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应学会巧用"加减法"

2014-08-07左秀岩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加减法师生知识点

左秀岩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科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都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教学;有效课堂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34-0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科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都关注的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把丰富的历史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直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历史教师该怎样做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历史课继续发挥它独特的学科魅力,继续发挥它独特的教学功用呢?对此,教师只能无奈而坚定地选择把"加减法"巧用于教学,在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灵活地处理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追求"加减法"的巧用。简单而言,"加减法"就是大胆地删节或细说历史。就深入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增加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教育.减少空喊爱国主义的口号

新课程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维教学目标之一,非常注重对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和爱国情感的生成。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定位历史知识点落实的度和量,挖掘和发现历史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相应的精力投入到学生责任心和爱国情感生成上来。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减少教师的威严意识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许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的去学习。"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如何实现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创造和谐平等亲近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是教学能否奏效的关键。课堂作为师生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种提示,都可以传达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爱护。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是师生互相了解的重要阵地,当然课余的交流也不应忽视。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结合实际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参与学生的活动,把握好每一次交流沟通的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从而渐渐地改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敬而远之的形象。

2.增加师生有效的课堂"对话",减少知识点的"直接灌输"

直面新课程,增加师生课堂对话,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交流机制,实施有效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完成的重大转变,也是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知识点多,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教师必须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减少"自言自语",减少对知识点的直接灌输。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重要途径与形式,所以建立师生之间有效的对话机制,不失为真正落实教学任务、落实知识的二种好方法。要使师生之间的"课堂对话"有效,关键在于"话题"的选择。如果切人点不佳,就很有可能使对话陷入僵局,甚至难以为继。比如说在讲到"电气时代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时,笔者在教学中先问学生"如果我们生活的城市停电一天,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会碰到哪些困难?"在学生回答积极踊跃之际,顺势抛出第二个问题:"对此大家有什么感想呢?"学生回答:"电气技术的应用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科技改变生活。""我们应该提高节能意识。"……通过对话,使学生认识到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到此,要解决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运用谈话的方式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效果颇佳。

3.增加其他学科知识的课堂运用

减少纯历史知识的讲解学生往往喜欢知识丰富、能旁征博引地进行教学的老师。在学文学知识时,他们希望历史教师是语文老师,给他们讲述文学典故;在学艺术内容时,他们渴望历史老师又成了美术、音乐老师。教他们如何欣赏名画、名曲……因此,历史课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带去一些其他学科的色彩,从而带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应讲述"生产工具的改进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的一个原因"时,笔者就以图片的方式展示了汉的"直辕犁"和唐的"曲辕犁"。课堂上针对为何"曲辕犁"比"直辕犁"更能犁得快和深的问题,我让学生简单地画图演示,并运用数学中的三角函数进行简单地分析,使课堂因为具有一种挑战性而充满生气。当然,由于时间和知识关系,有些问题,历史教师并不一定能圆满地回答,没关系,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去深入探究。

4.增加时政材料的课堂运用,减少对知识点的单纯阐述

历史的定义之一是"对过去的记载"。历史知识缺乏现实生动性,往往使学生觉得自己距离历史太遥远或与自己关系不大。无论什么理由,一个老师让学生不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这个老师的教学就失败了。如果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只知道平铺直叙地讲述课本,课堂教学的魅力何以体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又怎样调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时政知识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夯实基础知识。为使学生理解"中国是当今世界一强",给学生展示2001年lO月中国在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图片。通过这张图片材料,就很好地牵引出了知识点,使学生对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能有更直观而深刻的了解,让学生联系实际来学习历史,使其感受到历史原来是如此的现实。

总之,要想提高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我们教师必须要探寻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优化教学,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成效,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猜你喜欢

加减法师生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关于G20 的知识点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