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于"放"

2014-08-07达珍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动手思维活动

达珍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185-0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但学生不是被动的容器.而是有主观能动作用的人。学生接受教师的教,都要通过自身的内化活动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游,教师在起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去创造数学;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怎样才能让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呢?通过近年来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其有"放",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1.放权

1.1自主权。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于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我们会想方设法的将学生们格式化,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思路去学习数学,这样就会扼杀学生们的创造天赋和探索精神.因此,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战略,把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们能够有机会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识,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课堂权威性人物转变为与学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合作者.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们学习上的合作伙伴、引路人.我们还要给学生们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些使学生们能够深入探究、自主讨论的课堂情境中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独立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创新.

1.2提问权。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问题的出现,就很难有思维的进行.而课堂提问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积极思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使用这种教学手段.但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发现和提出都是教师在备课时精心准备的,学生们从未参与过提问,对于他们思维的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否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权利放一些给学生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更重要.学生们如果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说明他们正在积极思考,他们是独立思维的主体.而且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源于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多是来自于学生们的外部,所以学生的提问更优于教师的提问.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更应该把提问权下放一些给学生们,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在互相提问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同时,这样的提问也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探讨问题,并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潜能.

2.放手让学生说

一节成功的课,不在于老师口若悬河地讲解.而在于学生能够主动去理解、探索、记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这样.每位同学就能不同程度地把自己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要求同桌互相说,最后再个别汇报。这~过程,就把有的同学说不出来的或说得不全面的地力弥补上了.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完整的可以补充,不清楚的可以适时地提问,不同的想法各抒己见.并可以争论。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也不要轻易否定,而是追根溯源,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从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放手让学生说,使他们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愉快气氛中进行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3.放手让学生想

著名思想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热情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取代,那简直是愚蠢的事。"在孩子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幻想。开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较大的选择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问题也就相对丰富。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想像力丰富.思路开阔。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4.放手让学生做

4.1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像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与轻松。在教学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动脑探索事物。也就是说,动手操作是小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低年级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针对这个特点,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具演示.进行直税教学.并充分利用学具.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用学具帮助学习数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又能使学生手、脑、口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从而获取知识,学会学习。

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拼,画一面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小学生动手、动脑和求知的需要;男一方面。可以为数学概念的建立打下形象、生动的表象基础。这样就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扳性和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傲,让学生手、脑、口多种感富参与,学生得到了主动的发展。

4.2引导学生运用实践。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磐需的数学"。也就是说,学习数学应该满足学生未来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去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的关系,从而增强学习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跟光去观察事物,想身边的事物,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敢于"放".就是把时闯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去获得数学知识。实践中我体会到,只要教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创造者。的知识点都是学生探究出来的,所以课末检测时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国.小学第二学段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卢明芳.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2,74:81.

[3]陈大建.注重数学活动经验积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益[J].新课程学习(上),2013,08:94-95.

[4]赖要万.让生活经验在数学活动中升华[J].考试周刊,2012,47:59-60.

猜你喜欢

动手思维活动
我也来动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六小”活动
思维跳跳糖
“活动随手拍”
思维跳跳糖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