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融合探析

2014-08-07袁万科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探究性信息技术

袁万科

摘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具有很强的数学观察能力、数学记忆能力,才能提高对问题情景中各种线索的敏感度,抓住反思的时机,及时调节思维的方向,对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进行权衡、预见,从而提高控制水平。本文简要介绍了三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情感因素与高中数学和探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情感因素;探究性学习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191-01高中数学教师对教学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指导思想。它决定高中数学教师的价值取向,影响教师们对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的认识,制约他们对教学模式策略的选择。

1.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

数学作为高中的一门主要基础学科,在高中所有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中学生不但要学习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理论,而且还必须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为此,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1.1软件和硬件资源建设.

1.1.1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必须有相应的软件和硬件支持,因此要加大对高中信息化的投入,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提供条件,特别是非重点中学和农村中学的软硬件资源建设。目前教育部正在推行的"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 到10 年时间,使全国90% 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1.1.2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地建设数学学科教学资源库,例如多媒体教学素材库、数学教学单元库、教学资料的表现方式库、数学教学案例库以及学科网站等,并统筹规划,实行数据库管理的规范化,便于检索使用。

1.2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将教师、学生、内容、媒体系统地加以考虑,使学习内容的组合 更加合理、清晰,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更加优化。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是教师的教辅工具,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建构知识意义和情感激励工具。

1.3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整合需要科学的教学设计并遵循数学内容。教师应该清醒的知道应在何时、何处使用信息技术,应该明确此时使用信息技术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理解的意义是什么,应该意识到这种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他们对于概念、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猜想。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把传统教学中本来要做的事做得更快更好,把传统教学中想做而无法做到的事轻松实现,因而必须要根据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来进行"整合"。

2.情感因素与高中数学教学的结合

数学是科学,是技术,是文化。数学教育在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转变教育观念,为情感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学习观和转变教师角色的数学教学观。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确认学生是发展其自身素质的主体,转变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2挖掘教材内容,捕捉情感因素

在数学教学中揭示数学价值,渗透数学情感。公众对数学了解甚少,大多数人认为数学只不过是在研究一些古老的问题而已,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多大应用。这种"数学无用论"在学生中也颇有影响力,但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从而看不到数学与社会及时代发展的联系。因而在创造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在金融、保险、经济、电脑等各方面的用途,体会数学在经济、科技中的巨大作用,就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和学习主动性。

3.探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活动,它要求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统一。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要实现教师教之主导与学生学之主体的有机统一。它主要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探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寻找,通过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学生自己去做中学,学中做。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人人都必须独立思考,能够自主探究;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人人都可能发现问题,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教师除了利用与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外,还应更多地联系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提出数学问题,加深和拓展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4.结束语

以上几种高中数学教学都是旨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数学的过程与方法,更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态度和价值观。只有这样,高中数学课程学习才能真正顺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以及数学科学自身的发展。参考文献:

[1]岳晓东:《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刁'的培养》。教育研究,1999,10.

[2]张维忠:《数学思想方法大众化-21 世纪中国数学课程设想》。数学教师,1994,6.

[3]丁尔升:《再谈面向21 世纪的数学课程》。课程•教材•教法,1994,2.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探究性信息技术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