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生素在普外科的应用价值

2014-08-11魏代雷

关键词:普外科应用分析抗生素

魏代雷

【摘要】目的:研究抗生素在普外科应用中所具有的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近三个月来普外科患者对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普外科患者中使用抗生素不仅可以起到灭菌的作用,还可以对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微生物起到较为良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在普外科围手术时期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可以减少伤口感染症状的发生,保证手术安全,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关键词】抗生素;普外科;应用分析

所谓的围手术期是指围绕手术的整个过程,即患者接受的手术的那一刻起到受到手术的完成和患者的完全康复,其中包含了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时间,整个流程一般持续的时间为手术前的1周时间和手术后的1~2周时间[1-2]。患者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经常会因为细菌感染的作用而造成手术治疗并发症的产生,对此进行治疗的最常用的有效药物为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能够在前期降低术后产生感染的可能性,做到对术后感染的有效防止。但是若不能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不仅会给患者造成痛苦,增加其经济负担,还会造成医院感染耐药菌与患者菌群的二重感染。本文结合我院近三个月来普外科围手术期对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来进行分析,并得出结果。

临床资料

本文对我院2013年10月~12月这3个月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调查,调查患者总人数为102例,其中年龄4~82岁,平均年龄43岁。根据资料知道,普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杆菌,这三种菌分别占总菌落的15%~19%之间,三种菌的总计占据病原菌落的50%左右。除此之外,还有不动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属等菌种,通过对整个菌落分析可以得出,甘兰阴性杆菌占据了总菌落的60%-65%左右,另外格兰阴性球菌占据比例约为30%~35%,剩余还有少数真菌的存在。不同的菌种造成感染的情况也是不同的。细菌的耐药性与抗生素的滥用存在着较大的联系。

结果

抗生素的概念: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所产生,其中包含了细菌、真菌及放线杆菌的代谢产物构成。一般来说,抗生素的分子量比较低,在浓度较低的时候,能够对微生物及其它病原体起到抑制及杀灭的作用。抗生素的产生来源两个部分,分别为人工合成的抗生素及天然产生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应用:在本次调查的102例病例中,均对抗生素进行了使用,其中因预防而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占到77例,占据总数的75.49%;治疗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有25例,占总数的24.51%。其中没有1例患者是在手术之前使用抗生素的,全部都是在手术对抗生素的使用。使用的方法主要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大部分患者都是在出院的时候才停止用药的。见表1。

抗生素的种类:在本次调查的102例患者中,对头孢类抗生素、喹诺酮类、青霉素及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的使用病例分别为30例、16例、48例和8例。分别占据总体比率的29.4%、15.7%、47.0%及7.8%。见表2。

讨论

抗生素做到合理及明确的使用:对于清洁无污染手术的Ⅰ类无菌切口,要是在手术的过程中做到对手术规程的严格遵守,一般在手术之后不需要对抗生素进行使用,但是对于年龄大、免疫力较弱及身体内脏器有病的患者需要进行使用,使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4小时之内。

对于半污染的手术的Ⅱ类手术时可能会存在污染的切口,例如皮肤等不容易消毒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缝合及新缝合的伤口的患者,需要考虑对抗生素的使用,并且使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48小时之内。

对于有污染手术的Ⅲ类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污染或感染物的切口,患者在手术之后,必须要对抗生素加以使用。

对抗生素的选择:抗生素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手术之后起到抗菌的作用,避免切口感染给患者造成痛苦。在抗生素的选用时候,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来进行分析。对于病情进展相对缓慢,并且主要特征是发热、有转移性脓肿的患者,引起病情的主要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多而引起的。对于病情进展较快,并且在快速发展的时候,临床症状表现为低温、低白细胞、低血压的患者,引起病情的主要原因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所造成的。最后对于病情持续时间较长,并伴有发热情况的患者,并对一般抗生素药物反应较差的患者,则病情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真菌感染所造成的[3]。

因为抗生素的品种较为繁多,另外病原菌对药物的反应会因为菌种及耐药性发生一些变化,另外还因时间及地理位置不同的原因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抗生素的选择时,需要根据医院本身的菌落情况来选择安全、稳定的抗生素。此外对抗生素的使用剂量,一般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来进行计算,并且还要做到对患者年龄、肾功能及感染部位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做到综合考虑,对于肾功能有障碍的患者,需要在使用的时候,延长连续两次用药的时间。另外对于多种菌落感染的患者,需要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另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对甲硝唑进行使用,一般情况下,可单用者不联合。

抗生素正确使用的时期:不管是何种手术在术后均会有感染期的产生,比如胆道手术在术后就会有4到6小时的感染危险期,另外结肠手术的感染期为24小时。因此需要使用抗生素来起到预防作用的时间,应该能够做到对术后感染危险期进行有效的覆盖。因此一般最佳的时间为在手术前的2小时之内或者是麻醉开始时期,并需要一次给予足量的抗生素。要是手术超过3小时,需要在手术中进行再次注射,做到对药物浓度的保证,另外在术后一两天内,同时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

抗生素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抗生素的使用只能对病菌感染起到预防作用,手术进行的时候,还需要在治疗时做好无菌消毒、手术操作及对患者营养调整的相关消毒工作,另外延长对抗生素的使用,并不能降低手术后发生感染率,甚至造成菌落失调。

感染早期是抗生素治疗的最佳时期,根据本院在治疗时的经验,需要对药物造成的抗菌性、不良性及适应性都要进行分析,做到有针对性的结合患者情况进行用药,另外抗生素使用应该做到足量,避免循环使用造成的不良影响,另外需要避免开始就使用新型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需要与治疗相结合,做到患者生理平衡的控制。

综上所述,我院普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除了需要做好无菌操作外,还需要对病菌感染而造成的变化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抗生素的使用原则进行掌握,避免对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要对抗生素进行合理时候,做到对感染有效的避免。

参考文献

[1]王凤梧.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原因浅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8):26.

[2]王冰辉.普外科380例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1(7):20.

[3]吴兆友.普外手术中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15):934.

【摘要】目的:研究抗生素在普外科应用中所具有的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近三个月来普外科患者对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普外科患者中使用抗生素不仅可以起到灭菌的作用,还可以对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微生物起到较为良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在普外科围手术时期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可以减少伤口感染症状的发生,保证手术安全,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关键词】抗生素;普外科;应用分析

所谓的围手术期是指围绕手术的整个过程,即患者接受的手术的那一刻起到受到手术的完成和患者的完全康复,其中包含了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时间,整个流程一般持续的时间为手术前的1周时间和手术后的1~2周时间[1-2]。患者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经常会因为细菌感染的作用而造成手术治疗并发症的产生,对此进行治疗的最常用的有效药物为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能够在前期降低术后产生感染的可能性,做到对术后感染的有效防止。但是若不能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不仅会给患者造成痛苦,增加其经济负担,还会造成医院感染耐药菌与患者菌群的二重感染。本文结合我院近三个月来普外科围手术期对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来进行分析,并得出结果。

临床资料

本文对我院2013年10月~12月这3个月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调查,调查患者总人数为102例,其中年龄4~82岁,平均年龄43岁。根据资料知道,普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杆菌,这三种菌分别占总菌落的15%~19%之间,三种菌的总计占据病原菌落的50%左右。除此之外,还有不动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属等菌种,通过对整个菌落分析可以得出,甘兰阴性杆菌占据了总菌落的60%-65%左右,另外格兰阴性球菌占据比例约为30%~35%,剩余还有少数真菌的存在。不同的菌种造成感染的情况也是不同的。细菌的耐药性与抗生素的滥用存在着较大的联系。

结果

抗生素的概念: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所产生,其中包含了细菌、真菌及放线杆菌的代谢产物构成。一般来说,抗生素的分子量比较低,在浓度较低的时候,能够对微生物及其它病原体起到抑制及杀灭的作用。抗生素的产生来源两个部分,分别为人工合成的抗生素及天然产生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应用:在本次调查的102例病例中,均对抗生素进行了使用,其中因预防而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占到77例,占据总数的75.49%;治疗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有25例,占总数的24.51%。其中没有1例患者是在手术之前使用抗生素的,全部都是在手术对抗生素的使用。使用的方法主要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大部分患者都是在出院的时候才停止用药的。见表1。

抗生素的种类:在本次调查的102例患者中,对头孢类抗生素、喹诺酮类、青霉素及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的使用病例分别为30例、16例、48例和8例。分别占据总体比率的29.4%、15.7%、47.0%及7.8%。见表2。

讨论

抗生素做到合理及明确的使用:对于清洁无污染手术的Ⅰ类无菌切口,要是在手术的过程中做到对手术规程的严格遵守,一般在手术之后不需要对抗生素进行使用,但是对于年龄大、免疫力较弱及身体内脏器有病的患者需要进行使用,使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4小时之内。

对于半污染的手术的Ⅱ类手术时可能会存在污染的切口,例如皮肤等不容易消毒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缝合及新缝合的伤口的患者,需要考虑对抗生素的使用,并且使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48小时之内。

对于有污染手术的Ⅲ类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污染或感染物的切口,患者在手术之后,必须要对抗生素加以使用。

对抗生素的选择:抗生素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手术之后起到抗菌的作用,避免切口感染给患者造成痛苦。在抗生素的选用时候,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来进行分析。对于病情进展相对缓慢,并且主要特征是发热、有转移性脓肿的患者,引起病情的主要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多而引起的。对于病情进展较快,并且在快速发展的时候,临床症状表现为低温、低白细胞、低血压的患者,引起病情的主要原因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所造成的。最后对于病情持续时间较长,并伴有发热情况的患者,并对一般抗生素药物反应较差的患者,则病情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真菌感染所造成的[3]。

因为抗生素的品种较为繁多,另外病原菌对药物的反应会因为菌种及耐药性发生一些变化,另外还因时间及地理位置不同的原因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抗生素的选择时,需要根据医院本身的菌落情况来选择安全、稳定的抗生素。此外对抗生素的使用剂量,一般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来进行计算,并且还要做到对患者年龄、肾功能及感染部位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做到综合考虑,对于肾功能有障碍的患者,需要在使用的时候,延长连续两次用药的时间。另外对于多种菌落感染的患者,需要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另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对甲硝唑进行使用,一般情况下,可单用者不联合。

抗生素正确使用的时期:不管是何种手术在术后均会有感染期的产生,比如胆道手术在术后就会有4到6小时的感染危险期,另外结肠手术的感染期为24小时。因此需要使用抗生素来起到预防作用的时间,应该能够做到对术后感染危险期进行有效的覆盖。因此一般最佳的时间为在手术前的2小时之内或者是麻醉开始时期,并需要一次给予足量的抗生素。要是手术超过3小时,需要在手术中进行再次注射,做到对药物浓度的保证,另外在术后一两天内,同时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

抗生素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抗生素的使用只能对病菌感染起到预防作用,手术进行的时候,还需要在治疗时做好无菌消毒、手术操作及对患者营养调整的相关消毒工作,另外延长对抗生素的使用,并不能降低手术后发生感染率,甚至造成菌落失调。

感染早期是抗生素治疗的最佳时期,根据本院在治疗时的经验,需要对药物造成的抗菌性、不良性及适应性都要进行分析,做到有针对性的结合患者情况进行用药,另外抗生素使用应该做到足量,避免循环使用造成的不良影响,另外需要避免开始就使用新型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需要与治疗相结合,做到患者生理平衡的控制。

综上所述,我院普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除了需要做好无菌操作外,还需要对病菌感染而造成的变化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抗生素的使用原则进行掌握,避免对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要对抗生素进行合理时候,做到对感染有效的避免。

参考文献

[1]王凤梧.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原因浅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8):26.

[2]王冰辉.普外科380例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1(7):20.

[3]吴兆友.普外手术中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15):934.

【摘要】目的:研究抗生素在普外科应用中所具有的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近三个月来普外科患者对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普外科患者中使用抗生素不仅可以起到灭菌的作用,还可以对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微生物起到较为良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在普外科围手术时期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可以减少伤口感染症状的发生,保证手术安全,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关键词】抗生素;普外科;应用分析

所谓的围手术期是指围绕手术的整个过程,即患者接受的手术的那一刻起到受到手术的完成和患者的完全康复,其中包含了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时间,整个流程一般持续的时间为手术前的1周时间和手术后的1~2周时间[1-2]。患者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经常会因为细菌感染的作用而造成手术治疗并发症的产生,对此进行治疗的最常用的有效药物为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能够在前期降低术后产生感染的可能性,做到对术后感染的有效防止。但是若不能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不仅会给患者造成痛苦,增加其经济负担,还会造成医院感染耐药菌与患者菌群的二重感染。本文结合我院近三个月来普外科围手术期对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来进行分析,并得出结果。

临床资料

本文对我院2013年10月~12月这3个月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调查,调查患者总人数为102例,其中年龄4~82岁,平均年龄43岁。根据资料知道,普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杆菌,这三种菌分别占总菌落的15%~19%之间,三种菌的总计占据病原菌落的50%左右。除此之外,还有不动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属等菌种,通过对整个菌落分析可以得出,甘兰阴性杆菌占据了总菌落的60%-65%左右,另外格兰阴性球菌占据比例约为30%~35%,剩余还有少数真菌的存在。不同的菌种造成感染的情况也是不同的。细菌的耐药性与抗生素的滥用存在着较大的联系。

结果

抗生素的概念: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所产生,其中包含了细菌、真菌及放线杆菌的代谢产物构成。一般来说,抗生素的分子量比较低,在浓度较低的时候,能够对微生物及其它病原体起到抑制及杀灭的作用。抗生素的产生来源两个部分,分别为人工合成的抗生素及天然产生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应用:在本次调查的102例病例中,均对抗生素进行了使用,其中因预防而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占到77例,占据总数的75.49%;治疗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有25例,占总数的24.51%。其中没有1例患者是在手术之前使用抗生素的,全部都是在手术对抗生素的使用。使用的方法主要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大部分患者都是在出院的时候才停止用药的。见表1。

抗生素的种类:在本次调查的102例患者中,对头孢类抗生素、喹诺酮类、青霉素及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的使用病例分别为30例、16例、48例和8例。分别占据总体比率的29.4%、15.7%、47.0%及7.8%。见表2。

讨论

抗生素做到合理及明确的使用:对于清洁无污染手术的Ⅰ类无菌切口,要是在手术的过程中做到对手术规程的严格遵守,一般在手术之后不需要对抗生素进行使用,但是对于年龄大、免疫力较弱及身体内脏器有病的患者需要进行使用,使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4小时之内。

对于半污染的手术的Ⅱ类手术时可能会存在污染的切口,例如皮肤等不容易消毒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缝合及新缝合的伤口的患者,需要考虑对抗生素的使用,并且使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48小时之内。

对于有污染手术的Ⅲ类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污染或感染物的切口,患者在手术之后,必须要对抗生素加以使用。

对抗生素的选择:抗生素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手术之后起到抗菌的作用,避免切口感染给患者造成痛苦。在抗生素的选用时候,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来进行分析。对于病情进展相对缓慢,并且主要特征是发热、有转移性脓肿的患者,引起病情的主要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多而引起的。对于病情进展较快,并且在快速发展的时候,临床症状表现为低温、低白细胞、低血压的患者,引起病情的主要原因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所造成的。最后对于病情持续时间较长,并伴有发热情况的患者,并对一般抗生素药物反应较差的患者,则病情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真菌感染所造成的[3]。

因为抗生素的品种较为繁多,另外病原菌对药物的反应会因为菌种及耐药性发生一些变化,另外还因时间及地理位置不同的原因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抗生素的选择时,需要根据医院本身的菌落情况来选择安全、稳定的抗生素。此外对抗生素的使用剂量,一般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来进行计算,并且还要做到对患者年龄、肾功能及感染部位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做到综合考虑,对于肾功能有障碍的患者,需要在使用的时候,延长连续两次用药的时间。另外对于多种菌落感染的患者,需要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另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对甲硝唑进行使用,一般情况下,可单用者不联合。

抗生素正确使用的时期:不管是何种手术在术后均会有感染期的产生,比如胆道手术在术后就会有4到6小时的感染危险期,另外结肠手术的感染期为24小时。因此需要使用抗生素来起到预防作用的时间,应该能够做到对术后感染危险期进行有效的覆盖。因此一般最佳的时间为在手术前的2小时之内或者是麻醉开始时期,并需要一次给予足量的抗生素。要是手术超过3小时,需要在手术中进行再次注射,做到对药物浓度的保证,另外在术后一两天内,同时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

抗生素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抗生素的使用只能对病菌感染起到预防作用,手术进行的时候,还需要在治疗时做好无菌消毒、手术操作及对患者营养调整的相关消毒工作,另外延长对抗生素的使用,并不能降低手术后发生感染率,甚至造成菌落失调。

感染早期是抗生素治疗的最佳时期,根据本院在治疗时的经验,需要对药物造成的抗菌性、不良性及适应性都要进行分析,做到有针对性的结合患者情况进行用药,另外抗生素使用应该做到足量,避免循环使用造成的不良影响,另外需要避免开始就使用新型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需要与治疗相结合,做到患者生理平衡的控制。

综上所述,我院普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除了需要做好无菌操作外,还需要对病菌感染而造成的变化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抗生素的使用原则进行掌握,避免对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要对抗生素进行合理时候,做到对感染有效的避免。

参考文献

[1]王凤梧.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原因浅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8):26.

[2]王冰辉.普外科380例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1(7):20.

[3]吴兆友.普外手术中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15):934.

猜你喜欢

普外科应用分析抗生素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童年重负:“被摄入”的抗生素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