牛膝可引药下行,从而起到降颅内压的效果;泽泻、车前子以及云苓可健脾化湿,具有利尿和降压的效果;山楂亦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与泽泻配合还可降低血脂水平,提高血管的弹性;枸杞子和熟地均具有益肾养肝之功效。诸药共用可起到活血化瘀、滋阴平肝之功效,联合西医降压药物,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降压效果[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降压以及中医证候疗效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SBP及DBP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并无增加。

总之,中西医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红杰.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9):2465-2467.

[2]任江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79-80.

[3]何世陆.原发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22):152-154.

[4]刘斌.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0,29(2):28.

猜你喜欢

原发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