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任——宽恕——爱的基础——读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2014-08-07田孝青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言行信任小学生

田孝青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267-01李开复博士,刚及不惑之年,在信息技术领域教学、科研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谈到:"因为人际交往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以诚挚、宽容的胸襟,尽量原谅别人的过错,由此,你可能会得到终身的信任和感激;反之,将别人的过错记恨在心,只会陷入关系紧张、破裂的恶性循环,最后还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读了这段话让我感同身受。

作为一名小学的教师,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是一群孩子,他们可爱,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总是做出一些让你很生气的事。如果我们在与他们的相处中做不到宽容和信任,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无穷的麻烦。

刚参加工作时,我满怀着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事必躬亲。然而,勤奋的工作换来的却是期末测评的第一名(倒数)。或许是工作方法不对吧?努力,转变方法,不行。再努力,还是不行……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我经常陷入一种疲劳的状态,经常会被学生的问题搞得自己很累,我知道这不应该是年轻老师应有的心态,但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会被学生不如意的表现所影响,对学生鼓励少了,失望多了。开始经常抱怨这,抱怨那。 "不打不成才"、"给心不给脸"这种想法时刻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但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告诉我不能这样做。可我又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换来的是喋喋不休、批评、无休止的说教。学生对我的说教更是无动于衷。

很多教育学家都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对学生付出无私的爱,才能换来学生的信任和拥戴。可是,面对几乎每天都给你闯祸的学生,面对事事都表现的不尽如人意的学生,面对总给你找麻烦的学生,你能爱得起来吗?"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不是神。我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

事情的转机源于一次活动。

有一天,学校通知要搞一次学生歌咏比赛的少先队活动。接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情又一次冰到了极点。心想我们班肯定又是倒数第一了。上课时我把这个消息通知了我的学生。果然,学生的反应和我的预期一样。于是我用失望的语气说:"这次活动,由你们自己设计参加,我就不管了。你们自己设计,自己训练,能拿什么成绩,全由你们自己决定。"

当天下午,我去教室改作业时,看到同学们正在排练节目。我忍不住又开始啰嗦了:"这个节目不行,应该怎样怎样。"正当我喋喋不休地做着"指导"时,我听见有个学生小声的说:

"不是说不管嘛,又开始唠叨了。"

"哎!算了吧?别管了,爱怎样就怎样吧。"我失望地走出了教室。

一转眼,比赛的时间到了。令我没想到的是,学生自己排练的节目居然在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看来我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呀!可是为什么我以前的辛勤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呢?

那天晚上,我想了很多。我开始反思自己。

以前,我总是认为他们还是孩子,能力不足。在处理一些事情时,总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严格去做,总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在孩子们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总是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这就造成了孩子们的对立情绪,造成师生之间的不信任,陷入关系紧张的恶性循环。

这次的事实给了我当头一棒。孩子们虽然还小,但是他们总是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甚至比我想象中做的要好。我应该给他们更多的信任。让他们放手去做。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应该怎样处理呢?以前我是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事实证明这不是正确的方法。为什么不试着去原谅他们,用一种温和、大度的态度去教育他们呢?

想通了这些,我开始着手改善我们之间的关系。对他们的鼓励和表扬多了;只要他们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就不用严厉的口气和他们说话;课间和他们一起玩耍;运动会和他们一起呐喊、加油……

时间一长,我发现班级的气氛融洽了。孩子们开始主动和我说话;有时讲桌上会出现一束野花,一杯茶,一颗糖。我开始有点儿喜欢他们了。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爱是神奇的,伟大的,而信任、真诚、宽恕是爱的基础。目中老师是神圣的,在他们眼中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正确的,老师说的都是绝对真的,老师做的都是绝对正确的。他们一旦面对老师就是毫无选择的一味模仿、听从。还有,低年级小学生依赖性极强,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完全依赖他人,不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成为学生的无声路标。所以,教师的言行对小学生就具有强烈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内化力,促成学生思想品德、人生观的形成。再加之小学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自控力比较差,特别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最终形成自己的行为。许多研究表明,对学生的个性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最大的是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行为方式、人格品质、意志品质、处事态度,学生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模仿。

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言行不当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小学生的注意力差,其学习兴趣的产生和维持往往取决于老师的引导,如果教师言行不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挫伤。教师如果常用消极的词语来评价学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经常受到老师不当言行影响的学生,往往难以建立良好的自尊感,教师的讽刺挖苦,学生听多了会产生心理暗示:认为自己不行,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形成错误的自我概念,自暴自弃。丧失自信心,会逐渐失去主动发展的动力。

学生的向师性使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喜爱,教师如果不注意教育的方式,不仅会伤害学生的情感,也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排斥和厌恶心理,会处处与老师作对,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对立。受罚学生可能会对教师产生敌视和仇恨的态度,产生逆反心理。这种紧张和对立不利于教师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

如果教师的言行不当,经常使用了暴力语言或体罚学生,会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不安全的心理气氛和紧张的情绪状态之中,这会对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长久的负面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的语言伤害和频繁的体罚会导致学生产生一种退缩人格,即孩子在高压下往往回避问题,逃避现实,不敢与人正常交流和交往,容易出现内向、封闭、自卑、多疑等人格特征。还因为教师的榜样作用,容易引起学生模仿,出现一些侵犯性的行为,这也导致学生间人际关系的紧张。另外,很多学生在选择玩伴时,常常按照老师的评价标准,不愿意跟受过老师体罚的学生一起玩耍,甚至远离这些人。这就导致受罚学生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冷落,在群体中处于一种孤立、封闭和冷漠的状态,他们为了保护自我,不愿与别人沟通交流,独来独往,进而形成人际关系的逃避心理,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

猜你喜欢

言行信任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从生到死有多远
我是小学生
信任
妙语连珠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