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对结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4-08-11刘希腾

关键词:准确率

刘希腾

【摘要】目的:为了为结肠肿瘤患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治疗方案和增加其治疗效果,分析和研究在进行结肠肿瘤的诊断中应用CT的价值提。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72例考虑结肠肿瘤的患者按照患者及家属的个人意愿平均分为CT组(观察组)和电子结肠镜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36例患者采取传统的电子结肠镜检查,而观察组患者采取螺旋CT检查,对比和分析两组方法的准确率。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诊断的最终确诊率为100%,而对照组患者的最终确诊率为83.3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结肠肿瘤患者的诊断中,CT检查可放在第一位,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操作简单,利于医师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结肠肿瘤;CT;电子结肠镜;准确率

结肠肿瘤目前已成为胃肠外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传统的诊断手段主要是通过电子结肠镜取病理确诊,但是对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不为所有患者所接受。近几年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CT技术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CT检查技术在结肠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检查时间短、痛苦小、直观并能发现有无远程转移的优点,而且能为主治医师提供患者肿瘤的分期,已成为临床医生的首选检查方法。我院影像科对36例结肠肿瘤患者采取CT检查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普外科就诊的72例结肠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患者,包括男患者42例,女患者30例;患者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6±0.8岁;患者中病变位于降结肠、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0、21、13、22、8。对照组的36例患者应用结肠镜检查,对可疑病灶直接取病理组织进行活检,而观察组患者应用螺旋CT检查。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男女构成比例、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示P>0.05,统计无意义。

仪器与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进行检查前都要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清洁肠道,这样可以减少因累积的粪便而影响对肿瘤占位的判断。患者检查前给予静脉注射山莨菪碱,减轻肠道痉挛。然后在肛门插入导尿管以备扫描时充气,然后在肘部做静脉留置针。应用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进行腹部扫描。通过导尿管进行肠道充气约1200ml,以患者感腹部饱胀为宜,嘱患者憋气,通过静脉留置针向静脉以3ml/s的速度推入100ml造影剂,分别进行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其中动脉期扫描时间点为27s,而静脉期扫描时间点为70s。将获得的图像进行肿瘤三维立体结构重建,包括周围的血管、组织、神经等。而对照组患者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取活检病理。术前同样进程清洁灌肠和静脉注射山莨菪碱。然后应用由Olympus公司生产的CF-240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自肛门逐渐进入,在进镜过程中注意灌肠肠腔黏膜情况,对可以病变部位进行摄影并去病理活检。

评价方法:由影像科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专家进行阅片,对肠腔肿瘤病变部位、肠壁有无狭窄或增厚、病变的长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转移及淋巴结肿大等情况进行分析。

统计学分析: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运用SPSS 11.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肿瘤分期与手术病理确诊比对,见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确诊率对比分析: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确诊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随着环境条件的恶化和饮食、生活结构的改变,肿瘤已经严重的威胁人类的生命,其中结肠肿瘤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以往对结肠肿瘤的诊断主要靠电子结肠镜确诊,但是由于操作难、痛苦大因此很多患者并不能接受,而且电子结肠镜仅能够进行确诊,并不能为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治疗提供有利的价值,因此为临床医师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近几年影像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已一跃成为结肠肿瘤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应用CT进行结肠肿瘤扫描,不仅可以显示肿瘤的部位,而且能够直观的为临床医师提供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与周围组织关系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在扫描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到不适,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所接纳。CT的应用为结肠肿瘤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利于医师为患者制定详细可行的治疗计划,这对患者的治疗来说意义重大。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确诊率和病理符合率结果都令人满意,而且临床确诊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因此对结肠肿瘤患者的诊断中,CT检查可放在第一位,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操作简单,利于医师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为了为结肠肿瘤患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治疗方案和增加其治疗效果,分析和研究在进行结肠肿瘤的诊断中应用CT的价值提。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72例考虑结肠肿瘤的患者按照患者及家属的个人意愿平均分为CT组(观察组)和电子结肠镜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36例患者采取传统的电子结肠镜检查,而观察组患者采取螺旋CT检查,对比和分析两组方法的准确率。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诊断的最终确诊率为100%,而对照组患者的最终确诊率为83.3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结肠肿瘤患者的诊断中,CT检查可放在第一位,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操作简单,利于医师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结肠肿瘤;CT;电子结肠镜;准确率

结肠肿瘤目前已成为胃肠外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传统的诊断手段主要是通过电子结肠镜取病理确诊,但是对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不为所有患者所接受。近几年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CT技术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CT检查技术在结肠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检查时间短、痛苦小、直观并能发现有无远程转移的优点,而且能为主治医师提供患者肿瘤的分期,已成为临床医生的首选检查方法。我院影像科对36例结肠肿瘤患者采取CT检查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普外科就诊的72例结肠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患者,包括男患者42例,女患者30例;患者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6±0.8岁;患者中病变位于降结肠、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0、21、13、22、8。对照组的36例患者应用结肠镜检查,对可疑病灶直接取病理组织进行活检,而观察组患者应用螺旋CT检查。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男女构成比例、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示P>0.05,统计无意义。

仪器与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进行检查前都要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清洁肠道,这样可以减少因累积的粪便而影响对肿瘤占位的判断。患者检查前给予静脉注射山莨菪碱,减轻肠道痉挛。然后在肛门插入导尿管以备扫描时充气,然后在肘部做静脉留置针。应用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进行腹部扫描。通过导尿管进行肠道充气约1200ml,以患者感腹部饱胀为宜,嘱患者憋气,通过静脉留置针向静脉以3ml/s的速度推入100ml造影剂,分别进行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其中动脉期扫描时间点为27s,而静脉期扫描时间点为70s。将获得的图像进行肿瘤三维立体结构重建,包括周围的血管、组织、神经等。而对照组患者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取活检病理。术前同样进程清洁灌肠和静脉注射山莨菪碱。然后应用由Olympus公司生产的CF-240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自肛门逐渐进入,在进镜过程中注意灌肠肠腔黏膜情况,对可以病变部位进行摄影并去病理活检。

评价方法:由影像科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专家进行阅片,对肠腔肿瘤病变部位、肠壁有无狭窄或增厚、病变的长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转移及淋巴结肿大等情况进行分析。

统计学分析: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运用SPSS 11.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肿瘤分期与手术病理确诊比对,见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确诊率对比分析: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确诊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随着环境条件的恶化和饮食、生活结构的改变,肿瘤已经严重的威胁人类的生命,其中结肠肿瘤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以往对结肠肿瘤的诊断主要靠电子结肠镜确诊,但是由于操作难、痛苦大因此很多患者并不能接受,而且电子结肠镜仅能够进行确诊,并不能为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治疗提供有利的价值,因此为临床医师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近几年影像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已一跃成为结肠肿瘤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应用CT进行结肠肿瘤扫描,不仅可以显示肿瘤的部位,而且能够直观的为临床医师提供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与周围组织关系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在扫描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到不适,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所接纳。CT的应用为结肠肿瘤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利于医师为患者制定详细可行的治疗计划,这对患者的治疗来说意义重大。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确诊率和病理符合率结果都令人满意,而且临床确诊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因此对结肠肿瘤患者的诊断中,CT检查可放在第一位,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操作简单,利于医师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为了为结肠肿瘤患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治疗方案和增加其治疗效果,分析和研究在进行结肠肿瘤的诊断中应用CT的价值提。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72例考虑结肠肿瘤的患者按照患者及家属的个人意愿平均分为CT组(观察组)和电子结肠镜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36例患者采取传统的电子结肠镜检查,而观察组患者采取螺旋CT检查,对比和分析两组方法的准确率。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诊断的最终确诊率为100%,而对照组患者的最终确诊率为83.3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结肠肿瘤患者的诊断中,CT检查可放在第一位,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操作简单,利于医师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结肠肿瘤;CT;电子结肠镜;准确率

结肠肿瘤目前已成为胃肠外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传统的诊断手段主要是通过电子结肠镜取病理确诊,但是对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不为所有患者所接受。近几年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CT技术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CT检查技术在结肠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检查时间短、痛苦小、直观并能发现有无远程转移的优点,而且能为主治医师提供患者肿瘤的分期,已成为临床医生的首选检查方法。我院影像科对36例结肠肿瘤患者采取CT检查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普外科就诊的72例结肠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患者,包括男患者42例,女患者30例;患者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6±0.8岁;患者中病变位于降结肠、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0、21、13、22、8。对照组的36例患者应用结肠镜检查,对可疑病灶直接取病理组织进行活检,而观察组患者应用螺旋CT检查。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男女构成比例、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示P>0.05,统计无意义。

仪器与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进行检查前都要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清洁肠道,这样可以减少因累积的粪便而影响对肿瘤占位的判断。患者检查前给予静脉注射山莨菪碱,减轻肠道痉挛。然后在肛门插入导尿管以备扫描时充气,然后在肘部做静脉留置针。应用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进行腹部扫描。通过导尿管进行肠道充气约1200ml,以患者感腹部饱胀为宜,嘱患者憋气,通过静脉留置针向静脉以3ml/s的速度推入100ml造影剂,分别进行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其中动脉期扫描时间点为27s,而静脉期扫描时间点为70s。将获得的图像进行肿瘤三维立体结构重建,包括周围的血管、组织、神经等。而对照组患者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取活检病理。术前同样进程清洁灌肠和静脉注射山莨菪碱。然后应用由Olympus公司生产的CF-240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自肛门逐渐进入,在进镜过程中注意灌肠肠腔黏膜情况,对可以病变部位进行摄影并去病理活检。

评价方法:由影像科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专家进行阅片,对肠腔肿瘤病变部位、肠壁有无狭窄或增厚、病变的长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转移及淋巴结肿大等情况进行分析。

统计学分析: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运用SPSS 11.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肿瘤分期与手术病理确诊比对,见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确诊率对比分析: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确诊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随着环境条件的恶化和饮食、生活结构的改变,肿瘤已经严重的威胁人类的生命,其中结肠肿瘤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以往对结肠肿瘤的诊断主要靠电子结肠镜确诊,但是由于操作难、痛苦大因此很多患者并不能接受,而且电子结肠镜仅能够进行确诊,并不能为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治疗提供有利的价值,因此为临床医师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近几年影像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已一跃成为结肠肿瘤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应用CT进行结肠肿瘤扫描,不仅可以显示肿瘤的部位,而且能够直观的为临床医师提供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与周围组织关系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在扫描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到不适,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所接纳。CT的应用为结肠肿瘤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利于医师为患者制定详细可行的治疗计划,这对患者的治疗来说意义重大。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确诊率和病理符合率结果都令人满意,而且临床确诊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因此对结肠肿瘤患者的诊断中,CT检查可放在第一位,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操作简单,利于医师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准确率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探究提高调度自动化支持系统数据维护准确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