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思维在手中萦绕

2014-08-07袁超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动手新课标有效性

袁超

摘要:新课标提出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动手操作这一块也"热衷"起来。但教学中常会出现为操作而操作的现象,操作没有起到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作用。而基于低年段特有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操作活动显得犹为重要。因此,提高操作的有效性十分重要。然后从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操作要加强指导、操作要有针对性、操作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操作要进行总结这五点提出了提高操作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低段数学;操作;有效性;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199-01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印象深刻:You hear ,you forget; You see ,you remember; You do ,you understand.意思是说:你听来的忘得快,你看过的记得住,而你做过的才真的懂。从这段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do"的重要性,这就联想到了我们数学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我们也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光用耳朵"听"数学,用眼睛"看"数学。

那如何提高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1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做好文本准备。未操作时,即在备课时教师就要考虑各种影响操作有效性的因素。如活动要用到的是什么材料或学具,材料的多少、颜色、大小、形状等特性会对活动有什么影响;活动的目的、活动操作要求的预设是否合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学生能否自我解决,教师什么时候应该引导,以何种方式引导,引导到什么程度。

1.2让学生在操作前明确一切要求,做好思想准备。教师应该用清楚简洁的话语向学生说明要求,学生知道了下面要通过操作来解决什么问题,他们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操作以解决问题,不至于不知道做什么,或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然接下来学生汇报或教师往下教学时就要停下来不断地提醒学生把学具放好,认真听讲。

1.3学生在操作前还应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原本来是想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但却没达到预期的效,主要就是忽视了必要的知识准备。认识到这一点,在第二次教学时就做了修改。在操作前先让他们对"对边"这个概念做了一下了解,让他们先在自己的长方形上指一指,加深理解。然后先让他们猜测一下长方形的对边会有什么特点,再用自己的方法验证猜想。这样,学生操作的目的性就强了,自然会注意到边的特点了。

2.加强对操作活动的指导

低段的孩子还处于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初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较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新课标主张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但并不是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特别是低段的孩子自主的能力有限,在自主中发现知识和问题的能力也有限,有时就需要教师的一点拨和一引导才能恍然大悟。但是教师的指导也不能过分,如果让学生按教师既定的目标一步一步扶着走到终点,这过程的体验就没有意义了,教师要侧重的是方法和策略上的点拨。不然,眼前只有一条路,什么创新、发现是无从谈起了。

3.操作要有针对性,不可滥用操作

虽然我们知晓数学课堂上动手操作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教学都要动手操作,或者说某个知识点教学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动手操作。操作是能够在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找准操作的契机,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这才能充分显现其教学功能。

那么,要在什么时候让学生操作呢?

3.1在教学重难点处进行操作活动.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都要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因此,动手操作作为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第一个落脚点便是教学的重难点。

3.2在思维关键处进行操作。低段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让他们提升到用抽象思维想问题就比较困难了。而且,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存在差异,并不是都需要通过操作来解决问题。那么,只需在关键的时候通过操作就可以了。在让他们在拼的过程中观察,怎么样的数字会面对面,那些数字不可能面对面,这样的话,学生便会带着问题边思考边操作,具有主动性。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操作,是学生自身思维提升的需要,这样主动、积极的操作才具有效性。

4.操作要有一定思维参与的深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的"数学活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活动",它是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教师不能只图操作活动的次数多和形式的热闹,操作完了就算完成任务了,而应在启发学生展开数学思维上做文章。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魅力也在于此,离开数学思维,那么数学课也就没有数学味了。

5.操作活动要重视总结

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是经历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但如果只是经历而不总结,那么学生的发现和体验始终是零散地罗列,不可能促进思维发展。特别是对于低段的学生,教师不引导他们去表述去总结,他们很难在头脑中形成较深刻的认识,有些甚至不知道自己通过这次操作认识到了什么,这无疑是宝贵财富的流失。因此我们应重视学生在积累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表象,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提升认识。

动手操作是新课标提出的三种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一种特殊的动手活动。但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为了操作而操作,简单浮于操作的表面,应通过有效手段提高操作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更要做好有效的要求和引导,积极发挥它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主动和全面的发展,迈向教育的真正目的。参考文献:

[1]黄淑颖.谈提高数学操作活动有效性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08,(9)

[2]叶彩霞.浅析小学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8,(8)

[3]顾志能.数学游戏的落脚点在哪里[J].小学数学教师, 2008,(3)

[4]毕明涛.谈小学数学操作有效性策略[J].成才之路,2012,(2)

[5]方向明.对小学数学学具操作有效性的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

猜你喜欢

动手新课标有效性
我也来动手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