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本学期学生实验课引起的反思

2014-08-07郑碧芬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容量瓶实验课注意事项

郑碧芬

摘要:学生实验课是学生十分喜欢的课,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实验的喜欢仅仅是因为实验课好玩,拘束少,比在平时的课堂上自由。很多同学在实验课上是动手多思考少,冲劲十足但规范少,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实验课的热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等各方面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学生实验;探究教学;反思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95-01案例情景:《溶液的配制与分析》中第二课时是安排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二人一组,完成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配制100mL 0.1mol/L Na2CO3溶液。在第一课时上课时,我已经十分详细地将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交代给学生,并告知他们课后要好好复习,以便更好地完成实验。哪知道,在星期一第三节第一个班级--高一6班的实验课上,就问题百出。这一节实验课让我记忆深刻:

预备铃响了,学生们陆陆续续地进入实验室。等上课铃响了,还有三位学生没来,过了5分钟左右,这三位同学从后门溜进实验室。由于时间有限,我没有责问。再看看坐在实验桌前的学生,有的在开水龙头,有的在玩容量瓶,有的拿着玻璃棒在敲打桌面……我扯着嗓门告诉他们--眼观手勿动,可是由于太吵了,很多学生还是无动于衷。好久,整个实验室总算安静下来。由于是第一次实验,我还是不放心他们,于是我又将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再次强调,并用幻灯片展示出来。接下来就是学生的动手实验时间,大概25分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大大小小的事件接二连三地来了:

事件序号事件描述1学生甲溶解碳酸钠固体时,用玻璃棒敲打烧杯底,用力过度,烧杯底出现裂痕2学生乙把水加到装有碳酸钠固体的试剂瓶中3学生丙把容量瓶放置于桌面时,不小心把容量瓶底部弄碎了4学生丁做完实验,拿着洗瓶向其他同学喷水5实验完毕,下课铃声还没有响,但是极个别同学已经准备下课了,在实验室后门徘徊整个实验过程中,我就在教室走来走去,哪里有突发险情,我就往哪里去,批评、教育犯错的学生,俨然一个警察。整节课下来,我的喉咙都快哑。气愤之余,我在想,为什么这个班级的学生纪律观念如此淡薄,自我控制能力差。

接下来我带的其他三个班级的实验课上,仍然有个别同学不遵守纪律,扰乱课堂。后来我跟同年段的其他几个化学老师交流了一下,大家一致反映,实验课太难上了,太吵了,跟菜市场差不多,场面很难控制,因为他们太兴奋了。

[教学反思]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结合这些理论,经过一次次的反思,我认为,学生实验课教学有效性不高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

把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再三交代,实际上是漠视学生的知识基础。对于那些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的学生来说,再三交代,起不到很大的促进认知作用;对于那些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甚至睡觉或讲话的学生来说,反复来反复去,他们又能记住多少?

2.教学中没有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由"课程是知识"转向"课程是经验",这是新课程的两大理念。这两个"转变"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喜欢看实验,但是他们更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验课上,应该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动手做实验,满足他们的动手欲望,而我再三交代,占据了太多的时间,使他们内心焦虑,因为他们怕时间不够,没有办法完成实验,因此整个教室就比较吵闹。

3.学生学习习惯欠佳

在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中,经常有学生一遇到问题马上就问老师,一方面说明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性很强,没有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这一新课标理念,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忽略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意识的培养。

为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提高实验课的有效性,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总结了提高实验课有效性的两种具体措施:

(1)课前落实实验预习,课上检查预习情况。在做实验之前的上一节课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让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的实验目的、实验仪器、药品,并且要求学生复习实验步骤,明确进入实验室的目的不是玩而是培养实验能力。在实验课上,学生动手实验之前,可以采用抽查提问的方式回顾重要实验步骤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养成课前充分预习的习惯。如果抽到的学生没有办法很好的回答,就要求他推迟动手做实验,待他能够把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全部弄清楚以后再让他动手做实验。

(2)创设问题情境,尝试探究实验的教学模式。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当然,不可能每节课都搞探究。探究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但并非唯一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教学设计和传授不应该只是详尽的课时计划的使用和创造,而是应该强调努力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以达到帮助和影响学生探索、分析、思考和反思的目的。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把该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他们。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更注重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境,如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实验装置绿色化探究等等,引导学生从"看实验"、"画实验"转为"做实验""探究实验"。

猜你喜欢

容量瓶实验课注意事项
高考化学实验专项检测题参考答案
夏季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请四大名著的作者吃饭,有哪些注意事项
对容量瓶几个实验问题的探讨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for induction of selective hepatic hypertrophy prior to major hepatectomy: rationale, techniques, outcom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一种宽口微型容量瓶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