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政治课创新教学的几点探讨

2014-08-07郭配福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哲学马克思主义评价

郭配福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54-0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之一。当代高中生是在改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因此我们在进行创新教育时就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宗旨

1.树立崭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

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学习方式变革的背景下,创新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不再是传递信息,而是引导、启发、解惑、激励、评价和组织并凭借反馈回来的信息调节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比如,我在处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在初中的政治和历史课上均学习过相关内容,学生对一国两制并不陌生,就在课前设计了四个问题:⑴了解古今中外国家统一的有关理论和实践以及一国两制的特点。⑵现在台湾地区设有"国家元首"(总统)、"行政院"、"外交部"、"国防部"等政权机构,表面上它就是一个"国家",但是国际社会普遍不承认台湾是一个主权国家,这里蕴含了哪些国际法原则?⑶美、日插手台湾事务,阻挠我国统一进程的表现、实质及我们的对策。⑷试述一国两制理论的国际意义。(即对哪些国家的统一进程具有启发和示范意义),然后我把班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小组抽签抽到一个问题。要求每组学生围绕本组思考的问题展开小组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到网上去搜集、整理相关知识并存入可移动磁盘。在上课时,每小组推举一名首席发言人,走上讲台,借助老师的手提电脑,把可移动磁盘内的知识投影在屏幕上并向全班同学讲解,时间不超过10分钟。最后由我来给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和升华。通过这种全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运用,就能充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2.创设民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隐性权威影响较大,学生往往倾向于揣摸教师的心思,回答问题总是小心翼翼,长期被动式的学习方法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在这种教师权威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压抑状态下,是不可能有什么创新意识的。作为政治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角"。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做到师生平等,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赞美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精心设计,紧扣环节,把知识和趣味融为一体,创造读书思考、动手操作、独立探求新知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存在的思想误区,教师要细心、耐心地说服,给予辩证评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供良好的氛围和人际关系环境。学生才能放松心情,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创新欲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对作业进行创新,增加开放性作业比重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和高考的影响,传统的政治书面作业存在着很大问题,教师一味地用教材上或是练习册上的题目考查学生,按照标准答案判定对错,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因此,进行创新教育,还必须进行作业的创新,在书面作业基础之上增加开放性问题的比重,以学生普遍较熟悉的事物为基础,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完成,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事例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开放性的作业,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想法,进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备课,有的放矢,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重难点。

4.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新课改要求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来,又要服务于生活,所以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实践成为最优良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实践性原则作为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的目的。例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来看,马克思一再强调新世界观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没有对实践的高度重视,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观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不理解实践就难以理解其他观点。实践的观点不只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更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来说,"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服务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目的。不为实践服务的哲学,决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把哲学世界观知识理解为"是什么?为什么?",把哲学方法论知识理解为"有什么用?怎样来用?"。我们的教学目的必须服务于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用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年的高考试题,就体现了实践性原则。

4.改革教学评价方法

4.1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在这个教育评价体系中,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尤其重要。在教育过程中,一切教育元素都要围绕着学生展开。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当然有权对自己的发展状况作出评价,乃至评价自己的老师、校长和学校。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享受主人权利的体现,也是学生自觉履行主人义务的前提和主动参与教学的表现。至于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学生自评(自我鉴定)、互评(学生、师生互相鉴定)、小组评价等。

4.2坚持评价的"全面性"。教学评价要公正、客观,就必须避免片面性,坚持"全面性",即评价内容必须涵盖知识、觉悟、能力和行为等各个方面,重视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的评价,淡化考试分数,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含量、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造性能力等智力因素,又要评价学生的个性发展、品德状况及体质、体能等非智力因素,达到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发挥高中政治学科优势,进行创新教育,其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选准切入点,走自己的路,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从强调知识内容向获得知识、探究知识的过程转变,惟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才能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哲学马克思主义评价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菱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