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4-08-07田维光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历史

田维光

摘要: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受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须及时予以解决,否则将使历史教学步入死胡同。

关键词:教育;高中历史;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237-01俗言道:"历史使人明智"。也就是说,学历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但遗憾的是,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却没有真正上升到这样的高度,更多时候,还是以"副科"的尴尬身份存在于高中课表中。受这些因素影响,教学上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对比之下,这些问题就更加突出。 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高中历史教学将步入死胡同。以下笔者不揣浅陋,简要谈谈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1.当前对历史教学的要求

所谓历史课简单来说就是对过去的事情的一个客观的描述,教师的责任是在客观的描述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指导学生的长远发展。

1.1体现人文教育功能。高中历史的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是14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期间所强调的就是人文的重要性。现在我省在开展高中历史的教学上必须体现人文教育的功能,因为人文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其人性境界与社会价值。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养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归根结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人与理想。那么高中的历史教学中需要使这一功能的到体现,可以以历史事件为基础,使学生认识到其内在的含义,具体的工作可以在文艺复兴的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来实现。

1.2可持续发展教育。自古以来对历史的学习是从来不曾间断的,也是不可以间断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历史知识就会得到不断的更新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与探索。联合国大会宣布在2005年至2014年这十年的时间中实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十年教育,要求世界各国政府在这十年中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人他们国家各个相关层次的教育战略和行动计划中。显然对高中历史的教学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学中要做好的首先就是高中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工作,在高中的历史课程中很明显是对初中所学到的历史知识的拓展;其次是高中与大学历史知识的衔接;最重要的还是在教学过程中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甚至可以将历史知识与现在的时事政治相联系而展开讨论。

2.高中历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历史长期以来被许多人认为是不重要的科目——副科,所以学生也就从心里不会重视历史,这就导致了教师不能很好地完成 教学任务。同时,历史知识的枯燥也是学生较为反感的原因之一,课余时间学生基本上没有人主动地去学习历史。历史学科在学习上是需要记忆的,例如年代、人物以及事件的原因、经过、影响等都需要记忆,但是这些琐碎的知识点很容易混淆,这就造成学生学习效率降低。学习了没有效果,学生就产生了厌倦情绪,学习没有积极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都是高中历史教学中不足的地方。鉴于此,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摆正自己的教学心态,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历史学习是十分有趣的,教师非常重视历史这门学科,学生也就不敢怠慢了,从而使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

3.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思想。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从历史中得到为人处世的借鉴,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那么在历史的教学中就要求帮助学生来学会学习,从学习中得到发展。特别是历史的教学关系到我国青少年的成长、国民素质的提高与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自主式的教学,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来探讨历史事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当时的影响力和对现在的借鉴意义。这就需要在历史的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只是在历史的大是大非上给予学生方向性的指引,而不是控制。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提出问题、获取知识,才能对历史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刻,更适合于自身的发展。

3.2开展探究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接受和记住现成的知识,而是参与知识发现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先由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疑问,从而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和设想,然后经过分析和操作等过程,对学习对象进行加工、改组。最后从中归纳出结论,并用其来解决新问题。

3.3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面对新课程,历史教师要以"博"、"精"作为自己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历史教学改革和当今新形势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一要拥有广博的知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否则是不可能教好该学科课程的。为了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对本学科的更深刻、更广泛的认识,教师还应对本学科的发展史及其发展的前沿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为广博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地理学和文学知识。

二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要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

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在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同时,继续挖掘和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交互渗透和互相补充。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参考文献:

[1]解玉荣;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6期

[2]胡孜;基于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高中历史有效性课堂构建[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年03期

[3]张静轩;关于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年08期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新课程历史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