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

2014-08-07吴祥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师

吴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49-01在体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体育学科兴趣和爱好,体育学科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的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欲望对促进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科意义及相关理解的传达,改变教学组织形成及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探究能力。在初中体育教学方面有如下几点试探。

1.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构建健康理念

1.1用心去理解《新课标》在新课改革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新课程的内涵,理解什么是《新课标》?第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第二、体育老师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我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正确理解新课标的性质和理念,才能更有效地上好体育课。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1.2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师能从学习上把握教材及选用和开发教材。课前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的全面锻炼及对三基掌握的有利;课的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

1.3上好健康理论知识课。首先,体育理论课就要多讲些既含知识,又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内容,比如,科学家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大科学家,与重视体育锻炼有很大关系。"早晨起来活动活动腰,一天精神好"。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使体育和他们无声的韵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次,理论课要与教材组合。体育理论课是由体育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二类组成。让学生了解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两个重要方面。既要使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个人生活卫生公共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同时也要了解一些运动锻炼的两个重要方面。

1.4教学内容的选择。长期以来,教师都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过多追求成绩,致使客观上的分数与实际能力脱钩,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因此,在教学难易程度上有较大的变化,一是学习的难度降低,对分层学习提出了要求。二是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的科学性、民主性加强,教师的作用与角色发生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主要采用的教学内容是田径、球类为主,田径进行了长跑和快速跑的学习,这项进行的内容变化不大,但在学生的跑的素质方面的难度有所降低,学生比较容易达成目标;在球类教学的学习中,以基本动作技术和教学比赛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很高。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2.1强化学生合作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因而强化意识是实施合作教学的第一步。从体育教师的角度而言,首先要建立教育对象的合作伙伴的观念,学生最反感的是"训斥"型和"粗暴"型的体育教师,他们高高在上,致使教学中合作的特性大大削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伙伴身份参与教学,要自觉地"忘记"自己"教师"的角色,这将使学生产生向心力,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2.2引导学生参与到合作当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合作机会。应该说,在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都有学生合作的条件,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比较常用的方法有:(1)商量合作法:商量的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合作的过程,在学生帮助老师想办法出主意的过程中,学生便自觉不自觉地当了教学的合作伙伴。例如上双杠课时,双杠前摆上后,对下法不做具体规定,而是采取与学生商量的办法,听取学生的意见,由他们自主设计后商量决定,可采取杠中跳下、杠侧跳下、前摆下与后摆下、前摆内转下等多种下法。(2)暗示合作法:让学生主动领悟。例如对练习中长跑中出现的怕苦怕累的学生不是直接批语,而是评论"马家军"不怕流血流汗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事迹,让学生受到积极暗示行动参与中长跑的练习。(3)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认识与自我纠正。例如,对课上非正常损坏的体育器材,教师把"损坏东西要赔偿"道理摆明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或修补或赔偿,使学生把"要我改正"转变为"我要改正",这样学生在充分发挥合作教学功能的同时也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3.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实现"人人发展"目标

新型体育课堂的教法与学法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社会人和自然人的角度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论教材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确定,都众贴近生活和实践出发,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心里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练习氛围,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强化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体育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的改变方面,这也是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比较重视的;二是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这是在体育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在课程标准下,只要学生认真、主动地完成学习要求,学生在上述诸方面的状况就一定会发生积极的、全面的变化。新型的体育课堂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位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性确定弹性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充分利用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激励评价,创造性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把锻炼体育与培养品格结合起来。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应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课堂学习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总之,关注体育,拥有健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只要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改革标准的精神内涵,创造性地运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一定会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教师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