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班幼儿正确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

2014-08-07杨栓梅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生活习惯儿歌行为习惯

杨栓梅

摘要:对幼儿而言,教师主要在两方面起指导作用:一是言传,二是身教。前者是通过语言进行指导并实现教育目的;后者是通过示范进行指导并实现教育目的。本文认为,言传与身教的有机结合,并通过多种途径,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创设环境;图书阅览;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80-011.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从大的方面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关键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就看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小的方面说,一个家庭培养孩子,关键也是看孩子养成了什么样的习惯。

习惯,就是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某个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等等。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幼儿园的三年教育是幼儿萌生规则意识和培养执行规则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孩子的心灵还是"软蜡"的时期,教育者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去培养,孩子就很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中班幼儿处于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把握好这一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对于幼儿终身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2.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

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内容可以分为:良好品德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卫生习惯及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品德习惯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友爱同伴、爱集体守纪律、爱劳动、诚实勇敢。

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洁、正确使用手帕、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于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用品。

3.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

3.1环境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创设环境有益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我们创设了多个主题,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在教师中创设卡通风格的动态主题墙,让幼儿感受良好行为的熏陶。例如,中班的动态主题墙是"整整齐齐叠衣服",将叠衣服的步骤用卡通风格的形象表现出来,幼儿可以观看并掌握叠衣服的正确步骤,按图示练习叠衣服的方法,掌握叠衣服的方法。在创设室外环境方面,可以将各种卡通形象与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粘贴于幼儿园的设施上,在赏心悦目的环境氛围中,时刻提醒幼儿应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例如,在草坪上用喜羊羊的卡通形象提醒幼儿要保护环境等。

3.2儿歌教育。幼儿喜爱儿歌,通过运用儿歌的教育功能,创作良好行为习惯的儿歌,在儿歌中受到文学和音乐的熏陶。例如,通过创作儿歌《好宝贝》:好宝贝,你真棒,小手洗干净,坐在小桌旁,青菜、水果、主食我最爱。营养丰富好美味,饭菜可口不用喂,通过反复吟诵儿歌,实现培养幼儿良好用餐习惯的教育目的。

3.3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都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的形成的。而且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差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因此,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老师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所以最好制定一个生活日程表,使孩子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等,为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如:进餐方面,饭前便后要洗手,老师要经常提醒幼儿洗手的习惯。要正确使用餐盘,拿勺,不随便讲话大笑,保持整洁,不剩饭菜,饭后放好餐具。这些是需要教师在一日活动中经常反复地要求幼儿做到,以及入睡时脱下衣裤要折叠整齐,放与固定位置等等。诸多方面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是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不能半途而废。否则,我们的教育就会失去意义。

3.4家园一致,共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父母和教师共同的言传身教,方有成效。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庭的时间约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因此,家庭教育在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责任,因此,教师应主动和家长联系,向家长讲明这样做的道理,取得家长的支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创设较好的教育环境,运用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中班一年在幼儿园三年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一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马虎,错过了这段时间,有些不良习惯的养成,到大班时期再纠正就比较费力,甚至改不过来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中班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及早建立良好的行为规则,同时,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需要我们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张俊著.幼儿园科学教育.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生活习惯儿歌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睡觉儿歌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