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非智力因素浅探

2014-08-07马晶晶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教师应美术创作

马晶晶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国家对小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也随之提升。而美术素养是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小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充分研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层次鲜明的教学手法,来增强课堂的灵活性、生动性和层次性,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学习习惯;主动性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257-01卡尔威特曾经说过:孩子能在绘画中学到精益求精的好品质,也在绘画中耐心和自信。由此可见,幼儿美术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优良的品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接触美术、学习美术的启蒙阶段,教师引导的好坏对学生美术观的形成、美术能力的提升和美术水准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考量学生的智力因素外,对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和探索,也是构建高效优质小学美术课堂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优化课堂内容,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玩是儿童的天性。而对于刚刚步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而言,其具有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理解能力低、接受速度慢等特点。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情感、学习基础等多方面因素,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代表性强、层次鲜明的教学内容,来增强美术课堂的趣味性、灵活性和生动性。从而在科学、合理、有效的美术指引下,逐步培养小学生"爱美术、学美术"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中"边玩边学",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例如:在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多看一些色彩构成简单、层次简单明了、表达主题单一的图片、动画和实物,从而在引导学生区分颜色、认清色彩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色彩感、层次性和审美水平。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临摹卡通形象、画出简单的图案、为图形涂色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提高美术创造能力和美术空间想象能力。这种层次鲜明、富有梯度性的美术课堂,不仅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为小学生进行美术创造、拓展美术想象力构建了良好的学习空间。

2.加强思想教育比重,以德育人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孩子的智能发展有其关键期,抓住关键时期进行科学、系统的教育是培养超级智力结构的重要一环。由此可见,在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小学生的美术教育进行科学、规范、有序的指导,同时也应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上课态度不认真等行为,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比重,从而在逐步培养小学生必备的美术素养的同时,促进其意志品质、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听音乐、看课件、做游戏、编故事、版画展等形式来丰富小学生的美术课堂生活。如:在学习有关祖国风光的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讲解一下自己去桂林、泰山、北京等地旅游的所见所闻,并提倡学生大胆的用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绘画来表达出来。最后以绘画展出的形式将学生的作品在班级上展出,并评出一二三等奖。这种思想教育与美术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能提高小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水平,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美术思索的过程中,积极促进学生从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作想象的能力和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德育与美术素养的同步提升的最终教学目的。

3.丰富实践活动,综合素养协调发展

塞尚曾经说过:文学家是以抽象化了的,即以观念来表达自己。但是画家以素描和色彩把自己感受和知觉到的具体化。由此可见,增加课堂美术实践活动的比重,是促进学生动笔、动脑、动手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动手制作卡片、制作橡皮泥卡通形象、班级涂鸦墙制作等方式,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想、所学通过各种各样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小学美术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美术知识的讲解、美术图片的欣赏上,更应让小学生在参与美术欣赏、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美术实践水平。例如:在学习运用形状和色彩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己选取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图片、形状和事物等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等,这种有步骤、分环节的小学美术创作不仅能有效提升小学美术课堂的活跃性、灵活性和生动性,同时也为小学生"画喜爱的画"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教师可以带来小学生到植物园、野外、动物园进行写生活动,让小学生在观察实物、感受美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创作热情,从而画出具有生活气息、生动灵活、色彩艳丽的美术作品。

4.多鼓励、勤激励,树立学习自信心

罗伯特特拉弗斯曾经说过:教学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是区别于其他任何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语言鼓励、亲切交谈、眼神激励等方式来鼓励小学生多发言、多创造,从而在帮助小学生消除美术课堂畏惧心理的同时,帮助小学生树立美术学习自信心和自豪感。

鼓励的语言、亲切的举止是帮助小学生打消美术学习畏惧心理,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充分调动其非智力因素,促进其智力发育、开发和提升。例如:在学习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运用图片、视频、影像等资料为学生播放优秀作品创作、制作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美术知识。如在学习《漂亮的拉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笔描绘出自己喜欢的拉花形状,并按照书上的制作方式进行制作,而后通过小组赛的形式,评出一二三等奖。而后对小学生的色彩运用、制作精细度做出一一点评。在评价中应本着"多鼓励、勤奖励"的原则,鼓励小学生多动笔、勤动脑。从而让小学生在教师的鼓舞中,树立自身的美术优越感和自豪感,进而为其"乐在其中"自觉进行美术创作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

结束语

众所周知,小学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自主学习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正如歌德所说: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由此可见,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选取新颖灵活、层次鲜明、生动灵活的课堂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热情,从而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自豪感的基础上,促进小学生美术自主创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猜你喜欢

教师应美术创作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