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地理课堂结尾延续精彩

2014-08-07王晨曦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所学教学内容课堂教学

王晨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39-01 课堂教学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主要途径历来为每个中学地理教师所重视。一节完整而成功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需要有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精炼点题,设有悬念的良好开场白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固然很重要,但一堂课下来,如果在铃声中匆匆收场,没有一个简明扼要,精心设计的结尾,往往效果欠佳,其实,好的结尾与新课导言一样,是一堂成功的地理课所不可缺少的。它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概括和深化,增强记忆,还可以成为衔接前后教学内容的纽带,使新旧知识连贯起来。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教学效果。 如何设计中学地理课的结尾呢?现谈几点个人看法供同行校正:

1.地理课结尾的常用方法

地理课结尾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1总结归纳法。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有些概念或基本理论课,教师在讲授完新课之后,常常将教学内容简明扼要地、有条理地进行归纳总结作为结尾。此法可帮助学生理清纷乱的思绪,重现本课所学新知识,起到强化、巩固新知识的作用。而教师在归纳总结时,指出本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在课后复习时花一定时间去琢磨,消化,效果更好。而且这种结尾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很有益,此法在教学实践中最为常用。例如:讲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后,用以下板书教学总结。

1.2区别对比结尾法。将那些容易混淆,有可比性的概念进行对比,作为课堂教学的结尾,既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不同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所学新概念的理解,又可使前后所学知识有所联系,强化记忆。

1.3练习式结尾式。课堂练习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插入,也可放在最后作为结尾。有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出一、两道紧扣新课内容的习题,让学生练习或讨论作为结尾。这样既可强化当堂所学知识,又可使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例如在教师讲完"气温的水平分布"这一内容后,可出这样一道题:

读图后判断:(1)该图所示为——半球的情况;(2)该图所示为——月(一月或七月),--季(冬季或夏季)。(3)世界上同纬度大陆比海洋——(冷或热),原因是——。

学生回答该题时,势必要把气温水平分布规律真正弄懂,经过分析判断,才能正确作答。这种练习不但可检验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而且对提高学生析题、解题能力大有帮助。应用此法作结尾,事先须认真选择题目,要紧扣教材且难度适中,否则收效不大。

1.4扩展式结尾法。教师讲课在有限的45分钟内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全部都讲清楚,有些问题可留待学生课后去思考、探究。因而有些课讲完后,应把结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出后不作解答,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急待"下回分解"。此法不仅可使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利于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又可达到拓宽发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

1.5集零为整结尾法。有些知识,出于教材编排和利于教学的需要,往往将系统知识化整为零,分散于不同章节中讲述。教学中,教师在讲完某一新概念后,随时与过去所学知识汇集在一起进行回忆对比,将分散在各章节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获得较为完整的基础知识,这也是一种较好的结尾方式。

1.6列举实例结尾法。在讲授完某一概念、原理后,作为结尾教师可举出一、两个实例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例如讲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这一内容后,可举出澳大利亚草原生态系统因引入牛使原来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又引入"屎壳郎"使草原生态系统再达成新的平衡这一实例,并总结各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平衡功能使生态系统"不平衡一一平衡--不平衡"的发展变化规律。用这种方式结尾不但巩固了新课内容,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开拓了他们的思路。

1.7竞赛式结尾法。学生一节课上下来,到后面注意力已经下降,如果能用竞赛、游戏的形式作为结尾,能让学生学习思维继续处于兴奋和活跃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是地理课堂从沉闷走向活跃的好形式。如:讲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和《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可让学生进行拼图游戏,看看谁更快作为结尾;又如:讲完《"秦岭——淮河"一线》后,让学生 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专题知识竞赛。

除以上各种结尾方式外,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还可采用反思结尾、故事结尾等等,限于本人的教学经验及篇幅,不再一一列举。

2.结尾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中学地理课堂结尾时,应有的放矢,根据所教学生的情况不同和教学内容的差异,遵循一定的原则来进行。

2.1要重视结尾内容,应以教材和大纲为依据,以提高同学兴趣为中心,以巩固新课为目的。结尾内容应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能力。

2.2在选择地理课结尾方式时,应遵循多样性、趣味性的原则。一般说来,课堂教学最后几分钟的教学效果较差,因中学生的注意最佳状态只可保持约30分钟,初中学生还更少。这样,如果课堂结尾枯燥乏味,就吸引不了学生,起不到结尾这一教学环节的应有作用。而千篇一律的结尾方式,即使再好学生也会厌倦,所以教师应该开动脑筋,经常变换方式,方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3结尾毕竟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而结尾所占时间应适当。太短,起不到结尾这一环节的应用作用,但太长则会喧宾夺主,冲淡了主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最后约5分钟左右作结尾效果较好。

总之,一堂中学地理课,设计一个好的结尾可引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深思、积极求解,巩固掌握当堂所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什么样的结尾最有益于教学,虽然还有待于广大地理教师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开动脑筋精心设计,定能让课堂精彩延续。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所学教学内容课堂教学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