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细无声

2014-08-07王俊姿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单元测试前任一题

王俊姿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260-01 威廉•格拉瑟的选择理论告诉我们,一位老师,不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师生双赢的。在认识浩然之前,前任老师就曾告诉我:"浩然是个特聪明的孩子,思维活跃,知识面挺广,可是不知为什么,这个孩子总是让人喜欢不起来。"前任老师的评价,让我在开学第一天就不自觉地注意到了他。一进新班级,他就帮忙打扫卫生,分发新书;课堂上他发言积极,思维独特。这么优秀的孩子,怎么会让人不喜欢呢?凭着良好的第一印象,早晨领读,课间收发作业,课代表……浩然自然地成了班里的红人,我对他也总是赞赏有加。

两个星期后,小干部竞聘活动开始了。竞聘演讲中,浩然第一个上台,他滔滔不绝地宣讲自己的优势和决心,一幅势在必得之势。终于,他如愿以偿,竞聘成功。我为他高兴,但我也有了一丝担心:因为我注意到,在这次竞聘中,浩然不仅仅列举了自己的优点,更是一一列数了其他候选人的缺点。我隐隐感觉,他不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他心里不允许同学们和自己一起成长,更忍受不了别人超越自己。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又仔细观察,发现浩然在同学面前常常表现出一种优越感,做什么事非得让他先做,别的同学一切得听他的;上课呢经常一副爱听不听的表情,偶尔回答问题大呼小叫,争抢着回答,根本不顾及课堂秩序,好像他的成绩好是他自己的天赋,与上课听讲无关。单元测试起来马马虎虎,一副稳操胜券的模样。发现端倪,我急忙找他谈话,可是一番耐心的教育之后,浩然只是调皮地冲我笑了笑,之后的表现没有多大改变。 看到他这种自负的模样,我真是气在脸上,急在心里。心里琢磨着:用什么方法让这孩子学会谦虚谨慎呢?有了。这孩子不是个性好强吗?咱就不把机会给他,看他还能强到哪去?于是,利用班会的时间,我不点名批评班里一些孩子的不良的想法:我成绩好是因为我聪明的缘故,老师不起多大作用。再次强调上课该遵守的纪律,违反纪律的照章自罚。其次,宣告考试奖惩制度,每次考试保持拿"优秀"的,加以奖励。

提出了要求,给出了暗示,我也开始从实权上对浩然进行"冷落":平时早读领读课文,我以锻炼同学能力为由,不再让他带读;上课提问,即使他的手举得老高,我也假装没看到,减少他的发言机会,有意冷落他。有时,上课提问,他会忍不住老毛病旧犯,大呼小叫起来,我照章办事,让他自己处罚自己。而我呢,毫不流露出一副"怜香惜玉"的表情出来。单元测试,对他的卷子严格扣分,把他的分数有意控制在优秀以外。

这样一来,聪明的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似的,渐渐地,那嚣张的气焰得到了收敛,整个人变化起来:上课开始专心听讲,回答问题不再争抢;别人回答问题,他学会细心倾听。做的作业认真塌实,稍有不懂能够谦虚地请教老师。每回测试完都能认认真真一题一题地检查,那久违的优秀又重新回到卷面。

看到浩然的可喜变化,我不由得想到很多:孩子在表扬声中长大,实在不是一件好事。表扬也会中毒,所以,作为教师要调控表扬与批评的艺术,让孩子健康成长。有意冷落学生其实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冷落",是"另类"的期待与关注,它留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去冷却心情、冷静脾气、反思言行、认识错误,从而改变"以我为中心"的意识,收到比苦口婆心的单纯说教更好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单元测试前任一题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The “Ex” Factor
说散就散
体 面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
一年级上册一、二单元测试
爱情里“前任”的影响力
第五单元测试卷
第六单元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