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检测”活起来

2014-08-07夏海芹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题目数学检测

夏海芹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150-01 学科检测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的一种方法,也是检验一个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方法之一。而学生最不愿面对的事情可能就是学科检测了,甚至有的学生一遇到学科检测就会出现身体不适。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了愉快做事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怎样把检测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情而让学生接受呢?小学阶段的孩子比较感性,不喜欢单调、枯燥的事物。我们应该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喜欢的检测形式,让学生在检测中感受快乐、自信和成功。经过不断思索,我认为不放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让学生出检测题检测老师,由被动检测变为主动检测

每一个单元结束,我就让学生出检测题检测我。学生可以自己出检测题,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这种新颖的检测方式一公布,学生马上变得非常兴奋,每次都是用很短的时间,学生们就把出好的检测题交给我。我在做题时,特意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把题目做错。比如,我把"+"看成"-",列算式时把数抄错;"4200平方分米+800平方分米 = ( )平方米"我故意把平方米看成平方分米,结果等于5000平方米;在给物体填合适的长度单位时,我故意写错;我不按要求做题,把得数计算错等。做完测试题我就让学生给我批改,学生们很认真地给我批改,对于我做错的地方他们就给我指出来,做题中他们容易犯错的地方我特意装糊涂,学生看我"不懂"就认真地给我讲解,直到学生自己能完全理解此知识点为止。学生还学着我的样子教育我怎样做题:一要看清题目要求,题目要求中重要的词语要用笔画一画。二要读懂题意,若读不懂就借助画图帮助理解题意。三要认真检查,检查至少要进行三次:一是看漏题了没有。二是重点题目要重点检查,。三是全面检查,自己平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就检查哪里。这种检测方式极大地改变了学生被动检测的心理状态,学生们都以一种积极的心情对待检测,看到学生轻松愉悦的样子,我很是欣慰。

2.检测题上有自己的名字很骄傲

我改变了以往出检测题的习惯,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出题目,然后从学生的题目中选取一部分和我自己的思考,组成一份新的检测题,在每一道题目的后面,我都写上出该题的学生的名字,这样的检测题发给学生,学生们的眼神就不一样了,做起来就多了几分亲切和责任。私下我听到被选上题目的邹谨豪说:"这次测试题中填空第4题是我出的,你们能做出来吗?"看到他得意的样子,我的感觉真好。这种检测方式实施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以前有很大进步,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更有信心了。

以上这两种方式都是学生出题检测自己,这种民主、有趣、快乐的检测方式所达到的效果远比老师检测他们要好得多。

3.申请第二次检测

第二次检测方法是这样的,如果学生觉得第一次做的不好,可以申请再做一次,这两次检测按最好的成绩来计算。这样以来,第一次检测不好的学生,都争着要检测第二次。再次做题学生就会更加仔细,原先做错了的题不再出错,争取拿满分。这样就给许多学生重新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检测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也给分数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满分并非高不可攀,只要用心就能实现。

4."借分"制检测。

比如一个学生第一次检测结果扣掉了4分,他可以向我借4分得到满分,借分规则是:(1)要看看本次检测错在那里,分析出错的原因;(2)这样的错误不再犯第二次,我就把分借给他;但这4分必须要还,就是下一次遇到同类的问题如果能顺利过关,分就算还了,若做不到借分就无效。这种方法也使学生力争不犯重复的错误,培养了学生不反复出错的好习惯。

5.特殊符号的检测题。

我班上有两个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每次检测结果都不是很好。几次检测之后,这两个学生对检测都有畏惧心理,而且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低。虽然平日我经常辅导他俩,但学习成绩还是提高不大。他俩每次做卷子都用手捂着,从不抬头,生怕我看到一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样下去,这两个学生会越来越不喜欢数学,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会造成很大影响。我心里很着急,怎样让这两个学生轻松过检测这一关,重新树立起对数学的信心呢?我想了很久,决定在检测题上做文章,我和他俩协商好,每次检测在他俩的检测题上标上一些符号,他俩根据这些符号来选择题目做。比如,"画五星"的题目是不用他俩做的题目,我来帮助他俩完成;"画三角"的题目是我提示他俩完成的;"画圆圈"的题目是他俩自己要完成的。对他俩的评价是只要他俩能完成"画圆圈"的题目,就可以得到优秀。后来几次检测他俩每次都能得优秀,这个方法对他俩鼓励很大。数学课上他俩渐渐地也敢积极举手发言了,人也精神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也足了。虽然他俩和别的学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看到他俩又找回了以前的自信和快乐,在我面前露出天真的笑脸,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激励。

思则变,变则通。经过不断努力,我终于把学生厌烦的数学检测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数学检测中体验到了自信、快乐和成功。让数学检测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数学检测的魅力驱走学生心中的阴影,让学生在漫长的学习道路上健康、快乐地走下去是我追求的目标,我会一直努力坚持下去的。把奖励的功能一次就用完,制定一份公开奖励标准,如:在作业批改中,采取集优评价方案,两周总结一次,当场兑现,花钱不多,效果却很好。这种方案能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的热情,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努力方向,然后才会有他们的自觉行动。学生的书写规范了,几何推理的步骤清晰了,教学成绩也就提高了。

4.学习方法有策略,学习过程有状态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不仅要认真备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要充分备好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去掌握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备好如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同。

在教学实际工作中,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接受所学知识,课余时间帮助这些学生补习就成了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无端的指责学生不努力是不合适的。只有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并及时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有计划讲策略。如,在确定单向式 3x2y3z的次数的教学时,一般老师都会用X的指数2加上y的指数3再加上z的指数1得6。而我是这样问学生的,在这个单向式中,x出现了几次?y出现了几次?z出现了几次?学生非常肯定的回答,分别为2、3、1,总共是6次,这样就不会漏掉指数为1的情况。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自主、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就能得到发展和训练,我们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绩就能提高。

总之,我们只有从教材、作业布置、奖励机制、学习方法等方面共同推进,以激发兴趣为主要手段,建立立体的数学学习格局,才能全面激活初中数学课堂,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题目数学检测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小波变换在PCB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追根求源