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2014-08-07金晓鸿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应用题错误数学知识

金晓鸿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170-01新课堂呼唤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而真探究必然伴随大量差错的生成。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出现了一些差错,教师是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还是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景,让课堂因差错而精彩?答案显然是后者。当今以新课程为教育主流的大背景下,学生出错是必然的,课堂本来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其实,"错误"是一笔可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积极思维时闪烁的火花。作为老师如果在课堂上能善于发现、挖掘并运用这些形形色色的"错误",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将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为"错误"也有其独特的"精彩"之处。

1.善于捕捉"错误", 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学生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坚持不懈的学习。因此,我们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要换位思考,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并利用学生的错误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工程应用题:"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出示例题后,我先让学生根据通常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列出算式:30÷(30÷10+30÷15)=6(天),并说明算理。然后诱导学生:"如果这段公路长60千米,那么时间是多少呢?""12天。"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起来。"是吗?请同学们算了再回答行吗?""这还用算!"嘴上是这么说,但同学们还是认真地算了起来。计算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6天。"路程扩大一倍时间竟然不变!"如果路程分别是15千米、45千米、120千米,时间又分别是多少呢?"此时学生不再显得胸有成竹而是满脸疑惑。"请同学们分组计算一下。"片刻,答案又出来了,"都是6天!""为什么公路的长度不管变成多少千米,时间总是不变呢?""是不是工程应用题中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无关呢?""能不能不用知道具体的工作总量也能求出工作时间呢?""错误"引发了同学们对以上问题的主动、积极的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思维热情,同学们在"欲罢不能"的浓浓的探究氛围中开始了对新课的学习。

2.巧用学生错误,生成错误智慧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我们不仅要宽容错误,更要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迈入知识的殿堂。如在课堂上解决习题:把一块木条锯成6段,每锯一段用4分钟,求多少分钟可以锯完?"一开始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24分钟"。我思索了一下,如果我硬要把我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未必就学得好,我还教得累,倒不如把难题交给他们自己去解决。我挑衅得说真的是24分钟吗?谁能想方法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结果有的拿纸条折,有的用小棒折,有的画图分析,还有的列表,通过各种形式探究活动,寻找错误原因,得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使课堂成为师生智慧共生的一种智慧课堂。

3.将就学生"错误",拓宽学生思维

当教学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要能慧眼识真金,善于捕捉错误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欣赏,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将错就错,促进课堂的精彩生成。如我在教学应用题时,出示一道练习"铅笔有30支,比圆珠笔的3倍多6支,圆珠笔有多少支?"学生列出的算式有:①3×30+6;②3×30-6;③(30+6)÷3;④(30-6)÷3;⑤30÷3-6;⑥30×3+6……解法很多,究竟谁对谁错?通过学生合作,结合线段图,学生很快"统一"了答案,①、④是正确的。这时,我"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如果是其他算式,你能改变原题中的条件,改编出应用题吗?学生的思维打开了,针对其他算式改编出应用题。这样的"将错就错",举一反三,既丰富了知识,又拓展了思路,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从学生出现的错误做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不仅能引出正确的想法,还可以"将错就错",拓宽学生思维。同时也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加精彩,教学过程更加真实。

总之,数学课堂中的错误是美丽的。错误是孩子们最朴实、最真实的思想、经验的暴露。其实,数学课堂中的"精彩"很多时候都是出其不意的,我们备课时很难预料到,面对"节外生枝"的错误,教师若能及时调整预设的教案,让学生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发言,充分地阐述,就会引出一次次精彩,一个个高潮。从容地处理每个环节,充分展示学生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使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转变成精彩的"催化剂。"另外还可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结果进行合理猜想,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活跃思维,开拓视野,促进智力的提高与发展;注重联想思维训练也是思维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引导学生由眼前知识联想起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发展学生智能。不管哪种思维训练都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拔亮思维火花。例如"用2根长棒、2根短棒可摆几种四边形?"一般学生只能说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这时我并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再想想。这样的"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思考、尝试,养成勤于思考,乐于解释的好习惯。最后还要引导学生表述思维的过程,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数学语言能力,促进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拓展解决问题方法的好机会,为择优意识的培养打下基础。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运用数学意识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小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运用数学意识,就是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倾向性。它具体体现在: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当主体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探究这一新知的实用价值。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理解和解决在日常生活、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意识放在根本地位。这不仅要求教师要从现实生活中收集大量知识背景材料为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作坚实铺垫,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索中充分体现数学的力量和数学的美,让数学知识系统与现实世界有机结合,使选择于日常生活中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3.1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处理问题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特别是应用题教学,所提供的条件及所寻求的答案都是唯一的、确定的。而现实生活中如科学实验、工程设计、日常生活,要想得到某一个结论寻求某一可靠数据,往往需要从许多条件中通过反复有目的、有条理的推理、筛选才能得到。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可提供一定数量(含有多余条件、不合理条件)的例题或练习,让学生思考: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让学生对多余条件进行讨论,得出多种结果。多余数据,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解答上题关键是找准三角形的底及相对应的高。经常进行此类训练,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条件)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初步具有了解决问题能力和意识。为了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可结合课本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些可操作性的"家庭作业"。例如:(1)选择哪条路线回家最省时?(2)你想如何布置你的小房间?(3)怎样合理选择商品?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得以延伸和发展,让每个学都能在运用数学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他们乐学、爱学、会学、善用。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顺应人类学习的需要,从抽象、严谨、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摆脱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及练习的纯形式化的模式。以开放的体系再现数学的基本过程,了解现实、尊重现实,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具有"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

猜你喜欢

应用题错误数学知识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在错误中成长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应用题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