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诊治体会

2014-08-11王炜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冠心病

王炜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寻找有效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通过常规西医治疗,并分析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显效22例,占总数的73.3%,有效占总数的23.3%,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30例患者显效18例,占总数的60%,有效率占总数的20%,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冠心病;临床效果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病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硬化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脏病发生。冠心病发作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其发病机制和发病部位也各不相同。在中医学上则根据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发病部位以及临床表现将它归类于“心痹”“厥心痛”“胸痹”“真心痛”等范畴[1]。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主要依靠于药物治疗,并且中医在冠心病的治疗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中医角度上,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心气不足以及心阳不振造成寒凝气滞、痰浊与瘀血阻碍心脉,从而影响气血流动导致而成。目前对于冠心瘸的中医治疗主要由活血化瘀、益阴补阳、益气活血或者益气补肾等方式。为了进一步分析冠心病在中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50名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0岁,有11例患者表现出胸闷心痛以及舌质紫暗,10例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头目眩晕以及气短胸闷,9例患者表现为头晕耳鸣、心烦不寐以及腰膝酸软;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9岁,有10例患者表现出胸闷心痛以及舌质紫暗,9例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头目眩晕以及气短胸闷,11例患者表现为头晕耳鸣、心烦不寐以及腰膝酸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药物为硝酸甘油,用法为舍下含服,患者病情得到缓解的时候改用普萘洛尔片治疗,每次20mg,3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治疗药物为丹参15g、葛根12g、延胡索10g,甘草8g,用水煎服,每次服用1剂每天服用两次。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0天,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进行分析对比[2]。

效果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的胸闷心痛、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舌质紫暗、气短胸闷、头晕耳鸣、心烦不寐以及腰膝酸软等症状消失;②有效:患者的胸闷心痛、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舌质紫暗、气短胸闷、头晕耳鸣、心烦不寐以及腰膝酸软等症状得到好转但并未消失;③无效:患者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3]。

数据处理: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显效22例,占总数的73.3%,有效占总数的23.3%,无效1例(3.3%),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30例患者显效18例,占总数的60%,有效率占总数的20%,无效6例(20%),总有效率为80%,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讨论

以往我国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主要是中医药物的保守治疗,以控制症状,缓解心绞痛,减少心肌梗塞发生为目的,但并不能真正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状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及患者对治疗的要求不断提高,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指以导管为基础应用机械原理针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冠心病是心脏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患者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胸闷心痛、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舌质紫暗、气短胸闷、头晕耳鸣、心烦不寐以及腰膝酸软等症状[4],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根据我国的相关医学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每年的冠心病患者在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冠心病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有活血化瘀、益阴补阳、益气活血或者益气补肾等等,其治疗原理主要通过调理人体内的气血,使气血通畅。比如活血化瘀方法的治疗药物中就具有良好的抵抗血小板聚集黏附以及血栓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血液流通,并能够起到扩张血管降低心肌的耗氧量以及保护心肌的作用,不仅能减轻心脏疼痛,对于病情的根治也具有良好的效果。由本次研究也可以看出,中医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大大提高有效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斩玺,邓永军,屈哲,雷作熹,詹华锋.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4):1-2.

[2]杨智源,李乔南,苗永艳.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3(9):138.

[3]王师菡,胡元会,王阶,何庆勇,张月,李霁,次仁德吉.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12):2549-2550.

[4]邓润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0):787-788.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寻找有效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通过常规西医治疗,并分析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显效22例,占总数的73.3%,有效占总数的23.3%,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30例患者显效18例,占总数的60%,有效率占总数的20%,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冠心病;临床效果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病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硬化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脏病发生。冠心病发作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其发病机制和发病部位也各不相同。在中医学上则根据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发病部位以及临床表现将它归类于“心痹”“厥心痛”“胸痹”“真心痛”等范畴[1]。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主要依靠于药物治疗,并且中医在冠心病的治疗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中医角度上,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心气不足以及心阳不振造成寒凝气滞、痰浊与瘀血阻碍心脉,从而影响气血流动导致而成。目前对于冠心瘸的中医治疗主要由活血化瘀、益阴补阳、益气活血或者益气补肾等方式。为了进一步分析冠心病在中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50名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0岁,有11例患者表现出胸闷心痛以及舌质紫暗,10例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头目眩晕以及气短胸闷,9例患者表现为头晕耳鸣、心烦不寐以及腰膝酸软;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9岁,有10例患者表现出胸闷心痛以及舌质紫暗,9例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头目眩晕以及气短胸闷,11例患者表现为头晕耳鸣、心烦不寐以及腰膝酸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药物为硝酸甘油,用法为舍下含服,患者病情得到缓解的时候改用普萘洛尔片治疗,每次20mg,3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治疗药物为丹参15g、葛根12g、延胡索10g,甘草8g,用水煎服,每次服用1剂每天服用两次。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0天,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进行分析对比[2]。

效果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的胸闷心痛、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舌质紫暗、气短胸闷、头晕耳鸣、心烦不寐以及腰膝酸软等症状消失;②有效:患者的胸闷心痛、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舌质紫暗、气短胸闷、头晕耳鸣、心烦不寐以及腰膝酸软等症状得到好转但并未消失;③无效:患者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3]。

数据处理: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显效22例,占总数的73.3%,有效占总数的23.3%,无效1例(3.3%),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30例患者显效18例,占总数的60%,有效率占总数的20%,无效6例(20%),总有效率为80%,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讨论

以往我国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主要是中医药物的保守治疗,以控制症状,缓解心绞痛,减少心肌梗塞发生为目的,但并不能真正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状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及患者对治疗的要求不断提高,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指以导管为基础应用机械原理针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冠心病是心脏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患者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胸闷心痛、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舌质紫暗、气短胸闷、头晕耳鸣、心烦不寐以及腰膝酸软等症状[4],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根据我国的相关医学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每年的冠心病患者在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冠心病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有活血化瘀、益阴补阳、益气活血或者益气补肾等等,其治疗原理主要通过调理人体内的气血,使气血通畅。比如活血化瘀方法的治疗药物中就具有良好的抵抗血小板聚集黏附以及血栓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血液流通,并能够起到扩张血管降低心肌的耗氧量以及保护心肌的作用,不仅能减轻心脏疼痛,对于病情的根治也具有良好的效果。由本次研究也可以看出,中医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大大提高有效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斩玺,邓永军,屈哲,雷作熹,詹华锋.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4):1-2.

[2]杨智源,李乔南,苗永艳.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3(9):138.

[3]王师菡,胡元会,王阶,何庆勇,张月,李霁,次仁德吉.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12):2549-2550.

[4]邓润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0):787-788.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寻找有效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通过常规西医治疗,并分析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显效22例,占总数的73.3%,有效占总数的23.3%,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30例患者显效18例,占总数的60%,有效率占总数的20%,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冠心病;临床效果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病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硬化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脏病发生。冠心病发作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其发病机制和发病部位也各不相同。在中医学上则根据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发病部位以及临床表现将它归类于“心痹”“厥心痛”“胸痹”“真心痛”等范畴[1]。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主要依靠于药物治疗,并且中医在冠心病的治疗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中医角度上,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心气不足以及心阳不振造成寒凝气滞、痰浊与瘀血阻碍心脉,从而影响气血流动导致而成。目前对于冠心瘸的中医治疗主要由活血化瘀、益阴补阳、益气活血或者益气补肾等方式。为了进一步分析冠心病在中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50名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0岁,有11例患者表现出胸闷心痛以及舌质紫暗,10例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头目眩晕以及气短胸闷,9例患者表现为头晕耳鸣、心烦不寐以及腰膝酸软;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9岁,有10例患者表现出胸闷心痛以及舌质紫暗,9例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头目眩晕以及气短胸闷,11例患者表现为头晕耳鸣、心烦不寐以及腰膝酸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药物为硝酸甘油,用法为舍下含服,患者病情得到缓解的时候改用普萘洛尔片治疗,每次20mg,3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治疗药物为丹参15g、葛根12g、延胡索10g,甘草8g,用水煎服,每次服用1剂每天服用两次。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0天,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进行分析对比[2]。

效果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的胸闷心痛、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舌质紫暗、气短胸闷、头晕耳鸣、心烦不寐以及腰膝酸软等症状消失;②有效:患者的胸闷心痛、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舌质紫暗、气短胸闷、头晕耳鸣、心烦不寐以及腰膝酸软等症状得到好转但并未消失;③无效:患者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3]。

数据处理: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显效22例,占总数的73.3%,有效占总数的23.3%,无效1例(3.3%),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30例患者显效18例,占总数的60%,有效率占总数的20%,无效6例(20%),总有效率为80%,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讨论

以往我国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主要是中医药物的保守治疗,以控制症状,缓解心绞痛,减少心肌梗塞发生为目的,但并不能真正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状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及患者对治疗的要求不断提高,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指以导管为基础应用机械原理针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冠心病是心脏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患者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胸闷心痛、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舌质紫暗、气短胸闷、头晕耳鸣、心烦不寐以及腰膝酸软等症状[4],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根据我国的相关医学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每年的冠心病患者在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冠心病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有活血化瘀、益阴补阳、益气活血或者益气补肾等等,其治疗原理主要通过调理人体内的气血,使气血通畅。比如活血化瘀方法的治疗药物中就具有良好的抵抗血小板聚集黏附以及血栓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血液流通,并能够起到扩张血管降低心肌的耗氧量以及保护心肌的作用,不仅能减轻心脏疼痛,对于病情的根治也具有良好的效果。由本次研究也可以看出,中医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大大提高有效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斩玺,邓永军,屈哲,雷作熹,詹华锋.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4):1-2.

[2]杨智源,李乔南,苗永艳.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3(9):138.

[3]王师菡,胡元会,王阶,何庆勇,张月,李霁,次仁德吉.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12):2549-2550.

[4]邓润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0):787-788.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