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如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2014-08-07马晓梅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文情感

马晓梅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118-011.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身份都发生了变化。传统课堂上是教师主体地位,而学生主要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如果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必须转变教师主体地位,必须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变,这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把自己从课堂的主宰者的角色放到一个学习的指导者的角色。而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对于语文课堂,这一要求显得更加重要。语文课堂中的字词音义等这些普通的知识,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具体地操作,这样才能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同时,要实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目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随着课堂改革的进行,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是对语文课堂的一个全新的要求。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3.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3.1打破定势,逆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逆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3.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4.尊重学生感情,鼓励语文学习感情行事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相关的内容规定,语文课程本身包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素养,其内涵对学生精神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广远的。要注重语文学科的熏陶作用,把握教学内容的价值方向。其中一点不可忽视的是尊重学生自身所形成的独特情感,而不要把教师的情感强灌输在学生的身上。语文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情感氛围与审美空间中。只有真正地唤起学生内在的"情感之弦",才能让学生真正地领悟课文内在的情感。

语文课文本身便是一篇篇充满真情的好文章。因此,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深刻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孕的情感,通过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在内心中能够自觉地塑造起立体化的、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只有学生的感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才会变得有意义。譬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就应凸显学生青春情怀的重要地位,让学生从感情的角度来把握课文的内在情感。因为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他们的情感与毛泽东在这首词作中的情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共同点来加以发挥,深入地挖掘出词作中所体现出的内在情感,让学生和词作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5.采取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接涉及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法受教育思想的制约。这就需要改变"一讲到底,满堂问;一看到底,满堂看"老一套的教学模式,我们要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在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5.1重视预习。学好一篇课文,课上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课前预习也必不可少,应当教给学生恰当的预习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一篇精读教材放在眼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从平时语文的教学中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一部分学生在课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没有深入思考,回答问题不全面、不深刻。分析其原因: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自学的方法,学习的自主性、主体性没能充分的发挥。这样一来,学生自身蕴含的丰富潜在能力没能得到充分发挥,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智力开发。因此,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掌握预习方法,迫在眉睫。

5.2重视体验。利用课文的不同载体,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我曾把《两小儿辩日》《四个太阳》等课文分角色,让一部分学生表演,其他学生做评委。由于学生对这种形式感兴趣,所以读课文十分认真,逐字逐句地揣摩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并且动手制作道具,设计动作,表演时也就十分逼真,博得同学们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课堂十分活跃,学生对这篇课文也记得扎实。然后让学生共同总结,共同分析课文的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5.3重视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经常对学生进行听课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听课目的,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指导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加强记忆,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

以上是我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点滴尝试,我愿和各位教师及同行们共同探讨,把语文教学课堂效率真正提高上来。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课文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
情感移植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