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2014-08-07王志忠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数学课堂教学

王志忠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创设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升掌握课堂知识的能力等方面,阐述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设情境;提升能力;提高效果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190-01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教学经验认为: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摆正导与学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1.灵活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存款利率问题、环境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无疑地,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深奥,每堂数学课都对学生具有新鲜感。所以,要及时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时,先让同学们回忆对数式与指数式的转化,再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得到图像。接着,分组讨论对数函数的性质,每组得出结论后,由一名代表发言说出他们的结论,最后,师生共同商讨得出统一结论。然后,我再利用多媒体方式演示,肯定学生的结论,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在讲《复数》第一课时时,问同学们:有没有一个数的平方是小于0的,进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伸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产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课堂学风和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及时地进行表扬与鼓励,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对同学们的热情态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如在学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并回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学习一个例题后,让学生归纳其解法,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一些基础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当学生的作业做得很好时,解题方法新颖时,成绩有进步时,刻苦钻研时,都要给予适度的表扬,达到表扬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目的。

2.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层次布局,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最重要的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初步理解概念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同学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领会。其次,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学习目标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学习目标来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让学生自己探索、讨论,必要时教师可以点拨指导学生自学完成;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行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学习目标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实际教学中,在安排课堂结构时,是基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有效利用时间的原则,要优化课堂结构,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层次,还要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

3.恰当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考虑,一般地,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自学、提问、讨论、总结、练习相配合的方法。

例如,讲函数概念时,第一节课主要是识记理解概念,运算较简单可用问答式,采取归纳法为主;讲利用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这节课主要是提高学生运用技能,运算上技巧性强,采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较为合适,练习可层层深入。 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自学能力。

有些课题要数形结合求解,此时可联系图形,用谈话式"依形探数" 或"用数定形",以使问题直观易懂,学生吸收自然好。对于一些综合题,可结合分析,采用点拨法,要挖尽条件,点其窍门,减缓坡度,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也便于学生吸收。也可适当讲解,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或练习时间,内容步步深入,以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有助于课堂调节。对于一些较难例题,切忌蜻蜒点水,不深不透。采取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为主,应在必要时启发思路,以免同学陷入束手无策的困境。

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创新学习设计,回归学习本质,狠抓"课堂"这一环节,注重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相结合,讲解时做到深入浅出,语言规范简洁,练习时做到难易适中,适时启发反馈,力求使学生在认识与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消化吸收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学案,摆正导与学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