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014-08-07宋学莹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人类

宋学莹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31-02美,无处不在。祖国大地的山川河流、人类高尚的行为与道德情操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无不闪烁着美的光芒。众所周知,山川河流之美是大自然孕育的结果,同样,人类行为与道德情操之美,是美的教育--美育的结果。美育是指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中学的各科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科的审美因素,揭示学科的审美价值,努力创造教学过程中"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美感",对青年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和文明行为的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部浩繁复杂的人类历史,从美学角度讲就是美与丑相互斗争而最终美战胜丑的历史。历史的学科作用就是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帮助学生正确区分美与丑,从而抑丑而扬美。结合历史的学科特点,其对"美"的界定应该是指客观存在的,而且能够反映人类社会本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事物。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发掘历史学科蕴涵的自然美、时代美、心灵美和文艺美来开展教学,对塑造学生美的心理、美的观念、美的行为都大有裨益。

1.历史学科中有着大量 和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美

人类社会的活动离不开特定的地域。黄河和长江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就是因为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我们的祖先能够在那里采集、狩猎乃至过定居生活,从而繁衍后代。这就是滔滔的黄河和蜿蜒的长江所散发出的自然美。况且,倘若没有那气势磅礴的瀑布,李白不可能发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慨;倘若没有那无边无际的茫茫草原,有谁能够吟唱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优美意境;同样,没有那青山绿水的吸引,陶渊明能留下"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传世佳句吗?我国秀美的河山以直接的客观形式给了人们以美的享受,使得艺术家把它们描绘得令人陶醉和向往。因此,历史教学在涉及到地理方面的知识时,应该结合教学主体内容适当发挥,补充介绍各个地区的地貌特征和自然景观,让同学们对祖国河山产生出一种自豪和热爱之情。

2.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时代美

生产力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在不停地向前迈进。夏朝建立后,它虽然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天下为公"改变为"天下为家",进入到私有制的阶级社会。但它的农业、手工业比起前代有着巨大的进步,因此,以商代文化为代表的我国奴隶制文明在当时的世界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时代进步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美。又如,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井田制在各国逐步瓦解了。从秦国的商鞅以法令的形式公开承认和鼓励土地私有开始,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法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此时的封建制度埋葬了旧有的奴隶制度,还有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无疑都是中华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掘这些素材,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和体会我国丰富灿烂的古代文明,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辨别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人类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