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阅读课活跃思维方法之我见

2014-08-07郑似约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阅读课创造性想象力

郑似约

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所以,上好阅读课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阅读课;活跃思维;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75-01 通常学生在阅读中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读了,但是不懂;一种是读了,也读懂了;还有一种是不仅读懂了,而且还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这第三种阅读,就是读出了新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读懂文章中或书中的意思,而且能发现文中或书中的不足或不对之处,并能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得出一些新的见解,这就超越了文章本身,探索和发现出文中没有说出的答案,这就是创造性阅读。能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学生思维活跃,不迷信书本,不拘泥成说,能大胆向 权威挑战,敢想敢说。而要使学生达到这一境界,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明确一点,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接受文章的意思,更在于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创造。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创造的前提。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活跃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尝试,我发现在阅读教学中有几种方法对激活学生思维比较有用。

1.创设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

学习氛围的创设非常重要。事实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那么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阅读课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情感交流的过程,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所以,教师应该摘下冰冷的面具,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改变严肃的语调,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友善、引导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起来。同时要充分信任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其内在潜质,使学生大胆发问,积极参加讨论或争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乐于学习,并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

因此 ,在平时的交谈中,我常常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问题,敢于争辩,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我会根据具体情况讲讲故事,做做游戏,猜猜谜语,允许学生不举手 就发言,发言时站着、坐着均可,尽量让学生紧张 的心放松下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听课。学生的心里没有了压抑感,就能无所顾虑地充分发表自己的创见,让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例如,在学习《李凭箜篌引》时,我觉得这首诗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于是,我决定先让学生讲讲故事,除了讲李贺的故事,还让学生讲了女娲炼石补天、湘妃竹的 来历等故事,学生的兴趣 一下子被提起来了,于是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知不觉中就学完了这首诗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或建议, 比如,学习完 《项羽之死》后,有的学生提出:"老师,我们自己排了个课本剧,能不能在课上演一下?"我当即答应,学生如愿以偿,他们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看上去非常满足,这不正是他们对课文的创造性阅读吗?古人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就是这样的呀!

2.创设问题情境

捷普洛夫说:"思维过程,通常是由于需要克服某种困难,需要理解某种事物,以及需要解决某种问题而开始的。换句话说,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更重要,因为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许多知识的获得,都是从发问开始的。一个人如果缺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就很难成为创造性的人才。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放手让学生发问,或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教会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与方法,鼓励他们讲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勇于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我教《陈涉世家》,讲到"陈涉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话时,有学生质疑说:"老师,我认为课文有毛病,在'陈涉吴广乃谋曰'之后用了冒号和引号,说明这话是两人同时说的,事实上这个时候不可能异口同声。"对此质疑,我没有急于讲析,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最后明确了"乃谋曰"后应该只用冒号而不用引号,因为这是当时两人商量以后的共同意见,并非两人同时说话,这是后人使用标点不当造成的。问题解决了,学生们都非常兴奋,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连专家们都没有发现的问题。所以,很多时候老师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群策群力解决问题,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的 潜能都得到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调动,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维

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的想象力不同,阅读的收获也不同。阅读离不开想象。如果离开了想象,阅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同理,没有创造性的想象,也就不可能有创造性阅读。语文教材80%以上是文学作品,被誉为"培养想象力的学校"。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鼓励并引导学生张开想象 的翅膀,在文章提供的广阔天地中自由地翱翔。

例如,在教《春江花月夜》时,我先让学生听古筝演奏,然后让学生描述在听的过程中想到的画面,接着再读课文,然后再听配乐朗诵,最后再看一些图画。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之丰富简直让人吃惊!所以说,并不是学生缺乏 想象力,而是老师没有恰当地引导。再如,讲《夜归鹿门歌》这首诗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第一步构图,在脑海里想象世人争渡的场面,以及作者乘舟夜归鹿门的场面;第二步着色,脑海里的图像变成彩色的,像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一样,想象月下鹿门山的样子 、庞公栖隐处的情况等;第三步要想象出人物的神态、举止等。这种创设想象情境的教法,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思维灵活,而且能挖掘他们创造想象的潜能。

雷伯第斯说:"学生不是待装的瓶,而是待燃的火。"作为教师就是要去点燃这堆火。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感受美的志趣和为此而努力的热忱,这是一名语文老师必备的素质,相信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会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

阅读课创造性想象力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看见你的想象力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打开新的想象力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