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皮抽提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偏瘫恢复期患肢运动功能疗效分析

2014-08-11黄赛芝侯健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

黄赛芝+侯健

【摘要】目的:探讨头皮抽提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恢复期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头皮抽提针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评价患者治疗1、3个疗程时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1、3个疗程后研究患者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积分法及FCA患肢功能评分均较综合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抽提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恢复期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明确较好的疗效,能较大程度的恢复肢体运动功能,预防残疾,降低致残率,减轻残疾程度,值得推广应用[1]。

【关键词】头皮针抽提法;康复训练;偏瘫;患肢运动功能

诊断标准:⑴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指导原则》中的《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和《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标准》来确诊。主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言塞或不语,偏身麻木;急性起病;病发多有诱因,未发病前有先兆症状;以40岁以上人群多发,具有两个以上主症,急性起病结合舌象、脉象、诱因、先兆、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诊。⑵西医适应症:脑血栓、脑出血、脑梗死形成后偏瘫肢体恢复期。⑶排除标准:①神智昏迷或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②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③发病时间超过半年者;④头皮有瘢痕、肿瘤、严重感染、溃疡或创伤者禁用;⑤施术部位为头颅手术部位或未植入颅骨者;⑥妊娠者。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8例,全部患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排除因脑卒中以外的其他原因导致的肢体运动功能异常患者。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治疗组女40例,男19例,年龄55~77岁,平均62.2±4.4岁,对照组女38例,男21例,年龄56~77岁,平均63.9±4.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入院后药物应用,常规甘露醇、甘油果糖减轻脑组织水肿,脑出血立止血,氨甲环酸止血,长春西汀、醒脑静改善脑部供血供氧,奥拉西坦、脑复康改善脑细胞代谢等药物的运用。康复训练[2]:①预防关节挛缩、变形,如被动运动,在床上将肢体至于抗痉挛体位。②床上训练。③坐起训练,要求达到3级平衡。④从坐到站起。⑤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要求达到3级平衡。⑥步行训练。⑦上肢及手功能训练,如肩关节及肩胛带的活动,活动肘关节及腕关节、掌指、指间关节。⑧保守治疗训练: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在患者能进行床上活动时,便开始这方面的训练。如患手功能恢复差,可训练健手操作,以期达到生活自理。⑵治疗组:除运用上述治疗药物及康复治疗外,生命体征平稳、神智清楚后,配合头皮抽提针疗法[3,4],抽提法的操作要领有:①抽提力度:必须将全身力量集中于手指,然后形成爆发力,向外抽提。②抽提速度:即瞬间速度要快,但最好针体又不动,每次抽出不超出一分,切不能将针体大幅度抽出,这样才能保持较大的刺激量,又减少疼痛,有利于反复抽提和长时间留针,还可维持刺激量。有研究认为,刺激量与疗效关系密切。针刺间隙时间过长,疗程过短,刺激量过小,都可影响疗效。而头皮抽提法不仅有较大的刺激量,而且有利于配合肢体运动,通过边行针、边运动、边留针、常运动,从而产生较强的改善肌力的效应,不失为一种省时、省力、痛微、效捷的运针手法。每天针刺1次,每周针刺3次,共12次为一观察疗程。

评定标准:评估结果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评定患者1、3个疗程时患肢运动功能。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康复医师进行评定,且测评者不参与治疗。首次评估在接受治疗前,再次评估在治疗后1、3个疗程时。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算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入组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富贵病接踵而来,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黏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患病人数增加,脑卒中成为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一旦出现脑卒中,中枢神经受损,患肢运动功能下降,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将导致关节挛缩、变形等严重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表明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或多或少的被完全代偿,这是因为神经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固有的适应和顺应的结果,即使是神经系统的实质性损伤,也能利用神经系统未受损部分的仍然可以利用的全部能力进行代偿,这是自然发生的,既不是损伤的逆转,也不是被破坏神经组织的再生,而是靠神经系统残余部分的重组[5]。

祖国医学认为,头和脑都是脏腑经络,气血汇聚部位,脑为髓之海,头部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针刺头皮部可广泛用于治疗头源性疾病。现代医学根据尸检观察到主要的脑回位置与相应的刺激区位置相符合,进一步明确了头皮针治疗脑卒中的理论基础、改善侧肢循环、促进脑血容量的增加、改善皮层病损区的供血供氧,从而加速脑组织和患肢功能恢复[6-7]。同时配合现代康复训练可利用机体反射功能,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一定程度上实现皮质功能重建[8-9],抑制病理反射,促进患者产生分离运动,增强患肢的协调控制能力,最终达到运动功能的最大恢复。

本文治疗组患者应用头皮抽提针法配合康复训练1、3个疗程时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头皮抽提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方面是有明显优越性的。当然头皮抽提针法对于同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脊髓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否有效,目前没有文献报道,是否可以考虑临床应用、尝试。但就本研究结果而言,头皮抽提针法配合康复训练,中西结合优势互补,脑卒中偏瘫患者将达到最佳康复治疗效果。当然,脑卒中偏瘫患者要更好的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还要正视社区家庭康复治疗及心理康复治疗,以期达到最佳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庞国军,张挺,王可博.头针抽提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12,1017:18-19.

[2]南登崑.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8-166.

[3]朱明清,孔尧其,等.中国头皮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118.

[4]陆寿康,孔尧其,等.实用头针大全.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56-71.

[5]刘钦刚,主译.偏瘫患者全面康复治疗.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2-3.

[6]头皮针抽提法提高偏瘫患肢肌力[N].中国中医药报,2009.

[7]头皮针抽提法治疗脑卒中中偏瘫患者50例疗效观察.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0).

[8]崔晓,胡永善,吴毅,等.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2):1083-1086.

[9]徐扬,胡桂芳,周平,等.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10-12.

【摘要】目的:探讨头皮抽提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恢复期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头皮抽提针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评价患者治疗1、3个疗程时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1、3个疗程后研究患者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积分法及FCA患肢功能评分均较综合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抽提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恢复期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明确较好的疗效,能较大程度的恢复肢体运动功能,预防残疾,降低致残率,减轻残疾程度,值得推广应用[1]。

【关键词】头皮针抽提法;康复训练;偏瘫;患肢运动功能

诊断标准:⑴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指导原则》中的《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和《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标准》来确诊。主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言塞或不语,偏身麻木;急性起病;病发多有诱因,未发病前有先兆症状;以40岁以上人群多发,具有两个以上主症,急性起病结合舌象、脉象、诱因、先兆、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诊。⑵西医适应症:脑血栓、脑出血、脑梗死形成后偏瘫肢体恢复期。⑶排除标准:①神智昏迷或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②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③发病时间超过半年者;④头皮有瘢痕、肿瘤、严重感染、溃疡或创伤者禁用;⑤施术部位为头颅手术部位或未植入颅骨者;⑥妊娠者。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8例,全部患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排除因脑卒中以外的其他原因导致的肢体运动功能异常患者。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治疗组女40例,男19例,年龄55~77岁,平均62.2±4.4岁,对照组女38例,男21例,年龄56~77岁,平均63.9±4.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入院后药物应用,常规甘露醇、甘油果糖减轻脑组织水肿,脑出血立止血,氨甲环酸止血,长春西汀、醒脑静改善脑部供血供氧,奥拉西坦、脑复康改善脑细胞代谢等药物的运用。康复训练[2]:①预防关节挛缩、变形,如被动运动,在床上将肢体至于抗痉挛体位。②床上训练。③坐起训练,要求达到3级平衡。④从坐到站起。⑤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要求达到3级平衡。⑥步行训练。⑦上肢及手功能训练,如肩关节及肩胛带的活动,活动肘关节及腕关节、掌指、指间关节。⑧保守治疗训练: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在患者能进行床上活动时,便开始这方面的训练。如患手功能恢复差,可训练健手操作,以期达到生活自理。⑵治疗组:除运用上述治疗药物及康复治疗外,生命体征平稳、神智清楚后,配合头皮抽提针疗法[3,4],抽提法的操作要领有:①抽提力度:必须将全身力量集中于手指,然后形成爆发力,向外抽提。②抽提速度:即瞬间速度要快,但最好针体又不动,每次抽出不超出一分,切不能将针体大幅度抽出,这样才能保持较大的刺激量,又减少疼痛,有利于反复抽提和长时间留针,还可维持刺激量。有研究认为,刺激量与疗效关系密切。针刺间隙时间过长,疗程过短,刺激量过小,都可影响疗效。而头皮抽提法不仅有较大的刺激量,而且有利于配合肢体运动,通过边行针、边运动、边留针、常运动,从而产生较强的改善肌力的效应,不失为一种省时、省力、痛微、效捷的运针手法。每天针刺1次,每周针刺3次,共12次为一观察疗程。

评定标准:评估结果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评定患者1、3个疗程时患肢运动功能。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康复医师进行评定,且测评者不参与治疗。首次评估在接受治疗前,再次评估在治疗后1、3个疗程时。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算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入组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富贵病接踵而来,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黏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患病人数增加,脑卒中成为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一旦出现脑卒中,中枢神经受损,患肢运动功能下降,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将导致关节挛缩、变形等严重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表明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或多或少的被完全代偿,这是因为神经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固有的适应和顺应的结果,即使是神经系统的实质性损伤,也能利用神经系统未受损部分的仍然可以利用的全部能力进行代偿,这是自然发生的,既不是损伤的逆转,也不是被破坏神经组织的再生,而是靠神经系统残余部分的重组[5]。

祖国医学认为,头和脑都是脏腑经络,气血汇聚部位,脑为髓之海,头部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针刺头皮部可广泛用于治疗头源性疾病。现代医学根据尸检观察到主要的脑回位置与相应的刺激区位置相符合,进一步明确了头皮针治疗脑卒中的理论基础、改善侧肢循环、促进脑血容量的增加、改善皮层病损区的供血供氧,从而加速脑组织和患肢功能恢复[6-7]。同时配合现代康复训练可利用机体反射功能,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一定程度上实现皮质功能重建[8-9],抑制病理反射,促进患者产生分离运动,增强患肢的协调控制能力,最终达到运动功能的最大恢复。

本文治疗组患者应用头皮抽提针法配合康复训练1、3个疗程时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头皮抽提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方面是有明显优越性的。当然头皮抽提针法对于同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脊髓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否有效,目前没有文献报道,是否可以考虑临床应用、尝试。但就本研究结果而言,头皮抽提针法配合康复训练,中西结合优势互补,脑卒中偏瘫患者将达到最佳康复治疗效果。当然,脑卒中偏瘫患者要更好的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还要正视社区家庭康复治疗及心理康复治疗,以期达到最佳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庞国军,张挺,王可博.头针抽提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12,1017:18-19.

[2]南登崑.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8-166.

[3]朱明清,孔尧其,等.中国头皮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118.

[4]陆寿康,孔尧其,等.实用头针大全.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56-71.

[5]刘钦刚,主译.偏瘫患者全面康复治疗.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2-3.

[6]头皮针抽提法提高偏瘫患肢肌力[N].中国中医药报,2009.

[7]头皮针抽提法治疗脑卒中中偏瘫患者50例疗效观察.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0).

[8]崔晓,胡永善,吴毅,等.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2):1083-1086.

[9]徐扬,胡桂芳,周平,等.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10-12.

【摘要】目的:探讨头皮抽提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恢复期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头皮抽提针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评价患者治疗1、3个疗程时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1、3个疗程后研究患者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积分法及FCA患肢功能评分均较综合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抽提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恢复期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明确较好的疗效,能较大程度的恢复肢体运动功能,预防残疾,降低致残率,减轻残疾程度,值得推广应用[1]。

【关键词】头皮针抽提法;康复训练;偏瘫;患肢运动功能

诊断标准:⑴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指导原则》中的《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和《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标准》来确诊。主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言塞或不语,偏身麻木;急性起病;病发多有诱因,未发病前有先兆症状;以40岁以上人群多发,具有两个以上主症,急性起病结合舌象、脉象、诱因、先兆、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诊。⑵西医适应症:脑血栓、脑出血、脑梗死形成后偏瘫肢体恢复期。⑶排除标准:①神智昏迷或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②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③发病时间超过半年者;④头皮有瘢痕、肿瘤、严重感染、溃疡或创伤者禁用;⑤施术部位为头颅手术部位或未植入颅骨者;⑥妊娠者。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8例,全部患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排除因脑卒中以外的其他原因导致的肢体运动功能异常患者。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治疗组女40例,男19例,年龄55~77岁,平均62.2±4.4岁,对照组女38例,男21例,年龄56~77岁,平均63.9±4.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入院后药物应用,常规甘露醇、甘油果糖减轻脑组织水肿,脑出血立止血,氨甲环酸止血,长春西汀、醒脑静改善脑部供血供氧,奥拉西坦、脑复康改善脑细胞代谢等药物的运用。康复训练[2]:①预防关节挛缩、变形,如被动运动,在床上将肢体至于抗痉挛体位。②床上训练。③坐起训练,要求达到3级平衡。④从坐到站起。⑤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要求达到3级平衡。⑥步行训练。⑦上肢及手功能训练,如肩关节及肩胛带的活动,活动肘关节及腕关节、掌指、指间关节。⑧保守治疗训练: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在患者能进行床上活动时,便开始这方面的训练。如患手功能恢复差,可训练健手操作,以期达到生活自理。⑵治疗组:除运用上述治疗药物及康复治疗外,生命体征平稳、神智清楚后,配合头皮抽提针疗法[3,4],抽提法的操作要领有:①抽提力度:必须将全身力量集中于手指,然后形成爆发力,向外抽提。②抽提速度:即瞬间速度要快,但最好针体又不动,每次抽出不超出一分,切不能将针体大幅度抽出,这样才能保持较大的刺激量,又减少疼痛,有利于反复抽提和长时间留针,还可维持刺激量。有研究认为,刺激量与疗效关系密切。针刺间隙时间过长,疗程过短,刺激量过小,都可影响疗效。而头皮抽提法不仅有较大的刺激量,而且有利于配合肢体运动,通过边行针、边运动、边留针、常运动,从而产生较强的改善肌力的效应,不失为一种省时、省力、痛微、效捷的运针手法。每天针刺1次,每周针刺3次,共12次为一观察疗程。

评定标准:评估结果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评定患者1、3个疗程时患肢运动功能。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康复医师进行评定,且测评者不参与治疗。首次评估在接受治疗前,再次评估在治疗后1、3个疗程时。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算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入组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富贵病接踵而来,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黏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患病人数增加,脑卒中成为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一旦出现脑卒中,中枢神经受损,患肢运动功能下降,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将导致关节挛缩、变形等严重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表明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或多或少的被完全代偿,这是因为神经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固有的适应和顺应的结果,即使是神经系统的实质性损伤,也能利用神经系统未受损部分的仍然可以利用的全部能力进行代偿,这是自然发生的,既不是损伤的逆转,也不是被破坏神经组织的再生,而是靠神经系统残余部分的重组[5]。

祖国医学认为,头和脑都是脏腑经络,气血汇聚部位,脑为髓之海,头部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针刺头皮部可广泛用于治疗头源性疾病。现代医学根据尸检观察到主要的脑回位置与相应的刺激区位置相符合,进一步明确了头皮针治疗脑卒中的理论基础、改善侧肢循环、促进脑血容量的增加、改善皮层病损区的供血供氧,从而加速脑组织和患肢功能恢复[6-7]。同时配合现代康复训练可利用机体反射功能,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一定程度上实现皮质功能重建[8-9],抑制病理反射,促进患者产生分离运动,增强患肢的协调控制能力,最终达到运动功能的最大恢复。

本文治疗组患者应用头皮抽提针法配合康复训练1、3个疗程时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头皮抽提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方面是有明显优越性的。当然头皮抽提针法对于同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脊髓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否有效,目前没有文献报道,是否可以考虑临床应用、尝试。但就本研究结果而言,头皮抽提针法配合康复训练,中西结合优势互补,脑卒中偏瘫患者将达到最佳康复治疗效果。当然,脑卒中偏瘫患者要更好的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还要正视社区家庭康复治疗及心理康复治疗,以期达到最佳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庞国军,张挺,王可博.头针抽提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12,1017:18-19.

[2]南登崑.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8-166.

[3]朱明清,孔尧其,等.中国头皮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118.

[4]陆寿康,孔尧其,等.实用头针大全.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56-71.

[5]刘钦刚,主译.偏瘫患者全面康复治疗.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2-3.

[6]头皮针抽提法提高偏瘫患肢肌力[N].中国中医药报,2009.

[7]头皮针抽提法治疗脑卒中中偏瘫患者50例疗效观察.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0).

[8]崔晓,胡永善,吴毅,等.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2):1083-1086.

[9]徐扬,胡桂芳,周平,等.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10-12.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金伯华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经验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日间康复训练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