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自主式学习模式探析

2014-08-07熊太碧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长方形探究数学

熊太碧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在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只有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之中,才能从中理解,认识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成为我们实现课程改革的必究之路。

关键词:自主学习;数学素养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192-0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某件事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它不但有助于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体验中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1.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实践证明,学生没有"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长10 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少一些暗示、干预,"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体验,从而主动建构知识。

2.自主实践,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观点,在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才能学会"。通过"做"这一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例如,在学生学习"认识时分秒"前,让学生课前自制一个钟面模型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再如:一张长80 厘米,宽30 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8 厘米的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中体验长方形纸是围成长方体纸盒的过程,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但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做数学"的快乐。

3.自主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是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主的状态,能出现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老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4.自主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认识数学的价值。

例如,简便运算235-195,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共有二张百元大钞和35 元零钱,买一件195 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200 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5 元,爸爸最后的钱是35+5=40 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221、203、479+298、379+302 等习题。再如,学生在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让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3 米处放一个小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

5.提供预习空间,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是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固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质疑,对书本质疑,对数学公式质疑,对课题质疑等,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结合我镇推出的"质疑?引探"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我首先出示课题,让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和想知道的问题,学生提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把圆转化成长方形计算面积,那圆柱可不可以也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学生一旦有了疑问就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他的求知欲也更强烈了,同时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探究的氛围。总之,自主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创设一个愉悦的自主学习氛围,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体验成功,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共同体验企盼、等待、焦虑、兴奋和成功,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参考文献:

[1]蔡凌燕.小学数学教材中教学思想方法的探究[J] .教学与管理,2008(5).

[2]赵蒙成,朱苏.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的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1(19)

猜你喜欢

长方形探究数学
我爱长方形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长方形的困惑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