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思路转变诠释

2014-08-07高承磊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探究

高承磊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235-01新课程改革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教师。中国五千年的教学一直沿袭着传统教学观--那就是学生是跟着老师走的,只有老师观念的转变,学生才有可能会变化。

1.教师改变已有的形象,让学生乐意接受

那个把"你抄,或者不抄,分数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写在黑板上的监考老师,还有那个把文言文改写成网络流行语的成都语文老师,就连幼儿园的潮人老师都开始用微博布置作业,用QQ群联系学生和家长,如果学生上博客和老师进行交流,还会得到小红花。大多数人都认为,老师们新潮的教学方式和开放的个性教学,改变了以前老师一本正经的面孔,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代沟减小了,学生们更是喜欢这样新鲜有趣的教学方式,同学们一般对这样的个性老师更乐于接受和真心喜爱。因此我们一定不要再做那个一脸严肃、八股死板的"先生"了,否则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2.教师改变观念,变传授为引导

2.1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不同于初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思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所以老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初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衔接,让学生以初中知识和学习方法作为基础,进而适应新的知识体系和老师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能够做好的关键在于老师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老师应该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以及通过课堂上的提问和课后练习考评等手段,总结学生对初中化学的掌握情况以及对高中化学学习的适应度,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重点有目的地将学生缺失的化学知识进行补充和提高,针对不能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学生,老师更应该耐下心来多和他们交流,不要将问题遗留到以后处理,尽量将现有的问题解决在当下,避免小问题越积越多最后积重难返,从而影响后续的学习,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2通过化学问题的提出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硝酸呈酸性,而在一个原本很简单的验证实验中却出现了与学生原有经验相矛盾的结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与兴趣。接着,使学生参与到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在认识硝酸强氧化性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根据探究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使学生体会观察、实验、对比、分析、综合等化学学科研究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将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各个分散的知识点纳入各自的知识体系中,使学生对硝酸的性质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这样,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堂课中学生是主动的研究者,积极的实践者,而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和引领学生将研究和实践的核心落实在课本重点、难点的解决上。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锻炼,同时也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硝酸的强氧化性有更好的理解。既强化过程,培养能力,又回归教材,形成知识,落实重点、难点,两者得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3营造"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它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参与性和合作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通过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启发学生发现规律,达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目的。其特点是学生根据现有知识探根溯源,由表及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涉猎最新的前沿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获得这些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我们主要在以下方面作出了一些努力:从观念上理清"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即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在课堂上争取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自觉性。当然以"学"为中心,并不是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师的系统讲授,其核心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恰恰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培养。

2.4兴趣化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的关键。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2.4.1实验法。它包括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学生课外实验生活,实验情景音像等,它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重要方法。

2.4.2竞争法。学习还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变压力为动力。例如在必修一的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默写比赛,激发学生斗志和学习兴趣。

2.4.3设疑法。学则须疑,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生动巧妙的疑问可以引发学生兴趣,在讨论分析过程中,掌握知识原理,提高认知能力并分享成功的快乐。

2.4.4课外活动法。通过举办化学竞赛,化学魔术晚会,化学墙报,课外化学实验成果展览会,参观化工厂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打下坚实基础。

2.5信息化教学。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信息化教学越来越重要。信息化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不再是信息知识简单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知识的运用者。由于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化学课本,教学工具不再局限于老师的教学课件,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询获取知识、信息,在讨论和辩证中收效,在网络的信息中,扩大知识面,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埋下勇攀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

2.6专题热点研讨,培养创新精神。为了体现高中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实践性特点。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新颖、活泼、有探究价值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查阅资料,通过搭建表现的平台,通过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搞好高中化学教育,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化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