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软件企业竞争力 培育骨干企业

2014-08-08宋荣荣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骨干企业服务业培育

宋荣荣

201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骨干企业培育工作座谈会将在无锡召开

6月26日,201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骨干企业培育工作座谈会(以下简称骨干企业座谈会)将在无锡召开。座谈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无锡市人民政府承办。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分析2013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骨干企业竞争力状况,研究讨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交流工作经验,研究如何加强产业链协同,加快提升软件能力和系统能力,进一步构建良好产业生态体系,提升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本次座谈会参会嘉宾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软件服务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改委、财政厅、税务局有关部门领导,无锡市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行政区负责人等与全国软件业14个子行业的骨干企业以及软件企业50强的企业家和企业高管。座谈会还将邀请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和地方软件业主要部门负责人作大会交流,分析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展望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立足国内产业现状,探讨全球发展趋势,为做大做强软件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献计献策。

发展软件产业 推动两化融合

软件产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发展软件产业对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培育发展战略性和新兴产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对于加快工业经济的增效、升级,对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00年国发18号文件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务院2001年4号文件等一系列的政策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迅速,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2013年全国完成软件业务收入达到3.1万亿,同比增长了24.6%,所创造的增加值也超过了1万亿。经济效益保持平稳增长,企业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软件产业综合实力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产业整体上还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仍然缺乏全球领先地位的大企业,产业创新体系不健全,产业链协同效应没有充分发挥等突出的问题,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软件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的渗透,软件产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融合化的方向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型业态层出不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对软件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规模迅速扩大,产品质量、应用水平和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为建立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我国软件产业共实现收入3.1万亿元,同比增长24.6%。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收入比重由“十一五”末的18.2%提高到22.7%,软硬件比例日趋合理。这是在世界经济面临十分复杂的形势,经济增长速度不断震荡下滑的局面下取得的好成绩。

当前,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软件产业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开放式创新、产业链垂直整合、产业生态体系竞争、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正成为新时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作为软件产业发展主体、创新主体的企业,需要把握机遇,增强做大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加快培育软件大企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务实、创新、融合的态度,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供需对接,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工作机制,为软件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共同实现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与目标。

加强分类指导 推进产业发展

据了解,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企业培育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研发投入及技术创新能力、赢利能力、国际化能力、管理水平、产业链协同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如何培育大型软件骨干企业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现阶段,政府以现有的几个发展相对成熟的软件园为纽带,选取十几家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根据市场运作走规模化道路,大力促进它们和其他企业之间的整合,集中资源在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从而扶持、建立一批符合国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软件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国际化和产业化方向迈进。运用规模效应来培养中国软件行业的骨干企业,支撑培育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国际化水平高的骨干企业,使其成为带动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推进软件产业的发展,要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培育一批管理水平先进、创新能力强、规模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引导骨干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小型微型企业和新创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梳理工作流程,促进创新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加快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的工作体系。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未来将重点发展软件和系统集成。因为无论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还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将在信息系统平台上运行,所以软件和服务将更加重要,因此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

提升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

现阶段我们应以深化改革为目的,以市场为驱动,变动为牵引,创新为支撑,融合发展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发展的环境,着力增强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软件产业由大变强,全面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支撑服务能力。

要继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行业管理方式,加快对软件产业相关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和下放的力度,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推动落实到国发4号文件等产业支持政策,完善产业政策环境,加快软件标准制定,做好软件正常化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创新中国软件名城创建机制,完善产业的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要鼓励企业创新发展,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力和资金的扶持力。鼓励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提升基础软件的创新能力,要加快推动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移动互联网,智能语音、云计算服务、大数据等新型领域的发展,促进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发展。鼓励企业间建立以产业链为基础的合作机制和产业联盟。

加快扩展市场,鼓励软件企业开展工业软件产品的研发及应用合作,组织开展安全可靠的行业细分解决方案的推动,推进工业软件的服务化发展,大力推进安全可靠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在重点领域开展安全可靠信息系统的应用示范,形成应用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机制。提高国家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

持续推进龙头企业,综合利用产业政策,规划标准资金等多种手段,引导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开展特一级企业的培训工作,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推进一批中小企业,提高中小企业专业化、区域化继续发展能力,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

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营业税改成增值税,鼓励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积极地培育信息技术市场,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企业面向行业和社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大力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的新兴产业化示范基地。

endprint

猜你喜欢

骨干企业服务业培育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浅析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全国人大代表刘正军:培育环保骨干企业力度应加大
江苏建材骨干企业要率先实现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到江苏调研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